紅旗渠的文化內涵—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
上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以“定叫山河換新裝”的英雄氣概,苦戰十個春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今年4月5日,是紅旗渠總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紀念日。3月27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專程來到這里。他表示,“我在不同崗位上到河南來過多次,這次實地看了紅旗渠,確實感悟頗深,紅旗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那個時代或者說在當代的縮影。”
在當年,紅旗渠精神被濃縮為十六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在這種精神里,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根本;敢想敢干、實事求是是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具體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保證。2012年,在參加十八大代表團討論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闭\如總書記所言,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征程中的偉大實踐。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著巨大的正能量。
魯迅先生說過,“久浴文化,則漸悟人類之尊嚴”。恩格斯也說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薄皩θ祟惖恼嬲芯?,將被證明不是關于人的研究,而是關于文化的研究?!庇纱宋覀兛梢赃M一步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質上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紅旗渠精神自誕生之日起,就攜帶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林州人民繼承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窮則思變、艱苦奮斗的優秀傳統,使紅旗渠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國民族豐厚文化精神的沃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4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歐洲的時候說,中國幅員遼闊,人民勤勞勇敢和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家底,是中國崛起和發展的堅強基石。他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這從根本上向人們指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于在于創造性改造, 紅旗渠精神凝聚著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還處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在不斷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計報酬、自強不息的紅旗渠精神的同時,還需要對這種精神進行新時代的持續創新,不斷發掘這種精神文化里的DNA,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持之以恒地干下去,相信我們的國家也一定能夠再次創造新的奇跡。
任何精神的實施者都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提出,標志著我們正邁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戰天斗地、改天換地”的紅旗渠精神,更需要千千萬萬個傳承紅旗渠精神的干業良將,攜帶著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歷史的發展再次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紅旗渠題寫的“山碑”
圖:1990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為紀念紅旗渠通水25周年題詞
圖:50年前修建紅旗渠的施工現場,特等勞模任羊成用繩索把自己綁在半山腰除險
圖:除了解決幾十萬林州人民的缺水問題,紅旗渠還成了一處著名的風景名勝
人民論壇網 (rmltwz):中國思想門戶、中央新聞網站,洞悉政經大勢,解剖中國肌理,集成治理智慧,沉淀最具價值思想真經。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獨家推送旗下人民論壇雜志、學術前沿雜志、國家治理周刊、民智調查及其他獨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