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路有哪些名人故居-頤和路里住的什么人
1927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后,蔣介石親筆題寫了《首都計劃》,這是一份城市規劃文件,其中的產物之一,就是為那些高官規劃了上層人士住宅區,也就是今天的頤和路公館區。這里共有225幢保存較好的民國建筑,被分成12個片區。
航拍頤和路公館
南京頤和路公館區,是20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政府提供給政府官員居住的高級住宅區。頤和路公館區最為出名的公館建筑有蔣緯國、馬歇爾、閻錫山、汪精衛、薛岳、胡璉、周至柔等名人公館,還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大使館。這些名人故居和使館,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有的豪華,有的簡樸,有的精細,有的粗獷,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故事,刻錄下了歷史的變遷。
現在的頤和路公館也基本保留了民國年間的格局,由于這些公館現在要么已經變成了文物被保護起來了,要么還有人在居住,只有其中的第十二片區對外開放。頤和路公館區不僅可以看這些民國建筑,還有旅店、博物館、餐廳等對游客開放。
很多人來南京可能不會刻意的來參觀頤和路公館,都奔著中山陵夫子廟去了,雖然不像熱門景點那么游人如織,但是正是因為人少,才得以保留著這份特有的寧靜。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曾經這里被譽為中國最美的街道之一,來到這里,路邊的法國梧桐是否會讓你浮現出當年的南京城。
民國已成往事,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是成片的別墅,路過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這里曾經住過的人,曾經發生的事呢。可能只有這一棟棟空蕩蕩的房子記得它曾經的主人,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歷史,這也讓我感受到建筑不僅僅是凝固的音樂,更是凝固的歷史。
這里的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故事,這里有一個不一樣的南京。
歡迎關注頭條號“有個地方”,我們專注于目的地!
#尋找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