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德烈教堂的歷史,圣安得列教堂
作者:瀟湘藍
瀟湘藍
日間的新加坡街上很清靜。雖說是常年夏天,但行走處遍布綠蔭,樹叢中也沒蟲鳴蠅飛。一輛輛車在單行道上行駛,不快不慢。只有等候紅燈時才見人三三兩兩聚攏過來,只在越過馬路時頂一小段烈日,很少看到有人撐傘或帶墨鏡。
相比之下,購物中心、美食廣場和游覽勝地,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大廈內的景致都是差不多的,時間久了,越覺得浮躁。索性到室外去吹一吹自然的風。
站在CityHall門廊下,隱隱看到正對面教堂的白色尖頂,身后的時尚亮麗與空虛龐大,瞬間被穿透,自有一種肅穆與安謐靜靜襲來。穿過狹窄的馬路,走進教堂內綠樹、池塘、小魚錯落有致的庭院,一條齊整的小徑指向大堂邊門。
午休時分,正門關閉了,側門離圣桌不遠,兩頭各自延伸,璀璨的光芒從前后左右的彩色玻璃間圣境般的揮灑進來,恍若天堂的歌聲、笑聲、召喚聲正從那里不時閃現。和著半空中的壁畫的氣息宗教的神秘力量,瞬間攫住了你。
環視整個空間,高高的穹頂和大面積的白色顯得闊朗明潔。兩邊立柱圍成拱門,拱券上橄欖型的小尖點精致靈動。正面唯一的天藍色墻面和三塊巨型彩色落地玻璃華美璀璨。下面是頎長莊重的兩溜棕色木邊細藤座椅,左右窗欞微啟,風聲入耳。沒有歐洲大教堂的深邃幽暗和神秘壓抑,倒頗有熱帶風情的輕快與親切。這就是新加坡知名的圣安德烈教堂。
轉身坐下。每張座位前面放著跪腳墊,藍色系的布面上繡著淺暖色的十字等基督圖案。抽屜內滿滿的圣經書冊。
教堂里三三兩兩的人,聽不得一絲人聲,只有微風推搡著掛在立柱上的記事板。有人對著圣像嘴唇翕動,有人不時畫著十字,有人把頭埋在臂間許久……
一個年輕女子一直端坐著,雙手相握安放在雙腿中間,姣好的面容,柔順的長發,眼神迷離而充滿光彩,整個人靜美得出凡脫俗,這種精神世界神游物外的感覺令人動容。
一個中年男子,面前攤放著圣經,先是閉了會眼,后又睜開來嘴里念出聲來。瘦硬的身架上挾著煙火氣,靜思默念里稍有些生硬感。
有兩個男孩子一進來就跪在腳墊上,兩手抵著額頭,旋即進入冥思狀態,好一會如入無人之境。他肩膀弓著,感覺很累,但精神狀態是輕靈的。
中國人講“靜”,身靜、心靜、意靜,三重境界,不知他們各自如何。
一個異國人,一個非信徒,面對著彩色玻璃上鑲嵌的貴族紋章,宗教人物的故事和精神,不能瞬間領悟。令人撫惜的是那些悠久的歷史。
圣安德烈重建之前,教堂的涂層是用貝殼灰加入蛋白、糖還有椰子殼調成,天長日久不會出現裂痕而光澤依舊。想見19世紀初的她該是如何的肌膚勝雪,細膩潤澤。
教堂里的各種器具都有各自的象征意義。高大的鐘樓直刺藍天,哥特式的尖頂如同破土而出的筍尖,拱券上橄欖型的小尖點預示著向上的沖擊力。主教座左側的鷹是神的使者,展翅飛翔傳播神的信念。左側十字架上的兩枚鐵釘承載著死而復生的基督理念。
教堂內各種陳設古樸精美。牧師的二層講座小巧精致,上面的八角頂蓋直接嵌進墻柱內。下面圍邊三面環繞的拱券設計與教堂建構完全吻合。兩側廊柱中間的木隔斷,花飾雕刻繁復雅致,每圈凸面點綴不同的花式勾邊。精美的細節與堅固的主體互相映襯。
一個國家最華美的地方不是皇宮,而是教堂。一座教堂的完成可以跨越幾個世紀,歷經數百年躲過戰爭的洗禮和王朝的更迭。意大利米蘭大教堂用四百多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用了六百多年的時光才宣告完工,如今還在精益求精。圣安德烈只有一百多年,卻隨著新加坡一同成長。
曾聽友人講起,在她事業最絕望的時候,是基督救了她,給了她力量。當時似乎能理解,今天站在這里,忽然發現,一向感覺安靜的自己,不說不能像信徒那樣沉浸期間,甚至根本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