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觀的建筑風格—延慶觀的建筑風格有哪些
慶觀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原名重陽觀,系為紀念道教中全真教創始人王抬在此傳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元代,這里達到鼎盛,形成廣袤七里,規模宏大,氣壓諸方的道教圣地。元帝賜名為萬壽宮,后毀于戰火。明洪武六年(1373)改名延慶觀,現僅存玉皇閣部分。玉皇閣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與閣樓巧妙結合,具有元代風格的建筑。
延慶觀位于包公湖東北部,是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宮觀。現僅存玉皇閣部分。外觀下閣上亭,上圓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與閣樓巧妙結合,具有元代風格的建筑。閣內供有真武銅像一尊,亭內為漢白雕玉皇大帝像。近年來,新修建有東西道房、三清殿等。
延慶觀位于包公湖東北岸,與開封府、包公祠僅幾步之遙。1169年,后人為紀念王重陽在開封傳道,在其羽化之地修建了一座重陽觀。元朝初期,此觀達到鼎盛。元末毀于戰火。
1373年道觀被重建,改名延慶觀。延慶觀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古代建筑,幾經災難,儀存的建筑只有玉皇閣。該閣為仿木結構,高約16米,共三層,是磚瓦相連的元代建筑。閣頂采用蒙古包式的建筑風格,頂層八角亭內供奉有玉皇大帝像。
延慶觀位于開封市內包公湖東北勝利街,始建于元初。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慶觀,是為紀念道教全真教創始人王晶而建。進延慶觀,即見外觀為3層的玉皇閣,通高15. 80米。閣全部用彩磚砌成,頂層建有八角亭,磚雕斗拱,椽飛和檐枋小巧玲瓏,異常精美。亭內供漢白玉雕刻的玉皇大帝坐像一座,左右侍者亦是漢白玉雕成,雕工之精致,國內罕見。
玉皇閣旁,有新建的三清殿,供上清、玉清、太清3尊造像。在山墻上均繪道教壁畫,東西配殿展覽道教用具和掛圖。玉皇閣北為萬壽宮,陳列有關道教典籍。游覽延慶觀可以在短短的時間里了解道教全真教的歷史發展過程。
景區類型:道觀
詳細地址:開封市觀前街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