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坨最佳旅游時間(白銀坨最佳旅游時間是幾月)
白銀坨旅游區地處順平縣、唐縣、易縣、淶源縣,滿城縣等五縣交界區域,是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脈的高山峽谷區。
這里山高谷深林密,流水潺潺,自然風光美;早春,漫山遍野山花爛漫;夏季,是一個綠色的海洋,氣候涼爽,是極佳的避暑圣地;秋天,滿山紅葉更是熱烈壯觀;冬天,一道道清泉變成一道道冰瀑,滿山的松樹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晉察冀軍區和冀中軍區的后方根據地,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目前已經建成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在建設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銀坨景區在順平縣神南鎮永興村境內,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內含六大旅游分區:1、老爺廟大峽谷為綜合服務區,這個分區不僅有為游客服務的各種設施,還有一個可觀賞的景點——老爺廟,有和老爺廟有關的許多故事傳說;2、石湖峽,為山泉療養區,一道大峽谷流動的山泉水產生大量負離子,對人體的許多慢性病有療養作用;峽谷北段大規模壺穴群和具有17億年歷史的藻類化石,號稱地質奇觀,具有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3、嶺上環線,為山色觀賞區,在嶺上俯瞰群山,春賞爛漫山花,秋看滿山紅葉。
4、花冠林海,為森林養生區,區內黃金峽谷隱藏著神秘的金礦文化,冰川峽谷隱藏著地質奇觀一冰川遺跡。5、仙風峪,為紅色文化區,有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紀念廣場、紀念館,冀中抗戰紀念園、紀念館。主峰環線,為專業登山區,這條環線山路崎嶇,不適宜游覽,是專業登山隊員和軍隊院校的專用訓練之路。 白銀坨景區距順平縣城55公里,距保定市75公里,距石家莊170公里,距北京市200公里,距雄安新區70公里。
老爺廟大峽谷
老爺廟大峽谷是白銀坨景區內五大分區之一,這個分區為綜合服務區。峽谷的兩段開闊處開辟兩個停車場,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
大廳,一個大山門,兩個小山門,購物廊,景區中心餐廳,北樓賓館,南樓賓館,山間別墅,文化活動廣場。
到白銀坨景區游覽,首先進入老爺廟大峽谷,在大山門外的西停車場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兩側山峰高聳入云,青松掩映的南山腳下,順應山勢而建的“導游畫廊”格外顯眼。游客服務中心大廳的外墻順應了兩壁山體的石頭風格。矗立在峽谷正中的白銀坨景區大山門也是取材當地石頭,順應了白銀坨景區的大山風格。
進入大山門,左側一溜購物廊,石頭砌的山墻,古代門臉板搭房,山中野果大棗酒,天然香氣撲面而來。
東行不遠,陰面半山腰有個天然洞府,塑著“三國演義”人物關羽,洞府下是手把大刀的周倉。這是一座廟宇,俗稱“老爺廟”。
老爺廟始建于明朝,這一帶的地下隱藏著一個很大的明代皇家銀礦,老爺廟是皇家銀礦的保護神廟,銀礦的洞口在峽谷北側的山梁上,洞口旁有一座石砌的大平臺,臺中有個凹槽,專家鑒定說這個大石臺是樹立皇家旗幟的旗桿座。從洞口進入銀礦區,順著礦道往下,越走分岔越多,越往下洞口越狹窄,最狹窄處僅能容一個瘦人爬過去。過了狹窄處,里邊又有許多寬闊處,再往下有地河,有獨木橋。
陽坡半山腰有個小山莊,叫老爺廟莊,居住著七、八戶人家。其中一戶人家保存著半通明代皇家銀礦的記事碑。
明代皇家銀礦洞洞口
老爺廟莊北部山梁上一馬平川,叫騮馬梁,是明代皇家銀礦官員的遛馬場。老爺廟莊西有官銀堂村,原有一座豪宅,是明代皇家銀礦官員的住處,被毀于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南部有車場村,是來皇家銀礦的官員的停車場。有娘娘宮村,傳說皇帝來銀礦視察時,夜宿娘娘宮村,在這個村選了一個妃子,這個村得名娘娘宮。
石湖峽內的朱家莊,也和明代皇家銀礦有關系。
娘娘宮村
石 湖 峽
進了石湖峽小山門,第一個景點叫南湖,依次有草藥園,西湖,長湖,龍泉石徑,一線天,群峰會,壺穴群湖,朱家莊,蛇仙廟,藻類化石、山泉口等12個景點。
石湖峽是天然山泉水區,也叫天然負離子療養區。最北端的山泉口流淌著一泓萬年不息的山泉水,它不分冬夏,不分旱澇,流量總是那么大,原先就在一塊光光的石板上,淙淙的往外流淌,就是這一泓山泉水,造就了石湖峽一谷五湖的山水風光。山泉口的海拔高度620米,南湖的海拔高度是520米,山泉水從北往南一路流來,唱著歌兒,叮咚作響。流動的山泉水激發出大量的負離子。據測定,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5000個。空氣中的負離子可以清除人體內的氧自由基,即體內垃圾,對人體許多慢性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位于石湖峽北端的壺穴群湖,峽谷底部光光的白石板上雕琢出許多大小不等的石湖,個個圓圓的、光光的,大的能容一頭牛,小的如酒盅,山泉水從高處往下流,兩壁山腰密密的松林,和谷底的景觀相呼應,使人想起:“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著名詩句。想起“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響,唱著歌兒流向遠方”的歌詞。想起山泉口一泓萬年不息的山泉水,這些漂亮的石湖就是這一泓萬年不息的泉水打造出來的工藝品。
在山泉口旁還有一大地質奇觀,叫藻類化石,地質學家說,這些藻類化石形成于17億年前,它們是科學家非常重視的地質瑰寶。是一份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
山泉口旁的小山莊叫朱家莊,莊上十多戶人家,據說是明王朝沒落時,皇室的一支隱居于此,因此可以說,朱家莊的來歷也和皇家銀礦有關系。
藻類化石
朱家莊
嶺上環線
石湖峽最北端石湖叫北湖,北湖三岔口是嶺上環線的起點。嶺上環線為山色觀賞區,從北湖三岔口西行,步步登高,從這里開始可以近距離欣賞景區東部風光,許多美麗的花冠樹近在腳下,伸手可及。
到了一個僅有三戶人家的小山莊——靳家莊,往左一條通往東嶺的石徑是旅游路,名叫林中石徑,秋天紅葉節時登上這條石徑,不免使人想起著名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在盤山而上的林中石經緩緩上行,每到一個平臺駐足觀賞,回頭看走過來的風景,遠處山莊在畫中,游人皆在畫中游。
林中石徑的盡頭是東嶺中臺,正中一座觀景亭,往北一條石經通東嶺北臺,往南一條石經通東嶺南臺,北臺名為北臺觀云,在這里觀云,有時云在腳下,這里是拍攝畫中游美麗畫卷的最佳位置。南臺名為南臺看松,登上南臺,松林環繞,近處是松樹,遠處是松林,松香氣息心人肺腑。
從東嶺看西嶺,西嶺在畫中,沿石徑繞到西嶺,回首再看東嶺,東嶺也在畫中。 西嶺觀景三臺,有望峰臺,探銀臺,探金臺。望峰臺南面正對著白銀坨主峰。登上望峰臺看白銀坨主峰,感覺近在咫尺,僅一步之遙。探銀臺的名稱與明代皇家銀礦有關系,傳說當時的堪輿家來勘察銀礦時站在探銀臺看出白銀坨下有銀礦寶藏,并且看出進入白銀坨銀礦的銀屏門,只可惜沒在銀屏門找到開啟銀屏門的銀鑰匙。探金臺是古代堪輿家尋找金礦時的觀測點,他們在這里找到了開啟金礦的金鑰匙。 從黃金三岔口往西一段石徑叫林上石徑,林上石徑的腳下就是黃金峽谷和冰川峽谷,兩道峽谷都被濃密的花冠林覆蓋著,從林上石徑舉目觀賞,原始花冠林像大海一般波瀾壯闊,從早春二月到十月深秋,原始花冠林的顏色不斷變幻,春的嫵媚,夏的妖嬈,秋天紅紅火火的熱烈,五顏六色的畫面都可在這里拍攝出來。
花冠林海
從嶺上環線的最后一個景點一黃金三岔口,往西繞半個圈兒到金三角,這一段叫冰川峽谷.從黃金三岔口往南經金三角,與冰川峽谷相連接,再往南到指路石,與主峰環線相連,再轉向東到金屏門,與仙風峪內的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紀念廣場對接,這一道大峽谷叫黃金峽谷。冰川峽谷和黃金峽谷及相連接的廣大區域合稱花冠林海,這一帶以花冠樹為主的原始森林,植物品種四百多,各種藥材植物三百多種,從春至秋各種植物輪番開花,這個謝了那個開了,一撥一撥的。這里是樹的海洋,花的世界。
黃金峽谷的北端是一個黃金廣場,這是一個開采黃金的礦渣堆積起來的廣場。廣場兩側有許多開采黃金的掘金洞。這里被稱作冒險家的樂園,一代一代的掘金者懷揣著發財夢到這里來冒險,有人賠得傾家蕩產,有人把性命丟在礦洞里。您看西山根下有一個極簡單的供臺,那是掘金人供奉的五路神廟。您知道他們供的是哪五路神嗎?這五路神一是趙公明,二是關云長,三是比干,四是范蠡,五是土地神張福德。有一年,這五路神同時顯靈,告訴掘金者們,五路神誰也不保你們能夠發財,人的財富都是修福修來的,回家修福去吧。掘金者們一下子恍然大悟,紛紛離去,一個混亂嘈雜的黃金廣場又恢復了大自然的寧靜狀態。 從黃金三岔口西行到了鐵棧道,往西一片光光的青石板,在那片光光的青石板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臼。民間傳說,古代孫臏和龐涓在這里打仗。龐涓被圍困在這里,他的坐騎看到無路可走,急的四蹄亂刨,在這些石板上留下許多馬蹄印。有些石臼的形狀確實是馬蹄形坑洼。地質學家說,這是300萬年前遺留下來的冰川遺跡,叫冰臼,是冰川裂隙長期滴水形成的,是大自然的工藝品,是一份非常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
峽谷北側石壁上有一個虎口樣的石窟,露出一顆巨大的牙齒,這里俗稱虎牙壁,那塊像老虎牙樣的巨石上部大,下部小,足有一噸多重。是誰有這么大的力氣把這塊巨石塞在這里?地質學家說,這塊巨石是冰川漂礫,是300萬年前冰川運動的巨大力量把這塊巨石塞進這個石窟的。
冰 臼
冰川漂礫
峽谷北側石壁上有一個虎口樣的石窟,露出一顆巨大的牙齒,這里俗稱虎牙壁,那塊像老虎牙樣的巨石上部大,下部小,足有一噸多重。是誰有這么大的力氣把這塊巨石塞在這里?地質學家說,這塊巨石是冰川漂礫,是300萬年前冰川運動的巨大力量把這塊巨石塞進這個石窟的。
主峰環線
從指路石往南進入通天峽,一路緩緩上行,至白銀坨主峰的背陰面,從主峰山腳下直通山頂有一道小峽谷。像是斜靠著山體的一個木桶,當地人稱作青桃木桶。沿著青桃木桶內的石徑緩緩上行,至一段陡峭狹窄處,這一段叫天梯,需要借助鐵索攀援而上。從天梯登上主峰,先是進入一片松樹林,再進入一片雜樹林,在林中看不見天空,也看不見山下的風景。在林中沿一條石徑往東登上一座高臺,可以觀賞東部風光,再沿一條石徑往西登上主峰觀景臺,就有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仿佛可以在這里俯視天下,往南可以望見唐河,往東南視野可以超越玉皇坨,往東北可以望見狼牙山,往下可以俯瞰整個白銀坨景區和龍潭湖景區。
石柱峰
從主峰觀景臺往西再往北行,有一個很大的石柱峰。
從石柱峰沿著環線北行到達冰川峽谷內的槐樹青莊。這條主峰環線與龍潭湖景區的梯子溝的一個分支黑炭窯溝相連,從梯子溝口至槐樹青溝,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的軍訓之路。
93閱兵方隊和本景區老總重走抗戰路
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正在軍訓
仙風峪
仙風峪為紅色文化區。這個區域有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紀念碑、紀念廣場、紀念館,有冀中抗戰紀念園、紀念館。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已經成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冀中抗戰后方基地已經列入國家級紅色經典景區名錄。
仙風峪入口
進入仙風峪不遠處有一個小峽谷的分岔口叫白石湖,是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白石湖,是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
1941年秋,日軍集中全部兵力圍剿我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白求恩學校二隊從駐地葛公村轉移到花塔北山,被日軍大部隊包圍,他們跟隨楊成武將軍從梯子溝突圍出來,到了道士觀溝,與冀中軍區后方醫院二所會合,再次被日軍大部隊包圍,二隊二百名學員在這里與日軍展開殊死的搏斗。他們用僅有的幾支掩護突圍,打光了,就跟敵人拼,或用石頭砸,甚至拳打腳踢、用牙咬。當地一位叫李登秀的老人當年14歲,是這次事件的目擊者。他在一塊大石頭的縫隙里,目睹了這次事件的全過程,每次講起白校學子如何英勇的與敵人廝打,如何壯烈犧牲的情景時,都老淚縱橫,泣不成聲。他說,當時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里的土地,染紅了白石湖,他是日軍在這里欠下中國人民血債的見證人。
李登秀老人
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的師生們正在傾聽李登秀老人講述當年日寇暴行
白石湖往北一片開闊地建設了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紀念廣場。
在一個白校學子曾經居住過的民居小院,建設了一個小型紀念館。 再往北轉過一個山崖,又是一片開闊地,建設了冀中抗戰紀念園,在紀念園北部的道士觀莊上,利用冀中軍區后方基地曾經居住過的舊居進行修葺,建設了冀中抗戰紀念館。紀念碑上的人物姓名:(從左至右,點擊人名查看詳情) 張 珍 殷希鵬 程子華 呂正操 黃 敬 白求恩 孫志遠
白求恩學校學子遇難遺址紀念廣場
冀中根據地抗日紀念碑
清華英烈紀念碑
仙風峪內有和明代皇家銀礦有關的漏銀口,從漏銀口能看見山梁上銀礦洞口旁的旗桿座。傳說,明代的堪輿家在堪察銀礦時,沒有在銀屏門找到開啟白銀坨主峰下銀礦的銀鑰匙,卻在漏銀口找到了銀礦的礦苗。 仙風峪內有仙風潭、道士觀莊、道觀遺址等和道教有關的文化遺存。仙風峪也叫道士觀溝,傳說,金代全真教第二代教主馬丹陽在此修道,這兒的道觀叫白云觀,與北京白云觀同名同宗。道士觀莊上如今還有道教弟子,他們主要修煉跪拜功,用于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