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一日游最佳路線圖、九華山必拜靈驗的三個廟
作者/老遲到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那年國慶節期間,同學們結伴到九華山自駕游。錯開上午出行高峰,下午4點從煙臺出發,一晚上夜車開了1000公里,次日凌晨5點順利抵達,花190元買好門票,再掏50元乘坐景區專用車,下了車正好7點,開始了新一天旅程。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因有九峰形似蓮花,于唐朝改成現名;主峰十王峰海拔1344米,山體由花崗石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與黃山、天柱山并稱安徽三大名山,與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并稱佛教四大名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
景區里樹木茂密,翠竹茂盛。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游客還不太多。清晨的陽光調皮地透過松林縫隙,悠然自得地落在人們身上。清爽的山風不知疲倦地躍下山坡,穿過竹林,輕撫著臉龐,感到那樣愜意。
拾級而上,先到萬福寺,過飛龍橋,進百歲宮,觀五百羅漢堂、飛來觀音峰、飛弘橋、東崖禪寺、華嚴寶殿……百歲宮為九華山3座肉身殿之一。據說,明朝萬歷年間,無瑕和尚時年26歲,從五臺山來到九華山,在山洞里苦修百年。他故后3年,人們發現肉身,認為活佛轉世,遂將尸體裝金供奉,崇禎皇帝獲知后封他為“應身菩薩”,題額“為善為寶”。從此供奉的寺廟香火日旺,與祗園寺、東崖禪寺、甘露寺并稱九華山“四大叢林”。
沿山間崎嶇小路下山,走進閔園尼庵群正好9點半。一座座尼庵風格各異,里面供奉著各路神仙,引來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穿過群落,拾級而上到山頂天臺。這里游客已是很多,不太寬敞的石徑小路上,有觀光賞景的,有挑擔供貨的,有拜佛的,有專心拍照的……人們或忘情山水,或迫于生計,或心佛而至,匯成的人流向著佛家圣地攀登。
路上風光旖旎,密林、怪石、山泉、溪水,還有色彩斑斕的寺廟院落,構成一幅山水畫。置身其中,是樂趣,也是享受,樂于山水,享自然風光。途中,看到不少矯健的身影,有個團隊身著統一服裝,不分男女老幼,在通向山頂的臺階上,一步一扣首,磕頭而行,被他們的精神感染著。
無限風光在險峰。經觀音峰、蠟燭峰、拜經臺、地藏真跡……廟宇群落因勢而建,依山而筑,與周圍山峰地形相映成趣。離天臺近了,詢問下山的游客,還有一小時,還有半小時,還有幾分鐘,就在眼前了。經歷了氣喘吁吁、汗流浹背,12點30分登頂,正好用了3小時。到達天臺,置身萬佛樓,跟完成最后一拜的團隊者交談得知,他們自發而起,來自全國各地,利用國慶長假聚集九華山,用了5個多小時完成了心靈膜拜,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九華勝景在天臺,俗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之說。天臺峰是九華山的精華,海拔1306米?!胺侨碎g”三字巨大石刻,映進視野,印在心里,引來思維定勢,讓人真心幻覺到了蓬萊仙境,頓時神清氣爽,樂哉悠哉!天臺正頂看風景,心神俱醉,疲勞全消,胸襟豁然開朗。來時的路宛延曲折, 不再漫長,一種征服的自豪感瞬間襲來。
登山之樂,在途中更在登頂,路過的風景于不同視角,給人不同的視覺沖擊和美感享受。唯有永不懈怠地攀登,才會收獲峰頂的樂趣。站在山顛,極目遠眺,但見九華層巒疊障,四周群山匍伏,景色瑰麗多姿,巖石膚色黝黑,奇形怪狀,栩栩如生,多了幾分靈性。而遠方村落隱隱可見,更為渾然一體的天地美景增添些許風情。側耳聆聽,風兒輕輕吹過,清冽婉轉,像是在傾訴,又聞松濤陣陣,亦如溫情對話。此刻,就做個忠實的聽眾吧,了然陶醉其中……景色再美也不能貪婪,總有告別之時,給內心留份想象空間。
下山仍然步行,溫故知新,重新體驗與大自然心神交融。累是累了點,但愉悅了內心。還有什么比心神愉快、精神振奮更有意義的嗎?下得山來,已經4點多。全天近10個小時,累并快樂著。其實,旅行的意義,不全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為了炫耀,而是懷真誠之心,用一路風景洗滌心靈的塵埃,給心境打開一扇明亮的窗戶,滌蕩出最純凈的靈魂,于悠悠天地間忘卻憂和愁,忘卻疲憊和煩惱。山下稍作歇息,便赴新旅程。
后來才知道,徒步九華山,我們其實只是走了一部分??梢姡星肮ヂ詼蕚溆卸嘀匾?。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古訓永遠閃著真理的光芒。至于旅行者來說,自由行也好,自駕游也罷,必須事先做足功課,不然就可能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