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大明湖還是趵突泉(趵突泉不預約可以去嗎)
游走四方——小年到濟南看湖泉(大明湖、趵突泉)
綠今
那年臘月,還差10天過年,我們來到了濟南。
反季節游很愜意,人少,得玩。之前的春節期間我多去長途,去過廣東、港澳、海南、浙江……,而那次去泰山順便想看看泉城。傍晚,在濟南下車,轉天很早就出了門。
城市清晨的街道車來車往,但是,門前一條流淌的長河卻安閑而靜謐,兩岸樹木干枯蕭索,但小河流水潺潺充滿暖意。
濟南自有泉城之稱,冬日的河水展示出北方城市的奇妙:循著水下蒸騰的熱氣,漁工撐篙蕩綠而前行。雖然正在三九季節,只見貼河床的小樹蔥翠,點點黃花嬌艷,好像春潮撲面而來。
走過橋去,就是身居鬧市,聞名遐邇的大明湖。古人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來贊譽其秀色。紅色門樓前“月轉花間影;風書水上文”的一副對聯,引人以思古之幽情走到湖邊。
此時霧氣彌漫,初升的太陽被隱藏在后面,大明湖被冬眠的垂黃柳與常青樹環抱,似乎在靜靜地沉睡。沿著河邊走了好一會兒,霧才漸漸消去,如美麗的仙女輕輕褪去薄薄的輕紗,顯出波光粼粼,水色澄清,頓時打開視野,看到了湖水的廣闊。
旖旎冬日的大明湖好美!環湖行走,各色亭、臺、樓、閣次第而來,在鐵公祠,觀賞文人書法家的墨跡石刻“佛山倒影”的勝景;在月下亭、南豐祠、昌明鐘亭前流連,細覽精雕畫棟,品讀歷史風情。過了雨荷廳,眺望遠處,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浩淼恬靜的水墨畫。
在“山色只宜遠處看,竹香時向靜中聞。”的情景交融中,一下子,好像脫凡出塵。忽然,游船如畫舫一樣徐徐移來,看艙柱上飄動的七彩汽球,增添了年味 使人頓時從如醉如癡中回到人間人們都在忙年,或行走在回家路上。大明湖,這時屬于不多的游客與曬太陽的老人。
來到趵突泉公園已過正午。在風景秀美中漫步,我感恩濟南冬天的包容和慷慨,給我們打開清澈的藍天:我感恩濟南太陽的眷顧,寒冬我們竟走出汗來,走得暖意融融。
徜徉慢步中,瀏覽了祠亭閣臺,蓬山舊跡坊,李清照紀念館等名勝古跡;頌讀了諸多名泉、碑石的印記,正默默為汲取泉城深厚文化營養而興奮時,一股熱烈奔放的噴涌水花上下翻飛著歡迎我們的到來!原來,我們已來到趵突泉跟前。與活泉零距離接觸,著實讓人興奮。“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它時而汩汩翻花,時而掀濤騰浪。”古人這樣形容這聞名于世的古泉水。終年忙碌擁擠的趵突泉,迎來最清閑安靜的時段。游客不多,任憑我們多角度觀看拍照。累了,坐在迎面的古亭座位上一邊靜靜地地觀賞,一邊思古人之幽情。蒲松齡贊嘆趵突泉: “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 看過室內展覽介紹,對享譽古今的名泉,增加了認知度:趵突泉水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泉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泉水在嚴冬極美!水氣裊裊,煙霧輕輕,泉池波光與樓閣彩繪呼應,形成奇妙的人間仙境。相傳,乾隆曾帶北京玉泉山的水下江南,到濟南飲嘗趵突泉水后,立即改帶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于商代,已長達3543年。看完展覽,又回廊下,坐在池前看涌泉翻花飛舞沉浸其中,久久不愿離去。
寒冬臘歲走進濟南,領略了冬日泉城的風采,也找到老舍“濟南的冬天”的同感;看半城湖的碧水暖流。看三千年噴泉不息難得一見的奇景,讓我大發感嘆:這是吃多少春節大餐美味也難以相比的文化饕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