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酒吧一條街最新消息;后海酒吧在哪?
紅墻白塔相映成趣,市井繁華熙熙攘攘,北京整治提升后的背街小巷既是老百姓的“民生巷”“民心巷”,也是吸引市民游客漫步打卡的“網紅街”。
“真是大變樣了”“的確不一樣”“有老胡同那感覺了”……市民游客在對部分街巷胡同探訪的過程中,感受到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成果,體會到城市的發展與變遷,不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沿豆腐池胡同向西遛達不遠,經過朱紅大門的楊昌濟故居和古色古香的宏恩觀,向南拐進鐘樓灣胡同,再走上300多米,人流熙攘的鐘鼓樓就出現在老曹眼前。
去年,在鐘鼓樓腳下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曹搬家了。“搬洋橋去了,新小區、新樓房,挺好。”但老曹依然愛沒事就繞到鐘鼓樓附近轉轉。站在撒滿林蔭的胡同里,老曹的目光穿過鐘鼓樓廣場上舞彩綢、踢毽子的老人,穿過歡笑著追逐足球的孩子,最終停留在遠處的鐘鼓樓上:“看見鐘鼓樓,就覺得自己到家了。”
鐘鼓樓之間的一片空地,辟過平民市場,開過小飯館、小商店,20世紀90年代還變成過“大排檔一條街”,后來因為機動車數量增加,又一度成了停車場。2012年,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啟動,直到2014年,鐘鼓樓之間的這片空地才真正成了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
近年來,環境整治提升不斷向鐘鼓樓周邊區域加速推進。2017年,東城區啟動“百街千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鐘鼓樓地區啟動申請式退租和保護性修繕;2022年,又一輪環境整治提升,恢復了鐘鼓樓周邊地區整潔清朗的“第五立面”,亮出開闊的天際線。
歷史風貌保護、環境品質提升,鐘鼓樓地區漸漸變成了老曹眼中現如今的模樣。
而在不少游客的眼中,鐘鼓樓地區則是來北京必逛的重要網紅打卡點之一。
早晨8點半,鼓樓一拐彎兒的姚記炒肝店座無虛席,等待點菜的食客在店內排起了長龍。炒肝、爆肚、豆汁、焦圈等一款款“京味兒”十足的特色食物,擺滿了食客們的餐桌。“來北京之前,老在網上看到別人發的照片、視頻,都是在鐘鼓樓前面拍的。所以國慶假期帶孩子來北京旅游,第一站就選擇先來鐘鼓樓打卡?!敝星飮鴳c假期從四川來京的常女士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提前做好的旅行攻略:喝豆汁,打卡鐘鼓樓,逛胡同,還特地帶孩子去楊昌濟故居看看?!昂⒆咏衲晟闲W了,假期帶他來北京看看名人故居,接受一下愛國主義教育,也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一下北京的歷史和文化?!?/p>
什剎海,曲徑通幽的臨水長廊,一名舉著手機的網絡主播將鏡頭對準寬闊的水面開始了直播:“歡迎大家來到直播間,今天我繼續帶大家逛逛什剎海?!?/p>
手機屏幕上,映出一派荷葉盈池、翠柳扶風的水岸美景。
“越來越有過去那感覺了吧?!迸c起勁講解的網絡主播擦肩而過,什剎海老居民李阿姨慢慢沿著湖岸漫步。“過去別提了,岸邊上全是酒吧,音響喇叭從早吵到晚,酒吧的伙計就在路邊拉人拽人。再看看那水里,酒瓶子、包裝袋,凈是垃圾。”
2003年,什剎海酒吧進入野蠻生長期,最高峰時,240余家店鋪中光是酒吧就足有130多家。酒吧的喧囂中,一處處古跡逐漸被人們忽視、遺忘。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發布實施,什剎海酒吧街啟動整治。酒吧數量被壓縮至30余家,環湖堵點被一一攻克,曲徑通幽的長廊探入水中,6公里長的鄰水步道全線貫通,口袋公園、古建古跡、休閑文化設施點綴在沿湖步道兩岸,靜下來的什剎海不僅讓老居民找回了“過去那感覺”,也為市民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游覽體驗。
一大早,老字號“烤肉季”擺出的早點攤就迎來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和附近居民光顧。孫女士帶女兒遛達上了銀錠橋?!翱矗@就是咱們北京的‘燕京小八景’之一,叫作銀錠觀山?!睂O女士用手向西一指。登橋遠眺,西山群峰層巒疊嶂;環顧四周,兩岸垂柳婆娑;一艘小船劃過,波光粼粼的水面立刻被推開層層波浪。
“銀錠觀山”所在之處,是老城內唯一展現山水城相融的景觀視廊?!拔疑蠈W那會兒,天天都從這銀錠橋上騎車而過。”曾在北京市第十三中學讀書的孫女士感慨,自己上學時,一眼可望不全完整的西山山脈。
20世紀80年代,積水潭醫院建起了一座11層的醫院大樓,流暢的西山山脊線被突兀的高樓部分遮擋,美景也因此有了缺憾。直到2020年,《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將“銀錠觀山”列為核心區36條戰略級景觀視廊之一。2021年,醫院大樓完成降層?!般y錠觀山”的美景終于回來了!
煙袋斜街一處古色古香的建筑門口,被里三層外三層的游客圍得水泄不通。“廣福觀,明代,管理天下道教的‘道錄司’曾設于此觀……”門前豎立的一塊石碑,向游客們介紹了廣福觀過去的歷史,而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了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
“以前以為,什剎海就是酒吧街,根本不敢帶孩子來?,F在真是不一樣了,能看古跡、看展覽,還有文創活動。”孫女士興沖沖拉著女兒,一頭扎進了廣福觀。
“模式口?玩什么?”中秋國慶假期,朋友的邀約讓張女士頗有些意外。
“我小時候在模式口長大,后來因為上學才搬進城里。印象中,過去模式口大街就是村里的一條路,路邊都是村民家的平房,最著名的就是法海寺早市,賣什么的都有,物美價廉……”時隔幾十年重回模式口,一條歷史底蘊與生活氣息并存的古街,為張女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體驗。
拎著菜籃的老人緩緩從過街樓下走過;極具韻味的京西特色民居前,居民正在不緊不慢擇著一把韭菜;房檐下一溜鳥籠中,撲騰著翅膀的小鳥不時發出清脆的鳴叫……沿模式口大街漫步,市民游客仿佛一下穿越回了舊時光。
“京西古道”模式口,曾是京城通往塞外的必經之路,駝鈴聲聲,商賈繁華,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就是從這里走出來的。但時過境遷,這里也出現了街道雜亂無序、交通擁堵,娛樂、休閑、餐飲、住宿等業態缺乏等諸多問題。2017年以來,依托“疏解整治促提升”重點區域環境整治,模式口區域開展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改造市政基礎設施、織補街區便民服務等,街區風貌得到顯著提升。2021年9月,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駝鈴古道青磚灰瓦、古色古香、店鋪林立的繁華景象得以重現。目前,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的“13景、23院、91鋪”,已成為集休閑、度假、旅游和宜居、宜游、宜業為一體的歷史文化新地標。
為了重現駝鈴古道的風韻,街頭隨處可見駱駝雕塑景觀,就連街邊的座椅都巧妙地被設計成了駱駝的造型。孩子們在駱駝的駝峰間爬上爬下,“駱駝隊”成了孩子們最愛的游樂場。
而街邊不遠處,法海寺炸糕王和小韓家山東煎餅等老店鋪售賣的特色食品更是備受游客喜愛?!盎鸬貌坏昧?,天天排大隊。人多的時候,買個炸糕,得排快一個小時。”模式口大街居民表示,想吃炸糕得趁早,下午再晚點兒就關門買不著了。
咖啡館、酒吧、餐吧、民宿等新業態陸續開進了老街。喝著街邊飲品店推出的“枸杞桂圓花潤飲”“梨湯秋潤飲”等草本飲品,逛著街頭滿滿當當的文創攤位,張女士直呼:“如今的模式口老街,太懂年輕人了?!?/p>
經過連續兩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一批“有里有面”的背街小巷出現在市民群眾的身邊,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宜居程度大大提升。
今年,第三輪背街小巷治理再次啟動,全市5393 條背街小巷將按照精品、優美、達標街巷標準,分類治理、持續推進。
近日,北京日報社聯合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發掘了什剎海探訪、鐘樓歷史探訪等20條“漫步北京”最美胡同街巷探訪路線,邀請市民游客用漫步的方式與城市深度交流。
“白塔寺探訪線路”可賞紅墻白塔,可品屋頂咖啡;“簋街美食探訪線路”可到熱播電視劇《情滿九道彎》的原型創作地九道灣胡同,體驗原汁原味的胡同生活;“新太倉歷史文化街區線路”途經北京稻香村零號店、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等網紅店,邊吃美食邊逛胡同,別有一番風味;“盧溝曉月探訪線路”則將人們帶回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帶人們重溫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
20條“漫步北京”最美胡同街巷探訪路線主要集中在城六區和通州區,共串連起85條背街小巷,涵蓋歷史文化街區、商圈景點、網紅打卡地等諸多要素,市民和游客既可閑坐步行,亦可騎行暢游。通過一場城市間的“微旅行”,更接地氣地認知北京,更真實地了解北京城的歷史與文化、變遷與創新。
這些背街小巷不僅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惠民街巷”,有一些甚至成了好玩好逛的網紅打卡點。未來,背街小巷將成為首都城市治理的亮點、文脈傳承的載體、和諧宜居的家園。
(原標題:北京精細化治理成效顯著 20條“漫步北京”路線串連起85條背街小巷 小街巷新顏值 出門就能“微旅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楠 文 鄧偉 吳鏑 張楠 攝
流程編輯:U031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