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接待賓館_天津市黨政機關公務接待
在大光明橋頭,和平區這一側,有一棟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風格建筑,仿青磚外墻,方方正正,頂部突出綠琉璃瓦屋檐。另外在今年4月份,還有一則消息,稱凱越飯店被以8億元轉讓。是的,這棟建筑就是曾經的凱越飯店,承載著一代天津人的記憶。這座酒店是改革開放后,天津首家合資酒店,也曾經是天津第一高樓。
現在總說天津人保守,得過且過,這本就是個以偏概全的謬論。自打天津衛設立,碼頭商幫林立之時,奮斗就融入了天津人的基因里。改革開放初期,天津大力發展經濟,進行招商引資。這一時期來天津考察的外商絡繹不絕,但天津本地能夠接待外賓的飯店寥寥無幾,只有利順德、友誼賓館和第一飯店,且已飽和。
90年代老照片(摘自網絡)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1983年,天津市政府決定與香港凱悅集團合資,雙方各投資1500萬美元,在天津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合資大飯店,作為旁邊第一飯店(泰萊飯店)的新址。大樓由香港潘衍壽顧問集團和天津設計院共同設計,天津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承建。這一舉動,在當年可是需要很大膽量的!
1985年大樓建成,共19層,通高72米,正式定名凱悅飯店,并于1986年開業,李瑞環市長親臨剪彩。在當時的天津市民眼里,這座飯店極盡奢華,設有總統套房,共有7個檔次457間客房,628個床位。還有中西餐廳、日餐廳、酒吧、游泳池、球房、美容室、桑拿浴室、舞廳等。
“凱悅飯店升紫煙,雞鴨魚肉堆成山,哈喇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這首飽含天津人幽默的打油詩,反映出這座“豪門”給普通百姓帶來的震撼和歆羨。1991年2月10日,溥儀的弟弟溥佐與梅花大鼓藝術家史文秀,在這里舉辦婚禮,婚禮司儀是常寶霆。京津一帶的演藝界、文藝界人士,如馬三立、梅葆玖、馮驥才等悉數到場祝福。
此后,天津又相繼建成了水晶宮、喜來登等多座豪華酒店。而地處黃金地段又十分逼仄的凱悅飯店,卻逐漸老了。1999年歇業裝修,至2009年正式停業。再到今年發出拍賣公告,已經荒廢了14個年頭。實在可惜!
既然是寫美租界,再說一下這個地段的歷史。最早,這里是大光明渡口,清同治十一年(1872),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這里成為招商局天津分局的東貨棧。著名的梁時泰照相館就位于南邊。而在凱悅飯店開工建設之前,這里已經是廢棄的庫房和荒地。(津418,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