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海酒吧點首歌多少錢;北京后海酒吧歌曲
小酒館是一門古老的生意,提供了獨特的情緒價值。
如果說咖啡店的標簽是下午茶+小資趣味,那么酒館的名片就是夜生活+狐朋狗友,前者屬于白晝,后者屬于黑夜,咖啡店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酒館則讓你再次忘記自己。
正所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尤其對每天996,被老板PUA,卷不動,躺不平的年輕人而言,酒精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撫慰,還能打開彼此的心扉,擴大交友的半徑。
根據騰訊的一項調研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總共有3.8萬家小酒館,而且消費人群呈現出高學歷、高收入、年輕化的特征。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七成,47%的用戶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近一半顧客集中在25—35歲之間。
酒館經濟在中國依舊方興未艾,目前國內酒館僅占餐飲店總數的2.3%,而日本則高達16.4%。盡管賽道很寬廣,卻長時間沒有重量級的選手出現。
中國已有著名的連鎖咖啡品牌,但知名的酒館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酒館在資本供應鏈中處于弱勢地位,后者綁架了消費渠道,制定排他性協議,使酒館成了替經銷商賣酒的地方,自身很難做大做強。
不過近年來,一些小酒館沖破窠臼,終于探索出了自己的發展路徑,它們中有的成為了超級網紅,有的已初具規模,給年輕人的夜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
1
我要介紹的第一家酒館,叫做公路商店,你可能在北上廣的大街小巷見過這家店,差不多就是下面的樣子。
公路商店店面很小,外觀看上去并不起眼,更像是一家傳統的雜貨店,做酒館之前,公路商店已經在自媒體領域獲得了不小的名氣。
2014年,微信公眾號“公路商店”正式上線,以傳播青年亞文化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大量標題黨與獨具一格的文章調性,吸引了無數年輕用戶。
在積累了大量粉絲之后,公路商店開始在線上賣貨。2015年,公路商店APP正式上線,后來還開發了自己的社交APP,同樣以年輕人為目標用戶。
公路商店APP最初的商品主要圍繞飲食領域,包括品種繁多的精釀啤酒,自那以后,酒類就一直是APP上最受歡迎的品類之一,這也為它后來進軍線下打下了基礎。
目前,公路商店APP已擁有超過300萬注冊用戶與20萬付費用戶,上架超過4000個SKU,涵蓋從食品、酒水、服裝到情趣用品等多個領域。
2018年初,公路商店在北京三里屯開設了第一家門店。此后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在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昆明、唐山、包頭等地開出了30多家分店。
公路商店創始人康陽向媒體透露:他開設線下門店的初衷,是想為年輕人創造低門檻的喝酒場景,他覺得酒吧里的好酒價格虛高,酒水成本里包含了大量來自租金、環境和服務的費用。他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讓年輕人喝上更實惠的好酒。
在這種極端實用主義的思維下,公路商店舍棄了多余的裝飾和配置,一切只為賣酒服務。20平米不到的店里,只有一個吧臺,幾排酒柜,沒有椅子,裝修也很簡單,水泥裸露,沒有吊頂,甚至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間倉庫。據說上海的第一家公路商店,是在水果攤的基礎上改造的。
但就是這么一家普普通通小店,卻讓無數年輕人慕名而來,他們有的被這里豐富的商品所吸引,有的來這兒就是為了湊熱鬧,從傍晚到深夜,公路商店里總是人頭攢動。
公路商店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酒吧,它本質上是一家便利店。
甚至連康陽布局公路商店的思路,也和當年日本711非常接近,他希望每5家店形成一個店群,店與店之間步行距離不超過10分鐘,能夠形成一條自發的動線,人們甚至可以在公路商店舉辦小型的聚會。
這種集零售與酒吧于一體的思路,讓公路商店成了酒館中的新物種,當然,這也對門店背后的供應體系提出了挑戰。
公路商店的酒水種類繁多,從十幾塊的啤酒到上千塊錢洋酒都有賣,每三個月就能將所有的酒水流轉一遍,一家門店每年流動的品類高達2500種,康陽認為,這樣的流通效率已經超過了大型酒類超市。
在選品方面,公路商店非常注重酒的調性,尤其是和音樂、電影、藝術等青年亞文化的關聯,確保每一款酒的背后都有故事。此外,公路商店也會挑選一些小眾化的品牌,讓門店成為它們的獨家銷售渠道,自己也會開發一些酒類,打造富有調性的自有品牌。
公路商店的門店并不算多,能保持如此龐大的流通量,一方面得益于出色的選品能力,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多年的電商經驗。
在公路商店的APP上,來自酒水的SKU就超過了一萬個,電商運營為公路商店搭建了成熟的供應鏈,這些經驗被公路商店搬到線下,使線下門店成了線上業務的終端。
雖然公路商店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街頭酒吧”,它的調性甚至可以用簡單粗暴來形容,但正是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卻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加上公路商店公眾號成名在先,讓這里成為了青年亞文化的聚集地,每年都能吸引大批廣告商前來合作,給公路商店帶來了流量與話題。
與公路商店合作的廠家,除了青島啤酒、軒尼詩、嘉士伯、絕對伏特加這些傳統酒類品牌,還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寶馬、雪佛蘭、vivo、戴森這樣的快銷品牌,它們經常找公路商店聯名搞活動。2023年520期間,公路商店與時尚品牌Coach發起“蜜語聊天”活動,給門店換上粉色的“套裝”,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公路商店通過打造酒館中的“便利店”,讓喝酒變得更自由,更隨性。透過前衛的表象,公路商店真正的優勢在于給顧客提供更多的選擇權,這一切的背后,則是自媒體流量+供應鏈的強大支撐,兩者構成了公路商店最重要的護城河。
2
如果說公路商店走的是便利店模式,那么今年剛剛火起來的跳海酒吧,則以另一種方式打動了年輕人。
和公路商店相比,跳海的網紅屬性更強,以下是上海某跳海酒吧開業的照片,小小的店門口人山人海,據說開業前三天,跳海是在警察的協助下才打烊的。
為什么跳海能火到這程度?這還得從跳海的創始人——梁二狗說起。
梁二狗之前做的是互聯網運營,在北京闖蕩期間,他在胡同里租了間房,邀請朋友們前來喝酒聊天,之后干脆在客廳里裝了打酒的容器,自此,喝酒作為每周的節日被固定下來。
除了喝酒,梁二狗還會在家里放電影、聽音樂,就這樣,喝酒的朋友漸漸多了起來,從最初的二三十人變成了后來的二三百人。
為啥梁二狗要在自家組織一場酒局呢?按照他的說法,這源于他賣掉自己的公司之后,對人生產生了懷疑,于是想邀請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一起聊聊。
是的,一個好的創業項目有時候就是那么簡單,沒有天花亂墜的計劃書或者復雜的模式設計,靈感可能源于一次不經意的聊天。
就這樣,2019年8月,第一家跳海酒吧在北京后海誕生,之后三年,跳海在全國總共開了13家店,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的門店,一開業就被網友們推上了大眾點評酒吧熱搜榜前五。
區區十幾家店的跳海酒館,憑什么能從全國的萬千酒吧中脫穎而出?
這源于它的互聯網與社交基因。更確切地說,跳海打造的不是酒吧,而是一個文化社群。
跳海的客單價不便宜,最便宜的酒水也得50元起步,消費均價為70元,提供的酒水以精釀啤酒為主,這也是眾多酒吧的常見品種。
品類單一,價格也不占優勢,跳海真正吸引顧客的,是它的氛圍,或者說,你和誰一起喝,比喝什么更重要。
梁二狗認為,顧客來跳海付的不是酒錢,而是“門票”。
跳海的“內容”有很多,你不僅是顧客,在這里喝酒、聊天,唱歌、看展,還能夠客串打酒師。
只需兩三天的培訓,打酒師就能上崗,在跳海有大量這類兼職的打酒師,他們白天干著其他的工作,來此打酒純粹是為了獲得一份體驗,報酬是工資+分成,邀請朋友喝還可享受半價優惠。
除了兼職打酒師,跳海的顧客還能幫忙看場子,或者組織一場活動,一旦和酒館經理混熟了,你也算這里的半個主人了。
讓顧客參與經營活動,讓跳海在顧客心中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商業酒吧,而更像是去朋友家聚會,彼此開懷暢飲的同時,順便給幫個忙,就像梁二狗當初在北京胡同開的小酒吧那樣,讓自己找到久違的松弛感。
當然,跳海有意思的地方還不止這些。
為了讓客人徹底放開,跳海會安排一個小房間,在里面放置話筒,讓醉酒的顧客進來傾訴,跳海會全程錄音,做成節目在自己的播客上播出。
此類發泄情緒的方式還有很多。在跳海,你經常能在吧臺上看到一張卡片,你可以在上面留言,或者給你一篇小說,讓你續寫后面內容,并署名作者,這些內容會定期公布,并參加評選。
跳海很善于挖掘打工人的痛點,在深圳,很多客戶會帶著電腦來跳海加班,于是跳海別出心裁,規定下次有用戶穿工裝或者西裝來喝酒可以打折。
每到周末,跳海還會組織大量活動,最常見的是出游、騎車、打籃球與徒步,奇葩一點的有干瞪眼、土味情話、甩拖鞋,甚至冬天包餃子,總之是怎么好玩怎么來,誰說酒吧一定得喝酒?
跳海的許多活動,并不是主辦方策劃的,而是與用戶共創的,用戶以自己的靈感打開了這里的空間想象,讓跳海跳出了傳統酒吧的框框,成為行業中的一朵奇葩。
跳海這個案例,讓我想起了另一家網紅公司——地產界的阿那亞。
跳海搞活動的思路,與阿那亞如出一轍,都是與用戶共同創作,區別在于后者更文藝,前者更野更接地氣,但在為用戶提供社交空間這一點上,跳海與阿那亞是一致的,它們都把用戶情緒價值挖掘到了極致。
目前,跳海的單店毛利率達到了70%,能取得如此高的毛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定價和用人策略,每家跳海門店只有兩位全職員工,顧客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
但是和阿那亞一樣,跳海也面臨自己的天花板,這種模式很難復制。社群活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與隨機性,如果強行推廣實施,勢必會讓跳海變得索然無味,而且容易引起顧客的審美疲勞,同時違背跳海創立的初衷。
成為小而美的酒館,會是跳海的宿命嗎,誰都不好說。
3
最后要介紹的小酒館名氣更響,它是有著“中國酒館第一股”之稱的海倫司。
公路商店與跳海的創始人都有互聯網從業的背景,而海倫司創始人徐炳忠則有著更多在傳統行業摸爬滾打的經歷。
70后的徐炳忠草根出身,他當過兵,做過保安,在老撾開了幾年小酒館之后回國發展。2009年,徐炳忠在五道口開了第一家小酒館。
經營酒館期間,徐炳忠注意到,年輕人正成為酒吧消費的主力軍,性價比是他們喝酒的最大的訴求,于是,徐炳忠萌生了更大的想法。
從2012年到2018年,海倫司從北京走向全國,在各地開了許多加盟店。2019與2021年是海倫司發展的巔峰期,平均一年能開出100家店。到了2021年下半年,海倫司不到五個月時間就連開了177家店,并于同年在香港上市。
海倫司所走的,是一條純粹的連鎖擴張之路:將單店無限復制,通過供應鏈與標準化壓低價格,以極致性價比打造企業的護城河。這套模式要求海倫司必須用更多的門店數量來攤薄供應鏈成本,從而產生規模效應。
在價格方面,海倫司確實取得了一定有事,它所有啤酒的價格只有10元一瓶,優勢來自于三個方面。
首先是門店規模,海倫司的門店數量高達700多家,在高度依賴渠道銷售的酒類市場,海倫司的規模對上游擁有議價權。
其次是人工便宜,海倫司沒有DJ與駐唱歌手,店內只有服務員,酒也是現成做好的,這樣一來就不需要調劑師,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海倫司的陳設也比較簡單,游戲裝置一概不放,做到了能省則省。
第三點,海倫司主打的酒都是自家釀制的,占總營收的3/4,這就減少了門店對外來品牌的依賴,實現較高的毛利率。
然而,盡管海倫司高舉性價比的大旗,它在一線城市的生意并不好。尤其是去年,受疫情影響,海倫司迎來關店潮,一年內關了194家門店,虧損達16億。
有媒體分析指出,海倫司在一二線城市的營收比三四線差不了多少,但前者的運營成本卻比后者高出許多,也就是說,海倫司在高線城市難以盈利,其中最大的“攔路虎”,無疑是租金。
而且海倫司之前的門店都是以直營為主,直營雖然有助于管理和監督,但是成本高昂,尤其在海倫司自租店面的情況下,成本更是成了壓在頭頂上的大山。
于是從2022年下半年起,海倫司重新開放加盟。
我們在之前反復強調,零售業的本質是一個成本游戲,規模效應是所有性價比產品制勝的關鍵。所以即便深陷虧損,海倫司仍得繼續擴張,加盟模式能加快海倫司的開店速度,讓海倫司再次獲得成本上的領先。
當然,在拓店之外,海倫司也在探索新的業態,比如將小酒館與大排檔組成的“海倫司·越”。
目前來看,海倫司·越主要開在三四線城市。截止至2023年5月,海倫司·越總共開出了15家,其中五家在武漢、天津和鄭州,其余都在湖北的三線城市經營。個別門店暑期的日均營業額達到了3—4萬。
從海倫司的這一轉變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酒館下沉到三四線市場,性價比不再是它唯一的優勢,小酒館必須融入當地,給小鎮青年提供更豐富的消費場景,甚至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相比于北上廣深的年輕人,這里的顧客有著更為原生性的社交需求,包括吃飯、喝酒加聊天,他們不需要太多的個性或者文藝調調,而是更多的人情世故與煙火氣息。
也許,我們應該把這里的海倫司,定義為小鎮青年的能量補給站。
在這片更廣闊的天地里,海倫司正在尋找全新的定位。
4
我們分別介紹了三類小酒館的業態,分別是公路商店的便利店模式,跳海酒館的文化社群模式,以及海倫司的能量補給站模式。
這些模式并無高下之分,無非是定位和打法上有所區別,一旦你選定了自己的角色,你也就選定了自己的生存方式,總的來說,無非以下幾種。
一種是選擇做大,一種是選擇變紅,最好的則是大而紅。
大有大的難題,紅有紅的煩惱,想要大而紅更是難上加難。共同點在于都得把自己擅長的東西做到極致。
現實很骨感,酒館本質上依舊是一門低門檻的生意,這片市場高度分散,大多數玩家要么默默無聞,要么曇花一現,甚至連群雄紛爭的格局都尚未形成。
好在這個行業還有無限的可能,無論海倫司、跳海還是公路商店,它們都還很年輕,遠遠沒到以成敗論英雄的時候。
這就是年輕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它能讓你勇敢地面對兇險,艱難與未知,最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