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的介紹(成都武侯祠的介紹詞)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面積15000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221年,是紀念諸葛亮的祠廟,也叫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1961年3月,武侯祠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昭烈廟門前右首有一巨石,上有啟功題字“三國圣地”。
漢昭烈廟為硬山頂,面闊三間,檐下懸有“漢昭烈廟”匾額。左邊山墻中間鑲有國保碑。
唐碑亭
唐碑,全稱為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809年立,共1094字,由宰相裴度撰文,柳公權的之兄柳公綽書寫,因文章、書法、刻技著名而稱為“三絕碑”。
諸葛亮的《后出師表》。
筆力雄健灑脫,猶如天馬行空、行云流水
文臣廊,檐下懸有“文華輔國”的匾額,廊內塑有14尊塑像,以龐統為首。
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左)
程畿(?—222年),字季然,東漢末年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西)人,為益州牧。(右)
秦宓(?-226年),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蜀漢時大臣、學者。(左)
楊洪(?―228年),字季休,犍為武陽(治今四川彭山縣東)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劉備定蜀,任為功曹。(右)
劉備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檐下懸有“業紹高光”的匾額。
明云紋雙云耳三足鐵鼎,口徑77厘米、高125厘米。鼎口有兩龍相對,昂頭張口,前爪抓鼎口,后爪立鼎肩。而鼎身上的龍則騰云駕霧,怒目圓睜,龍須飄飄,鱗爪飛揚。
劉備端坐在一神龕內,全身貼金,頭戴冕旒,雙手執圭,面帶微笑。兩邊各有一個侍者,一人捧玉璽,另一人捧寶劍。
關羽端坐在神龕內,全身貼金,頭戴冕旒,雙手執圭,儼然一副帝王像。
張飛也是全身貼金,怒目圓睜,神態威嚴,令人不可侵犯。旁邊偏殿還有關平、關興、張苞、張遵的塑像。
這是武侯祠經典的畫面,只是人太多了,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檐下懸有“武侯祠”的匾額,這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郭沫若所題。兩邊的楹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體現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貴品質。
諸葛亮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檐下懸有“名垂宇宙”的匾額。
飛天紋雙人耳四足鐵爐,明代所鑄,爐口長90厘米,寬72厘米,高131厘米。雙耳為兩相向軍漢,身穿,肩部系巾,頭梳雙髻,很是俏皮可愛。爐身上鑄有飛天人物像,飛天凌空飛舞,衣帶飄逸,顯得是那樣的婀娜多姿,嫵媚動人。
諸葛亮端坐在神龕內,羽扇綸巾,面目清秀、神態儒雅,不愧是一代名相,兩邊各侍一童子。
諸葛瞻,諸葛亮之子,擅長書畫,官至衛將軍。
三義廟,單檐硬山頂,清康熙年間,為四川提督鄭蛟麟所建,包括拜殿、大殿和廓屋。
石碑一通,內容為明代李贄撰寫的謁三義廟。
劉備塑像,溫文而雅。
張飛塑像,神態威嚴。
關羽塑像,面目凝重。
廓屋里還有關于三國故事的畫像石刻,刻法細膩嫻熟,線條流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關云長義釋曹操。
云長延津誅文丑。
張飛
桃園內的劉備、關羽、張飛石雕 ,顯得有些夸張和怪異。
劉備
關羽
一道彎曲的水道,河水清澈,成群的錦鯉在水中嬉戲,時而鉆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中。兩側則是綠樹濃蔭,奇花異草遍布其間。
一座小巧玲瓏的假山,上面的石頭是奇形怪狀,形態各異,下面則長滿了青蔥的綠草。
惜字塔,高2.9米,六層六方形石塔,須彌座塔基。第一層空心,以上各層均為實心。
上面雕刻的人物生動逼真,惟妙惟肖。
一座精致的涼亭,亭角飛翹,游客在亭中休憩進食。
一道紅墻,一叢翠竹,互相掩映,顯得是那樣的生機盎然。
聽鸝苑
紅墻竹影
兩道鮮紅的圍墻,中間是迂回曲折的夾道,圍墻旁邊栽著一叢叢翠綠挺拔的竹子,陽光透過竹林灑下斑駁的碎影,清風拂來,竹林沙沙作響,疏影搖曳,人們仿佛來到了時光隧道,猶如童話一般。
惠陵山門(惠陵是劉備和甘夫人,吳夫人的三人合葬墓),面闊三間,檐下懸有“漢昭烈陵”的匾額。
神道,兩側是幾對石像生
石獸,比例夸張、失調,威猛十足
文官,感覺像個老頭,干癟著嘴,眼睛倒是碩大無比。
墓碑上寫著“漢昭烈皇帝之墓”,筆力蒼勁。
封土堆高12米,周長180米,上面長滿了蒼翠的松柏。懷著的心繞墓一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備注:成都武侯祠 2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