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西柵和東柵的區別_烏鎮東柵和西柵有必要都去嗎
陳向宏:烏鎮每個柵應該有自己不同的內容,北柵我更愿意做一些創意文化和現代藝術文化
如果你10月15日至24日到達過烏鎮,會發現那時的這個江南小鎮被中外戲劇人“占領”,在那里,看戲成為一種全方位浸入式的體驗,在白蓮塔、染布坊、詩田廣場,你穿過長街,踩上石橋,既是在去看戲的途中,也是在游歷風景?你會在某個轉角處遇到孟京輝、賴聲川、黃磊、奧斯特瑪雅這些傳說中的大咖正在談笑風生,又會在散戲后看到尚未卸妝的演員在小館子里痛飲還招呼你加入。套用卞之琳的詩就是,你在看戲,人在看你,戲劇裝飾了烏鎮,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是第三屆烏鎮戲劇節的現場,在烏鎮景區、北京古北水鎮景區總規劃師、設計師陳向宏眼中,這已經超出了他的期望,因為戲劇節已經和小鎮結合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接下來,他要在明年籌辦烏鎮當代藝術雙年展。
烏鎮戲劇節與小鎮結合創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烏鎮戲劇節超出了我的期望,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它越來越顯示出一個特點,戲劇節不僅僅是一個文藝的節慶,而是與小鎮結合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這一屆給我的感受最強烈,同樣是戲劇節如果放到了北京的南鑼鼓巷或者是杭州的西溪都不足以給人感受強烈,越來越多的人到烏鎮更愿意感受看戲看景看生活的快樂。
烏鎮戲劇嘉年華中,一名“歌姬”唱著歌游走在街頭。
烏鎮戲劇節跟世界著名的戲劇節,比如愛丁堡、阿維尼翁這些幾十年的相比,彼此不是一個簡單的類比,我從來沒講過要超過誰。烏鎮戲劇節要堅持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理智的冷靜的頭腦,一方面堅持戲劇的本真,另一方面堅持獨特的辦劇理念,比如說堅持藝術家辦節,所以我要把戲劇節主席辭了;比如更開放更包容的平臺,我們也提出以后的戲劇節,要進一步扶植青年戲劇。辦戲劇節最主要的是吸引青年藝術家對戲劇的關注,這樣戲劇節才有明天。
第一屆烏鎮戲劇節。
第二屆烏鎮戲劇節,水劇場上演開幕大戲《青蛇》。
今年烏鎮戲劇節的票房統計還沒出來,我知道媒體都關心這個,但我不避諱,現在戲劇節的票房收入遠遠達不到支出,但我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中國有那么多的節慶,政府掏錢辦的節慶更多得是,但是烏鎮戲劇節是個百分之百企業辦的節慶,其實最應該關注票房問題的是我的股東。有一點我覺得欣慰的是,今年我們贈票的比例很小很小,騰出更多的票用于市場銷售,這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整個戲劇節的支出在一年比一年減少,收入在增加,另外,我們把景區推廣的錢也轉化在烏鎮戲劇節上。我相信未來幾年會達到一個平衡。經營月報剛出來,一到十月份,我們的經營業績比上年增加了23%。今年,在全國景區里,我們的效益是特別好的。
我爸爸贊助過戲劇節今天輪到我來贊助
烏鎮戲劇節并不排斥跟愿意贊助的企業公司合作,我們也希望開放辦節的思路,慢慢達到平衡。當然現在我們有足夠的預算來支撐這個戲劇節,另外明年我還要籌辦烏鎮當代藝術雙年展,請了30多位世界最頂尖的現代藝術家和世界一流的藝委會、有人覺得做這個似乎跟我們的主業沒有關系 ,但是它是一個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或叫做企業經營戰略也好,其實兩者是合一的。我今年接受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的邀請,到日本利賀戲劇節去參觀,他們已經辦了25年了,今年是第一年不賣票,觀眾捐款,每次演出結束,當地的一批企業家都會站到臺上接受鈴木先生的致謝,他是利賀戲劇節的發起人。
不過他不讓我上臺,因為我沒有贊助錢,哈哈。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有個當地企業家站上臺后說,以前是我父親贊助利賀藝術節,今天輪到我來贊助這個戲劇節。我就想有一天,烏鎮也會有企業家說,我爸爸贊助過烏鎮戲劇節,今天我也來贊助。這對觀眾來說,比看戲更受啟發。利賀戲劇節25年了,依然是政府給予了很大的資助,還受到了很多世界范圍內財團的資助,我想烏鎮戲劇節的影響力還不夠,希望有一天它也會是開放辦節。
不會在北柵改造老街收門票
為什么在烏鎮北柵辦雙年展?有些觀點認為,烏鎮不宜多貼文藝標簽,已經有了一個戲劇節為什么還辦,我覺得一個地方如果有條件應該呈現文化的多樣性,建成一個文化生態系統。我是1999年籌備公司開始進行烏鎮的保護開發,到今年16年,我還只做了兩塊,東柵和西柵,至于南柵和北柵,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只做一個事情,就是把人家賣掉的房子收購過來,進行資源式的控制,因為一直沒想通該做什么,要做旅游的話,我明天就可以做,以我們的速度和資金,我們會很快就把這條老街改造一下,就可以收門票,我不想這么做。每個柵應該有自己不同的內容,北柵我更愿意做一些創意文化和現代藝術文化。國內有好多雙年展,但是真正的影響力并不大,為什么辦雙年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建了木心美術館,這是個好平臺,是個引爆點,我的規劃里以后上半年是雙年展,下半年是戲劇節。
即將開幕的木心美術館。
長按后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