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小壺口雙底村(陵川雙底大峽谷)
南太行山在陵川的經典徒步線路非常多,單就在馬圪當鄉的地盤上,若不重復,一年時間都走不完。今天選一條人走得較少,相對有難度的野線,紅豆杉大峽谷的小壺口瀑布和土胡垌、擂鼓胡垌。
雙底村口,從汽路上看紅豆杉大峽谷
早上7點從晉城市區出發,東行約90公里,9點鐘到達陵川馬圪當鄉雙底村。先到一個農家樂院內停下車、報好午飯。本計劃從村口的縣道北側進入紅豆杉大峽谷,過來發現這兒拉了一片鐵絲網,峽谷里的水流實在是太大了,一行人不想趟水,于是又返回到雙底村中。
陵川雙底村一角
陵川地處太行山頂,海拔高,植被茂密,山清水秀,夏季非常涼爽。
今年因特殊原因,河南來陵川避暑的人少了很多。路過村里時,仍碰到三三兩兩的河南老鄉在散步,聊天中得知,他們每年夏季來陵川避暑已經成了習慣,河南實在是太熱,不到陵川住上仨兩個月,就沒過這個夏天。得知我們到紅豆杉大峽谷里的小壺口瀑布游玩時,立馬熱情地告訴小路怎么走,并伴引著一直走到村外,看得出這幾個河南老鄉熱情好客,對這一帶是相當熟悉不過了。
呵呵,覺得反客為主了,在晉城地盤上,我們好象反到成了客人。
出村口的一片莊稼地
按照河南老鄉的指引,在雙底村東北角有一條小路,出村后經過一片片的玉米莊稼地,前行約一公里,便來到了紅豆杉大峽谷內的著名景點--小壺口瀑布。
細細看,才會發現里邊的玉米躺倒一大片
今年夏季雨水充足,玉米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眼看著秋糧豐收在望。可是碰到幾個蹲在地頭的村民,卻在唉聲嘆氣。一打聽,原來昨晚上玉米被野豬禍害的,一大片一大片被拱倒了。野豬非常聰明,不拱路邊的玉米,不仔細注意看,還真看不出來。
現在生態環境好轉,野豬很少有天敵,在山上是一群一群地長,偷空就跑下山來拱玉米吃,野豬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村民也不敢隨便捕殺,真的是很無奈喲。
遠遠已經看到了峽谷底的瀑布
老遠就聽到峽谷底傳來了巨大的轟轟水聲,這種轟鳴聲非常激情,催人興奮,使人激進,不由加快了些步伐。
小壺口瀑布美景
今年伏天降雨不僅次數多,而且雨量大,現在正是豐水期,快步走近到瀑布跟前,寬闊的水面,經一大片層層瀑布群聚集,逐漸收緊,跌落進數米深的漕口中,河水洶涌狂泄,波濤翻騰,浪花朵朵,水聲咆哮如雷,震耳欲聾,真的是美上人間天喲!令人大開眼界。
這個小瀑布,其氣勢與黃河壺口瀑布相媲美,還真有幾分相似,稱為“小壺口瀑布”名不虛傳。
近處看小壺口爆布
飛流湍急的水流從黃圍山深處而來,到這里切開巖石奔涌而下形成深潭,白浪翻滾,銀光鱗鱗。
家門口的瀑布一樣美,晉城人何必要舍近求遠,再跑到黃河壺口,去往貴州黃果樹呢。而且陵川的小壺口瀑布不要一分錢的門票,盡情地欣賞,壯觀吧,好看吧。
上山的小路
在小壺口瀑布游玩結束后,往回返一段路,路過一處經營崖柏和根雕的鐵皮房子,向上可以看到山腳中有一根鋼管。在雜草亂石堆中,照著鋼管翻上去,原來有條小道隱藏在山腳里,往前走了一段,和下載的軌跡完全重合,找對上山的路線了。
路邊的韭菜一定要摘
石縫中遍地的野非菜
在山中沒有走出幾十米,就實在是走不動了,在叢林下、石縫中,密密麻麻長著野韭菜,嬌滴滴的,一股韭菜的清香,秀色可餐,經不住誘惑喲,不摘一些看著實在是很可惜。
也顧不上接下來后續的爬山會不會成為負擔,很快就摘滿幾大包。
攀爬的山路
爬山已經夠累,一手持登山杖,另一只手拎著一包韭菜,注定要成為本次徒步爬山的永久紀念,不拎到胳膊和肩膀酸疼心不甘。
懸崖峭壁見美景
在這種陡峭的懸崖中,曲折迂回,不斷尋找著登山的小道,曲腰弓背,手腳并用,努力向上攀登,汗流浹背中,真累得夠嗆,偶爾挺挺腰板,竟顧不上欣賞身邊的美景。
攀爬中,時不時得用手機校正線路軌跡,因為山坡非常陡,地勢變化大,若不壓住軌跡走,距離差出3至5米,路況的差別就會非常大,在叢林中穿行和在現成的小路中行走,會使通過的困難成倍增加,誤時又費力。
上扒下推,艱難爬山
向上的山路越來越陡,越來越難走,部分地段需借助繩索,才可以上去。路已至此,只有努力負重前行,堅持到底。
太行山風景一
八百里太行山,最美在陵川,地處太行山最南端的山西陵川,周圍一帶山勢險要、險峻陡峭,其群山疊嶂、山峰錯落、風景優美,是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
尤其到了夏季,平均氣溫在22℃左右,是周邊地市首選的避暑圣地,也是驢友愛好者的徒步天堂。
太行山風景二
陵川的山,集雄、奇、險、俊為一體,走最難的路,看最美的風景,無限風光在險峰。
太行山風景三
下午2點鐘,才爬上土胡垌兩山之間的埡口,至此已經拔高近400米了。
隔著紅豆杉大峽谷,望向對面的山峰,就是陵川雙底的驢屁股山,也有叫驢尾巴山的,有一條久負盛名的經典徒步線路,據說風景不是一般的好,等過罷雨季,再去挑戰思慕已久的驢屁股山。
曲背弓腰拔高中
通過第一個埡口,稍事休息,接著走約1.2公里相對平緩的小路,繞過一個山頭,看地形還需再向山頂攀爬,查了查地圖,至少還得拔高100余米,才能到達今天的最高點,即可返程了。
繼續向上攀爬
前一段剛剛幾場暴雨,一些路段被雨水沖刷,露出的全是松動的碎石頭,又濕又滑,踩住后稍用下力,石頭子也往下滑動,在山坡上腳蹬不穩,一種有勁使不上的感覺,再加上數伏天氣,悶熱潮濕,大口喘著粗氣,每向上爬一步都相當吃力。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努力向上攀爬,到頂就是勝利。
林間天然步道
下午3點15分,終于到達山頂。頂上的路較寬闊,平坦了許多,路上鋪的全是柔軟的樹葉,走著十分舒坦,山上灌木叢生、植被茂密,偶有一絲小風吹過,甚是清爽愜意。
剛剛的爬山,出了一身汗、排出不少毒,現在走在天然氧吧,來一番洗肺運動,這就是戶外徒步活動,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潺潺的山泉水
大自然總是會照顧到人類的生存,在山頂的小路旁,竟然發現一處清泉,清澈的山泉水咕咕地往外冒著,形成一個小水池,洗一把臉,清涼而解暑。
山頂的風光
半人多高的茅草中,一條小土路依稀可見,徒步行走中的又一種風景。已經到下午3點半,這一段平坦的路要走得快一些,趕趕路。
過去的就這一片,應有個小自然村莊
順著這條大路一直往前走,就可到達黃圍山的七十二拐和黃梅寺。邊走邊扯閑淡話,突然發現好像走偏了,查軌跡,果然錯過了下山的一條小岔路口。
老馬帶路不識途,每次出行都要整這么一出,走錯路了,往回折返大約300米。
俯瞰雙底村
站在絕壁陡峭的山頂,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雙底村,直線距離約500m。趕快得下山吧,今天預報有小雨,看天氣陰沉沉的,一旦下雨,下山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下山的過程也不簡單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說過不知道多少遍了,但只有經過,才能悟到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下山的路早被大雨沖刷得看不出形了,基本上就是在坐在山坡上,一步步往下出溜。有些地方的石頭高差太大,跳是不敢跳的,抓也抓不住個結實的樹枝,稍一大意,就會滑上一跤。
山頂的風景
站在山頂看太行山的風景,連綿群山,溝壑縱橫,一瀉百里,使人心胸開闊,豪情萬千,確實是很壯觀啊,此刻的心情,用文字很難表達完全,能夠想起的只有“一覽眾山小”這個詞語。
試膽石,未來的網紅打卡點
這塊巨石,下邊就是幾百米的垂直懸崖,站到上面試試膽,拍一張留影紀念。
下山時,也不要忘記了看風景
下到半山腰了,不敢忘記拍一張大山的風景照,回來再慢慢欣賞。
在陡坡上,哪兒有下山的路喲
徒友星星,一個女同志,在叢林和亂石堆中,不斷找尋著下去的通道,無怨無悔,并提醒的人后面緊緊跟隨,女中真豪杰也。
從下午4點多開始下山,直線距離約400米,垂直高度360米的落差,用了2個多小時,直到下午7點,才下山回到村邊,晚飯又當作午飯吃了。
村邊的山羊
終于走到有人煙的地方,跟著這幾只山羊走,找到了進入雙底村的鐵絲網圍欄入口。
古道七十二拐入口
又來到了陵川著名的古道七十二拐,走了五拐,回到雙底村中,也算是今天意外的收獲。
杜梨樹
山上見到的杜梨樹,摘一個果嘗一嘗,又苦又澀,還沒有長成熟。
野蘑菇
碰到色彩艷麗的野蘑菇,應該是有毒的東西,野豬都沒有碰它。
不知名的小紅果
這種果實認不得,是不是五味子?如果是的話,陵川的大山中多得是,再次徒步遇到時多摘些。
今天徒步軌跡示意圖
今天徒步10.6公里,累計爬升471米,累計下降495米,記錄的最高海拔1179米,全程耗時10個小時。
今天的徒步線路,難度應為2至3顆星之間吧,累是累點,但不是太危險,走不一樣的路,體會不同的心情,效果不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