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都庫什山脈最高峰;興都庫什山脈山口
蒂里奇米爾峰。照片:Abdul Rehman Joyia
蒂里奇米爾峰(Tirich Mir)海拔7708 米,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邊境,是興都庫什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以外的山脈最高峰。今天,我們簡要介紹興都庫什山脈,尤其是1950年挪威探險隊首次登上蒂里奇米爾峰的精彩故事。
阿波羅9號拍攝的興都庫什山脈。圖源:美國宇航局
“興都庫什”名稱由來
古希臘人將興都庫什稱為帕洛帕米薩達Paropamisos。后來的拉丁作家稱它們為帕洛帕米蘇斯Paropamisus 或 Caucasus Indicus。梵文文本將它們稱為 Pariyatra Parvata。
關于現代名稱興都庫什的含義有兩種相反的理論。根據14世紀摩洛哥探險家伊本·白圖泰的著作,有人認為將其譯為“印度人殺手”,指印度奴隸被強制遷徙到突厥斯坦地區死于阿富汗山地的嚴酷氣候。
另一種理論認為它就是指“印度之山”。當地人崇拜大山,因為大山保護和養育了印度斯坦人民,為他們帶來水源并保護他們免受入侵。梵語中的“庫什kosh”和波斯語中的“koh”意思是山。
興都庫什地圖,紅點標記。圖源:Wikiquote
興都庫什山脈
興都庫什山脈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之間。它是帕米爾、喀喇昆侖和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延伸。一條叫做瓦罕河的又高又窄的山谷將其與帕米爾高原隔開。
興都庫什山脈從東到西延伸超過950公里,從北到南延伸240多公里。與喜馬拉雅山脈相似,它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山脈,到處都是陡峭的山脈和溝谷。它包含38座高于7000米山峰和眾多6000米山峰。
山脈平均海拔約4500米。西部山脈約5000米,而興都庫什山脈的中部山峰則高于6800米。東部山峰屬于高興都庫什山脈。大多數7000米級別山峰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的努爾斯坦省和巴達赫尚省。
最高的四座山峰是分別是7708米蒂里奇米爾峰、7492米的諾沙克山、7403米的伊斯托爾奧納爾山和7349米薩拉格拉山。
從山谷底望向蒂里奇米爾。圖源:Bob A. Schelfhout Aubertijn
蒂里奇米爾峰群
蒂里奇米爾峰群位于山脈主峰以南,擁有11座山峰,其中許多山峰海拔超過7000米。有主峰、通過山脊連接的東峰及西北險壁。據作家吉爾·尼特Jill Neate說,這最后一道構成了“與阿爾卑斯大喬拉斯峰看似相同的一堵山壁”。
蒂里奇米爾峰是一座相當孤立的山峰,可以從Chitral山谷中看到。它的突起是3908米。
蒂里奇米爾:名字和迷信
蒂里奇米爾峰完全位于巴基斯坦境內。它的攀登歷史,尤其是它的首次登頂,與當地的民間傳說有很大關系。
山名有不同的解釋。“蒂里奇”可能指的是Chitral地區Mulkhow山谷的一個橫向山谷,該山谷通往蒂里奇米爾。另一種解釋基于瓦基語Wakhi,其中“里奇”的意思是“影子”,“米爾”的意思是“王”,翻譯為“黑暗之王”。事實上,這座山在瓦罕峰Wakhan的一側投射出巨大的陰影。
蒂里奇米爾的上段。圖源:Tripadvisor
根據當地作家M. Huzaifa Nizam的說法,Chitral地區長期以來由兩個種族統治,即科斯人和卡拉沙人。科斯人接受了教,而卡拉沙人則保持著對Chitral的庫什州的信仰。根據卡拉沙人的說法蒂里奇米爾由女神Krumai統治,她化身為野山羊并幫助女性分娩。
與此同時,科斯人相信這座山是仙女堡壘的所在地。他們禁止攀登高峰。
首登團隊成員之一的Tony Streather在喜馬拉雅雜志 (The Himalayan Journal) 上撰寫了關于這座童話堡壘的文章。當地人認為,仙女們被生活在冰川裂縫中的如卡車般大小的巨大青蛙看守著。青蛙可能會吞噬任何冒險上山的人,而那些在青蛙口中幸存下來的人將在一年內死去。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想法,我熱切地等待著看我們的命運,”斯特里瑟寫道。
首次嘗試攀登蒂里奇米爾
1928年和1929年,印度勘測局的官員試圖到達適合在蒂里奇米爾周圍進行三角測量的山峰,但沒有成功。然后在1935年,一支德國探險隊從南坡進行了另一次嘗試。1939年,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邁爾斯·斯密頓 (Miles Smeeton) 和他的團隊也曾嘗試從南坡攀登奧維爾冰川 (Owir Glacier)。他們到達了峰群的南部山脊,但沒有繼續前進。
1949年,兩位挪威人,哲學教授Arne Naess和登山者Arne Randers Heen,對南巴魯姆冰川進行了勘察探險。埃里克·希普頓Eric Shipton和挪威語專家喬治·摩根蒂尼 George Morgentiene推薦他們去看看蒂里奇米爾。
Arne Naess 教授。照片:Cultura de Montania
Naess和Heen在4200米以上沒有背夫跟隨。他們研究了通往蒂里奇米爾主峰的兩條可能路線:東南山脊和一條通過南冰川和南冰川峰的路線。第二條路線因為雪崩而很危險,盡管他們在山上時證明冰川很穩定。
兩人認為這兩條路線都是可行的,并指出南冰川只有在穩定的天氣下才有可能,即使在最好的條件下也會有風險。Naess和Heen到達了冰川兩側的山脊。他們還發現了第三條路線,這是一條他們認為最明顯、最直接的捷徑。它涉及蒂里奇金字塔南壁上的一段山肋,然后是上面南山脊的上部。然而,在下雪的天氣里,這條路線是三條路線中最容易發生雪崩的。結果,兩位登山者都沒有嘗試。
探險之后,他們斷定東南山脊最有希望。
蒂里奇米爾。圖源:Uzair Ali Khan
1949-1950 年冬季,挪威高山俱樂部和挪威地理學會為1950年夏季準備了一次大型探險,他們的目標是蒂里奇米爾主峰。
遠征隊伍
1950年的挪威隊由領隊Arne Naess、Hans Bugge、Henry Berg、Per Kvernberg、Fridtjot Vogt Lorenzen(隊醫)和英國的Tony Streather組成。Tony Streather是奇特拉爾州童子軍的成員,他對該地區及其人民的了解非常重要。
兩名科學家、兩名攝影師、聯絡官Abdul Hamid Beg以及背夫Chitrali和Hunza一起組成了這支隊伍。
領隊Naess將蒂里奇米爾描述為一座“閃閃發光的童話城堡”,并且深知當地的信仰會給他們的背夫帶來很多困難。“之前在山上的嘗試沒有成功,部分原因是這個問題,”Naess回憶道。
隊伍于6月11日到達巴魯姆冰川大本營。這條冰川長15公里,通向蒂里奇米爾山頂金字塔的南壁和東南壁。
在接下來的幾周里,團隊在海拔5400米的冰川頂部附近建立了一個前進大本營。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雪況與往年大不相同。雪崩多次襲擊帳篷。
Tony Streather。圖源:Alchetron
計劃改變
接下來,隊伍將目標對準南冰川峰南脊的入口。但他們并不幸運。持續的雪崩困擾著最陡峭的部分。
條件使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南肋上直接通向南山脊的捷徑。這條路線似乎很容易到達,但在高處,他們需要克服困難,穿越主山壁上陡峭又光滑的冰川。在此之后,還有另一個更危險的路段:在最后的山坡之前有一段非常陡峭、部分布滿巖石的路段。
Arne Naess在興都庫什山脈閱讀哲學家斯賓諾莎的《學》。圖源:Arne Naess Collection
發起沖頂
7月6日,隊伍趁著極好的天氣,沿著南山肋向金字塔頂峰進發。
“很明顯,如果天氣發生變化,可能會發生徹底的災難。我們接受了風險,”Naess回憶道。
7月8日,在6250米處,他們建立了6號營地。由于他們位于懸垂冰川的頂端,他們決定再往上爬一點,到達了6550米。在這里,他們建立了7號營地。在攀登7號營地的過程中,兩名背夫離開了隊伍。在完成搬運裝備上山的繁重工作后,Streather下撤回到5號營地。
同時,Naess、Berg、Bugge和Kvernberg搭建了7號營地。第二天,Streather、Abdul Karim和Mutaib爬到了7號營地,而Naess和同伴則繼續偵察了前方的路線。
仙女們被稱為“Bohtan Doyak”,意為“投石者”。圖源:M. Huzaifa Nizam
與“仙女們”斗爭
第二天早上,Mutaib驚恐發作,并揚言要帶著其他人跳入深淵。Mutaib到處都能看到仙女。根據當地人的信仰,紅色會讓仙女們大發雷霆,然后會扔石頭。每次Mutaib看到紅色的東西,哪怕是最細微的紅色,他都會做出強烈的反應。Abdul Karim、Streather和Mutaib三人在Mutaib的尖叫聲中下撤到4號營地。最后,隊醫用使他平靜下來。
同時,團隊的其他成員到達海拔7010米處的8號營地。但他們很快意識到低處營地出了問題。再加上Bugge患上肺炎,致使他們于7月12日下撤。
在為正確的路線、雪崩、Mutaib的驚恐發作和Bugge的肺炎進行了艱苦的思索之后,他們很自然就會思考還有什么其他的問題。答案是強烈的地震!
“雪崩發生在我們周圍,我們非常確定我們的末日已經到來,”Streather回憶道。后來他們才知道,地震的震中就在蒂里奇米爾山腳下。
冰川上的雪崩。圖源:喜馬拉雅雜志
第二次沖頂
在地震中幸存下來并休息了幾天后,他們于7月20日開始了第二次沖頂。
盡管雪況不斷惡化,Kvernberg還是獨自一人繼續前進,其余成員在他身后。第二天,他們都到達了海拔7130米的山脊。上面積了厚厚的雪。Naess、Streather和Berg在高營地的雪洞中過夜,而Kvernberg則于7月22日登頂。
Arne Naess在蒂里奇米爾頂峰附近。圖源:喜馬拉雅雜志
每個人都筋疲力盡。“我很快意識到,當我看到一頭大黑象順著雪向我走來時,我幾乎用盡了最后一絲力氣。我低下頭,希望它能從我的頭上經過,但當我再次抬頭時,它仍然在那里,那是一塊牢牢地嵌在雪中的小石頭,”Streather說。
最后,第二天,Naess、Streather和Berg也登頂了。
“盡管北部和西北部烏云密布,但景色還是十分壯觀,”Streather寫道, “在150英里外的云層之上,可以看到西喀喇昆侖山脈和克什米爾山脈,以及南迦帕爾巴特峰。從我們站的地方,轉過頭,我們可以看到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羅斯、克什米爾,中國新疆、甚至西藏。”
Naess和Streather在蒂里奇米爾頂峰插上挪威、巴基斯坦、聯合國和英國的旗幟。圖源:喜馬拉雅雜志
他們帶著輕微的凍傷下撤到大本營,在那里他們遇到了背夫。在他為喜馬拉雅雜志撰寫的報道中,Streather稱贊背夫:“沒有他們,我們不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