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看運河最好的地方;無錫運河夜景哪里好
京杭運河上
一座嶄新的鋼結構大橋
如同美麗的弧線劃過
穩穩跨越運河兩岸
夜幕降臨,景觀燈開啟
橋上流光溢彩
前來“嘗鮮”的機動車緩緩通行
兩側人行道上行人駐足拍照“打卡”
隨著京杭運河無錫段跨度最大橋梁菱湖大橋建成,7月2日晚,經過前期交通標志標線劃定和燈光調試,菱湖大橋試運行通車,無錫又多了一座新地標。
7月2日下午5時,記者在京杭運河和運河西路交叉口高處望去,大運河川流不息,航道船只來往繁忙,新建成的菱湖大橋雙向六車道,道路平整開闊,十分壯觀。
“目前非機動車道、人行橫道部分正在進行收尾裝修、綠化養護作業。”施工人員建議,試通車期間,行人、非機動車減速慢行。
破難題
高標準打造無錫“新地標”
菱湖大橋全長503米,寬40.5米,設計時速60公里,主橋為三跨中承式系桿拱橋。
大橋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無錫市道路品質提升細則》要求,高標準實施大橋欄桿花箱、景觀亮化等工程。
橫跨運河,橋梁跨度大,橋下船運繁忙,面臨施工復雜、封航壓力大、安全風險高等難題。
項目創新采用多種施工工藝,根據運河特性探索特殊環境下的快速建造技術,采取浮吊+支架法吊裝大節段拱肋合龍段作業方式等,架起橋梁安全“生命線”。
傳承工匠精神
打造橫跨運河的“綠色通道”
大橋橫跨運河之上,背后凝聚著建設者的工匠精神。
歷經22次封航,多次利用運河運輸“窗口期”日夜兼程施工,盡量減少對航道交通影響,平行流水作業完成大橋施工建設。
市建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施工期間,多部門聯合作業,攻堅克難,為大橋高質量建成打通“綠色通道”。
“斷頭路”通了
一橋鏈接經開、梁溪、新吳
一橋鏈南北,困擾市民十余年的“斷頭路”終于通了。
無人機飛過大橋上方,通過鏡頭看到,大運河和古運河交匯處河道變寬、跨度變大、船只增多。新建成的菱湖大橋跨越“天塹”,為經開、梁溪、新吳“三區交界”處的繁忙口岸打通了交通動脈,實現新老城區的快速連通。
據悉,菱湖大橋北接城南路,跨過京杭運河,南接運河西路,是菱湖大道工程的關鍵性節點。
菱湖大道2021年1月開工建設,新建線路全長1.4公里,通過“架橋+修路”形式,從“斷點”處旺莊路至城南路暢通地面道路,后跨京杭運河新建菱湖大橋連接菱湖大道。
道路建成通車后,將有效緩解快速內環東機場快速路和華清大道的交通壓力,加強新吳、梁溪、經開三區的交通聯系。
除了菱湖大橋
無錫還有哪些地標性橋梁呢?
跟隨小編一起
“橋”見無錫吧~
古代無錫城鄉
有河道約6288條、橋梁505座
如今無錫城鄉改拓建
新建橋梁約一萬座
金蓮橋、陸墟橋、耕讀橋、大成橋
安橋、寶界橋、大通橋、東陡門橋
......
光是橋名都能撐起一道文化風景
其中最負盛名的
乃建于明萬歷年間的清名橋
作為無錫古運河上
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單孔石拱橋
當你看到清名橋的那一刻
相信定會喚醒深藏基因中的文化記憶
這,就是江南
而今
現代化的無錫已然展開了
更有力的翅膀
城市規模與經濟發展的節奏互為動力
新形象展露著江南的新魅力
而這新形象中仍然少不了橋梁的面孔
無錫的現代化橋梁林立
無論是顏值還是科技含量
都向世人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江陰長江大橋
線路全長3071米
是我國第一座跨徑超越千米的
特大型鋼箱梁懸索橋
是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干線的
跨江“咽喉”工程
現代化橋梁科技含量滿滿
把“太湖明珠”串成了“明珠項鏈”
時尚又大氣
金匱大橋
梁溪大橋
蓉湖大橋
宛山湖大橋
羊腰灣慢行橋
開源大橋
彩虹橋
位于菱湖大道與震澤路的東南角
附近來游玩的市民
散步到這里都為之眼前一亮
心情也一下子明快起來
在錫山區厚橋街道
也有一座彩虹橋
可以一并去打卡
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位于江陰的臨江路橋
橋梁全長163米
跨徑分布為(40+75+40)米
橋型為三跨變高連續鋼桁架橋
橋面全寬28米
春風和煦
錫澄運河兩岸綠草如茵
潔白無瑕的花北路橋
橫臥于水面
在藍天白云和金色油菜花的映襯下
顯得分外大氣和典雅
橋多,故事多
人在橋上走
水在橋下流
你喜歡無錫的哪座橋
和它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來源:無錫日報、江蘇史志、無錫史志、無錫市文廣旅游局、無錫發布、情調無錫、江陰發布等 編輯: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