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是在哪個地方-白鹿洞書院是在哪個位置
廬山“三疊泉”
沿廬山“三疊泉”石階慢步下山,涼風習習,一路風光迷人,愜意極了,正好緩解了從五老峰下來的疲憊,不經意間就看到了“白鹿洞書院”的大門,這是我向往已久的勝地啊!
書院大門
白鹿洞書院位于廬山五老峰南麓,地處四面環山的位置。和河南嵩山書院、河南應天書院、湖南岳麓書院并稱為中國“四大書院”
2000年照片(白鹿洞)
唐代洛陽人李渤和他的兄弟在此隱居讀書,李渤飼養一只白鹿,進出都跟隨左右,故被稱為“白鹿洞,李渤也有白鹿先生之說。白鹿洞書院共有五進,塑有朱熹、周敦頤、王陽明的塑像,這幾位都是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大家。
朱熹像
朱熹(1130一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晚號晦翁,別號紫陽,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第三代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亨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朱熹居南康知府,見白鹿洞書院殘垣斷壁,雜草叢生,遂責令地方官員修復白鹿洞書院,自任洞主,制定教育規章,聘請講師,招收學生,苦心經營,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揭示》又稱《白鹿洞書院教規》,影響后世幾百年,其辦學模式為后世效仿,傳至曰本、韓國及東南亞一帶,譽享海內外。
白鹿洞平面圖
白鹿洞第四院落為“紫陽書院”,匾額為現代歷史學家馮友蘭所題。朱熹別號紫陽,該書院是為紀念朱熹而建。朱熹制定的教規,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影響后世七百多年。朱熹與孔子圣人并及,被稱為“朱子”,這是后人對他的最高榮譽啊!
紫陽書院
王守仁(1472一1529)年,字佰安,號陽明,浙江余姚人。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弘治十二年(1499)中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明史》稱“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充分說明了王陽明卓越的才能和政治智慧。
三進門
陽明先生經常與諸弟子在白鹿洞書院講學、辨論,盛況空前,這里成了當時理學傳播的中心。嘉靖七年(1529年1月)逝世,時年五十七歲,明穆宗追贈新造侯,謚號“文成”,萬歷十二年(1584)從祀于孔廟。
周敦頤的“愛蓮說”,飽含哲理,他的思想觀點具有指導意義,對今天的我們也有現實意義。
園中篆體石刻
徜徉在白鹿洞書院,面對廬山的山高水長,碧云藍天,綠樹成蔭,從林中仿佛看到了先生們向我走來,他們談笑風生,高雅脫俗之風迎面而來,他們的救世濟民之力,安邦立國之才,兩肩的正氣永遠留在中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