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皇城相府的歷史背景_山西皇城相府的歷史背景簡介
歷史行過 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筑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
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 在山西演繹,游山西 就是讀歷史。
品讀歷史 飽覽山西,帶你看看山西究竟有多美!
九女湖上蕩輕舟,
生態園里賞櫻花。
小康新村看夜景,
皇城相府品人生。
皇城相府已備好故事 ,等你來傾聽……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是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后因康熙皇帝兩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稱“皇城相府”。
解讀皇城相府,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這座傲世官宅的主人——大清相國陳廷敬。
陳廷敬,字子瑞,號說巖,晚號午亭。自幼博覽群書,聰穎過人。5歲入私塾,9歲可賦詩,19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21歲開始做官,一生28次升遷,歷任禮部侍郎,吏、戶、刑、工四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淵閣大學士。
陳廷敬72歲時,他多次向康熙皇帝力請辭官,都被婉言謝絕。后來,又以耳疾為由終于得到恩準,命他原官解任 ,主持《康熙字典》的編修。
為了這部大型的字書,陳廷敬可謂鞠躬盡瘁。第二年康熙皇帝在巡視書房之時,看到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一群黑發人之間一絲不茍地審編字典時,倍受感動,于是寫下了“午亭山村”和兩邊的楹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
這座曾經的傲世官宅,建于明清時期。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城相府是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古代官宦家族住宅建筑,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建筑群整體融官宅、民居和軍事防御為一體,山中有府,府中有亭,亭邊有水,水邊有山,中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
主要景點分布
河山樓:建于明崇禎五年(1632年),是陳氏家族為防戰亂而建筑的工事,樓內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曾有八百人在此避難,無一傷害。如此高大的建筑物,雖經四百余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雄姿依舊,可謂明清建筑史上一大奇跡。
藏兵洞:戰亂時期駐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計五層125間。 洞間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間相連,層間有暗道相通,可直達城頭。最高一層筑于城墻之內,并設炮眼對著城外,既可發射火器,又可觀察敵情。
石碑坊:約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陳廷敬官居吏部尚書時奉旨而建。整座牌坊四柱三門,高大雄偉,蔚為壯觀。坊額雕龍鐫鳳,基座瑞獸環擁,上面詳細記載著陳氏家族一門五代人的官職和功名,是研究陳氏家族發展的真實佐證。
御書樓: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因樓上珍藏有康熙皇帝御書而得名。“午亭山村”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楹聯是康熙皇帝晚年為陳廷敬所題,是對陳廷敬一生功績卓著、晚節昭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小姐院:陳氏閨中小姐及侍從女眷居住的場所,其院落與西花園過廳相通,專供小姐們吟詩作畫,對弈弄琴。該院室屋頂形式采用券棚頂,風格獨特,屋身低矮,充分說明陳氏家族尊崇“男尊女卑”的封建禮制。
陳氏宗祠:陳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廟。建于明嘉靖年間,結構為兩進院落,前為祭祖堂,后為先賢祠。陳氏后輩把宗祠建在內城的中軸線上,除了表示對已逝祖先的崇敬之意外,還希望先祖們能福蔭后世,保佑家族繁榮昌盛,永世不衰。
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主宰文運功名的神祗。陳氏家族在修建內城時在城墻險要位置建造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后來果然人才輩出,科甲鼎盛,被稱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大家族。
中華字典博物館:中華字典博物館是總結探索中國字典文化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向人們展示以《康熙字典》為代表的歷代主要字典作品及其蘊涵著的文化信息,珍藏中國歷代各種形制的字典,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所字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