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智慧教育云平臺—威海智慧教育云平臺app
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王春曉
11月25日-26日,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在重慶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陳杰通過視頻方式致辭,中國教育學會朱之文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多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校長教師分享精彩報告,威海市作為全國60個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中教育行政部門的唯一代表,在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分論壇上做典型發言,充分展示了威海市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實踐成果。
威海市報告以“科學規劃 實踐創新——高質量打造國家級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為主題,系統介紹了威海示范區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和實踐創新的具體措施。一是科學對接,探索本土化推廣路徑和方法,出臺推廣應用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在市域范圍內實施“科學對接——深度融合——高端引領——孵化輻射”的推進路徑,將推廣應用與改革創新緊密結合,深化區本化、校本化實踐。二是創新三大實施策略,強化推廣成果的本土化和再研究。實施“大兵團作戰”策略,優化形成“市級行政與教研聯合規劃、實驗區協同攻關、實驗校強強聯合”的推廣模式;實施融合創新策略,確立推廣應用和研究的新主題和總抓手;實施“教研訓一體”推進策略,建立各類教研共同體,依托威海智慧教育云平臺,深入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科研活動。三是建立三大常態化運行機制,為成果高質量推廣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日常聯動協調機制,全面加強工作組織和協調;建立專業指導與實踐研究機制,定期開展項目指導、培訓引領等過程性跟進服務,深入開展“共學、共研、共教、共訓、共享”的“五共”實踐活動;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評價機制,提升廣大教師和學校應用成果的積極性。
與會領導專家對威海市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衛國、尹后慶兩位專家指出,威海示范區探索形成的本土化路徑、實施策略和常態化運行機制是行之有效的范式,該范式的形成對推廣工作起到了長久有效的作用,是推廣應用工作走向成熟的標志。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羅濱認為,威海實施的以“模仿”“融合”“創新”為主要特點的三大校本化路徑方法實現了研究深化,建立了科學完善的推廣應用機制有助于促進工作高效開展。
下一步,威海市將繼續深化推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堅持“行政化推動、項目化引領、校本化實施”基本思路,不斷深化優秀成果應用轉化工作,提升推廣應用成效,擴大輻射帶動效應,以優秀成果推廣應用助推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