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旅游 > 線路 > 正文

    本溪黑峪都有啥景區_本溪縣黑峪水庫

    本溪黑峪都有啥景區_本溪縣黑峪水庫

    文圖/蔣寶春

    PART 1

    木盂山村,一個古老而原始的村落,依山而建,臨水而歌。這里有木魚石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忽然掉下一塊巨石,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夾道溝屯后山的一個石砬子上,石砬子就像是打好底座在迎接它似的。巨石形狀酷似和尚敲打的木魚,有時候還會發出聲響,故而,人們將這個地方取名叫木魚山,后來演變為木盂山。

    木盂山村位于莊河市仙人洞鎮北部,距莊河市70公里,北接岫巖,東鄰岫巖,西靠天門山景區,南臨英那河畔,地域面積19.3平方公里,11個自然屯,678戶,2435人。全村土地面積2.8萬畝,其中耕地7千余畝,山林1.8萬畝。主要以種植和養殖為主,主要產業有設施農業、柳編、放蠶、養牛等,有遼南柳編第一村的美譽。

    PART 2

    木盂山村自然資源稟賦優越,山水林田路分布均衡,東北西三面群山環抱,南臨一水,村莊整體地形像極了一把簸箕。正是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數次村莊合并,木盂山村始終保持著一個獨立的整體。“文革”期間,這里曾經改名為光輝大隊,“文革”結束以后,這里又改回木盂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代又一代,淳樸勤勞的木盂山人,在這塊耕地肥沃、水系發達、山川秀麗、村莊古樸的山坳里,辛勤地耕耘著幸福的未來。這里礦產資源豐富,有云母礦,有化石礦,有鉛礦,還有鐵礦。

    建國后的一個冬天,在砬后屯的大山里,有地質隊在這里發現了云母礦。最多的時候,云母礦有好幾百人在那里開采干活,每天都在放炮崩山劈石,經常有人被飛石崩傷。礦石都是由人力用筐挑下山,再進行加工。土炮崩山的粗獷開采模式終不是辦法,因沒有開采設備和技術受限,導致云母礦石越來越少,后來就放棄了開采。在云母礦不遠處的尚家溝,還有磁鐵礦。在金山屯的化石嶺有化石礦,“文革”結束后開采,也是用土炮崩山劈石的方式開采。采出來的化石,由人工用筐挑到木盂山大隊的化石加工廠,加工成化石粉賣到南方。

    在石場屯后山上,有一處天然景觀,山脊上有一塊巨石,石頭的形狀像一只鴨子蹲在那里,故此得名鴨石砬子,鴨嘴沖著岫巖的鹿圈子方向。相傳,很久以前,鹿圈子那邊有好事之人,聽說了這邊山上有個石鴨子,嘴一直沖著他們,意思是“撮著(相沖)”他們了,把那邊的好東西都吃了,然后朝著木盂山這邊下蛋,所以那邊就沒有木盂山這邊富裕。于是,那邊就組織了人,偷偷上山,把鴨嘴的下巴給打掉了,不讓鴨子吃他們那邊的東西了。

    據傳,民國時期,當時的岫巖城在創建之初,已選址在木盂山村英那河畔的姜家洼(現姜堡屯附近),這里的土質樣品已經檢測合格。后來被人調包,偷換了土質樣品,說這里的土質不適合建城。再后來,本應該建在姜家洼附近的岫巖城,東移到了現在的大洋河畔。有些方言較重的老者,管木盂山叫“木益山”“么山”,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前,生產隊還沒有改制的那段時期,到處都是轟轟烈烈的開荒整地大會戰,到處都能聽到俺“木益山”人,俺“么山”大隊等淳厚的鄉音。

    PART 3

    在夾道溝屯后山的半山腰上,有香火紅極一時的朝陽宮,當地人稱娘娘廟。據莊河縣志記載,位于木盂山的朝陽宮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祀娘娘。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傳說劉伯溫奉朱元璋之命斬盡天下龍脈那段時期,有南方人發現,這里地勢獨特,能出三個進皇宮的娘娘。為了不讓北方出娘娘,就在此處修了娘娘廟壓住地氣。娘娘廟三個屋,供奉三霄娘娘,分別是大娘娘瓊宵,二娘娘銀宵,三娘娘碧宵。

    后來,這里沒有出現進皇宮的娘娘,卻生生的逼出了一個老貢(類似于太監,但進不了皇宮)。據72歲的趙君鳳大娘回憶,她的爺爺趙殿武,就是當年朝陽宮的住持,火居道士。火居道士又稱散居道士,可以成家,但一輩子吃素,帶眼睛的東西都不吃。火居道士趙殿武心靈手巧,有獨特的配藥秘方,救治了很多病人,治小孩子更是“手拿把掐”(有把握)。手更是巧,是遠近聞名的紙匠,精做各種紙活。

    當年的朝陽宮香火紅極一時,每逢四月十八廟會,這里都是連唱三天大戲,有大戲臺和二戲臺。廟會期間,東港大孤山、蓋縣、青堆等地的人紛紛來這里趕廟會,人山人海的可熱鬧了。螃蟹對蝦、大碗肉、羊湯,各種點心小吃、水果糖豆,火燒煎餅等,幾乎所有好吃的在這里都能買到,繁榮程度可想而知。建國之后,這里的香火還延續旺盛了十多年之久。朝陽宮被毀后,這里曾經還殘存一些石碑,完整一點的,前些年被人搬到了離這里不遠的千佛洞附近。

    淳樸勤勞的木盂山人,一直秉承著勤儉持家這一古訓。在史上,靠勤勞致富,曾經有過遠近聞名的宮字號,其中“宮昌吉、大有堂、二有堂、恒泰有”四個字號曾經繁榮一時,富甲一方。在宮字號附近,曾經有過一個老碾子,據說是高麗人留下的,很神秘。正常碾子的碾木掛是一個芯,而這個碾子是兩個芯,非常罕見,人稱雙龍碾子。如今,雙龍碾子早已不知去向,傳說,當年的雙龍碾子附近埋有寶藏。

    PART 4

    說到木盂山人勤勞,就不能不說這里的柳編。木盂山村有遼南柳編第一村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很早之前,三道溝(今天門山村)南坎子有趙廣玉和趙廣山哥倆,舉家搬遷到了木盂山的張堡屯居住。這哥倆非常勤勞,他們會一門手藝叫柳編,就是用柳樹條子編成大大小小的簸箕和笸簍,然后去市場上賣,收入穩定。在趙家哥倆的帶動和授藝下,整個張堡屯乃至其它屯子的人都學會了柳編這門手藝,并代代相傳,張堡屯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屯。

    忙時干農活,利用閑暇時間,大家伙就開始做柳編,當地人管柳編叫“勒簸箕”(做簸箕)。冬天的大閑時光更不能浪費,勤勞的木盂山人挖了窖子,當地人叫地窨子,然后三三兩兩的聚到一起,在地窨子里做柳編。大家分工明確,老爺們管編織,老娘們和小媳婦管“纏沿(鎖口)”。編筐窩簍全在鎖口,纏沿就是用秋樹皮緊緊纏繞封住口,是柳編成品前最后一道工序。

    勒簸箕能養家糊口,也能發家致富。有一個已經去世多年的張姓老人,非常勤勞,他的柳編技藝更是高超,四個兒子都是靠勒簸箕賣錢說(取)上了媳婦。有勒簸箕的,就有賣簸箕的,有些頭腦活躍的人,在家里收購了簸箕,然后綁到自行車上到外地去賣。這些騎自行車賣簸箕的,車把式十分高超,一輛自行車能載40-50張簸箕,大約在150斤左右。多少年來,他們走街串巷,足跡伴著汗水遍布在大連、鞍山、本溪、營口、丹東、鳳城等地,成為外鄉人眼中靚麗的風景。

    騎自行車出門賣簸箕雖然能賺到錢,但也不容易,為省下吃住費用,出門賣簸箕都是要著歹找宿睡,風餐露宿非常辛苦。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出門賣簸箕的都改成了騎摩托車或者開小貨車,也住上了旅館。當年,在合作化時期,張堡屯還成立了柳編經濟合作社,產品直接供貨給莊河縣土雜公司,柳編產業曾經紅極一時。2018年,大連電視臺正在熱播的《最美大連行》欄目組慕名而來,將木盂山村的柳編故事搬上了熒屏,并登上了央視的《發現之旅》頻道。

    PART 5

    七眼井,就是七口井,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唐朝大將薛禮征東時,將這里的高麗人趕走。高麗人因逃走匆忙,有些財寶來不及帶走,就埋在七口井里,并做下記號,期待有朝一日能回來,后人稱為七眼井。沒曾想到,將軍一箭定江山,高麗人被趕走后一去不還,財寶之謎也就成了傳說。據當地老輩人講,解放前,有高麗的后人曾經到過這里,來尋找寶藏,但沒能找到。有人說,其實當年高麗人的財寶并沒有藏在七眼井里,那只是障眼法。真正的寶藏就這些井的附近,只有將分布在不同區域的七眼老井連起來,就是一張藏寶圖。

    據當地上了歲數的老輩人回憶,七眼井都分布在新興堡(當年叫劉堡屯),如今多數已經被掩蓋,位置也是大致清楚。原矯志新家老房子里馬圈附近有一眼井、廂房外有一眼井,宮明輝家房后有一眼井,劉烈海家東面有一眼井,宮明千家門前有一眼井,宮明有家房夾頭東山墻后有一眼井,另一眼井在呂顏琴家東園地頭。由于村莊建設、房屋翻建等原因,現在能看到的只剩三眼井還保存完好,其中宮明千家門前的那眼老井,現在還在使用,井水很甘甜。

    PART 6

    在這里,還有革命故事和滄桑歲月。1946年10月,新六軍進占莊河,我黨在莊河的民主政權和武裝力量轉入游擊戰。在當時,東北民主聯軍四縱隊十二師后衛營是游擊戰的重要戰斗力量,他們扎住在木盂山村的姜堡屯,一個安靜的小山坳,依山傍水。當時,民主聯軍的指戰員們分散居住在當地老鄉家里。

    1946年11月1日夜,裝備精良的新六軍,突然出現在離我軍只有一山(化石嶺)之隔的梨酒村大堡子。敵人的進軍速度如此之快,這個消息讓我黨民主聯軍指戰員們吃了一驚,一場遭遇戰已箭在弦上。敵人的突然出現,瞬間打破了小山坳的寧靜,這里的氛圍陡然變得緊張起來。是主動出擊還是戰略撤退,民主聯軍的指戰員們一致認為,與其被動撤退,不如出其不意,對敵發起閃電一擊,并連夜展開作戰部署。11月2日,民主聯軍在化石嶺和敵新六軍進行了激烈的戰斗。我軍依托有利地形,一直壓制敵軍,最后敵軍被擊潰逃走。有一個敵營長,坐吉普車逃跑時,正好壞在了大堡子一個山神廟眼前。他也是活該著,被我軍攆上給擊斃了,同時把他乘坐的吉普車也給燒了。激烈的化石嶺戰斗,莊河史志有記載。

    民主聯軍黃連生連長在這場戰斗中壯烈犧牲,在腰嶺安葬了黃連長之后,隊伍進行了簡短的休整,由當地村民宮運秀做向導,經三道溝(今天門山村)北溝屯的大石門溝,轉移到了步云山鄉的黑峪楊樹溝。歲月悠悠,唯浩氣長存,如今,木盂山村腰嶺的山崗上,黃連長墓還靜靜地屹立在那里。沒有豐碑,只有血染的風采,有著留給后人數不盡的幸福里程。先烈不能忘,每年清明時節,都有當地村民、學生前來為黃連長上墳掃墓。黃連長墓周邊的叢生荒草,在風雨中發出了瀟瀟聲響,仿佛在輕輕地述說,又像是一首革命的老歌。

    PART 7

    勤勞淳樸,有時候也夾雜著些許落后的思想觀念,一直以來,這也是木盂山村發展路上的短板。如今,勤勞淳厚的木盂山人,在各級組織的帶領下,在富民政策的關懷下,正在積極轉變思想,不斷解放思想,開闊思維,找差距補短板,以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為軸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昂首闊步不斷創新進取,以寬廣的胸襟,去擁抱外面的精彩世界。

    作者簡介

    蔣寶春:筆名小溪,鄉土作家,莊河市馬道口人。莊河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莊河市作家協會會員,大連市作家協會會員。

    文來自微信平臺“天南地北莊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 幻女free性zozo交|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绝美女神抬臀娇吟| 国产精品一区12P|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视频中国| 欧洲大片无需服务器| 免费黄色一级片| 国产真实乱xxxav|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插|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xxxxx19|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s乱码|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国产在线a不卡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三级黄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中国一级特黄**毛片免|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高清免费视频| 假山后面的呻吟喘息h| 试看60边摸边吃奶边做|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不卡|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888米奇在线视频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