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蜂窩旅游攻略官網;螞蜂窩旅游網站
1927年創刊于上海的《旅行雜志》,被認為是中國的第一本旅行攻略類雜志,是由時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總經理陳光甫先生一手策劃和創辦的,從1927年1月至1942年12月,即使是處于戰火紛飛的年代,《旅行雜志》仍然共計出版了16卷,過程中還因為戰事原因遷至桂林、重慶等地出版。
而這一雜志最為重要的作者之一,則是《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書的作家張恨水。
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也有一部時至今日依然影響力巨大的“官方旅行攻略”誕生,雖然它的初衷也許并非是完全為旅行而生,卻在無意間被后世眾多旅行者們奉為圭臬。它就是誕生于1961年3月4日的180處“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信大家一定也在旅行時,見到過“國保碑”、“省保碑”。時至今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評選到了第八批,而剛好60歲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則可以說是所有批次中含金量最高、對后世愛好者和普通游客們旅行產生影響最大的一批,與“文物保護單位”這個概念同時誕生的,還有同日發布的《文物保護暫行條例》,《條例》中正式規定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級保護管理體制,這標志了新中國文保事業制度的基本形成,重要性不言而喻。
180處第一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中,主要包括33處“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筑”、14處“石窟寺”、77處“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11處“石刻及其他”、26處“古遺址”和19處“古墓葬”,今天,隨便說出一處名字,都是國內最頂級的估計存在。
分門別類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盧溝橋、貴州的遵義會議舊址、廣州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這些見證了近代史上一個個重要時刻,見證了革命成功的地標,在第一批“國保單位”計33處。
入選第一批“國保”的石窟寺雖然數量只有14處,但質量之高,完全稱得上是傲視世界,早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都在此時入選,而名氣雖然不及這幾處大,隱秘到直到近幾年才被旅行者們所重視的,還一處“炳靈寺石窟”,地處甘肅永靖縣黃河北岸,想要見到它的真容,你要先乘船越過劉家峽水庫,氣勢之雄壯文字難以描述。
共計77處,占到180處第一批“國保”將近一半的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類目,也是承載歷史最深厚、豐富的一項,而這77處中,有很大一部分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以及營造學社在近現代的多次田野考察而評估出的。例如四川省內的多處漢闕、俗名“趙州橋”的河北趙縣永濟橋、海內僅存的唐代木結構建筑寺廟等等,這次評選中,如今以“魔幻建筑”聞名的河北省可以說是最大贏家之一,河北民間童謠里提到的“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4大稀世國寶全部入選。
此外,石刻類中入選的西安碑林,古遺址中的殷墟、半坡遺址、周口店遺址,古墓葬中的秦始皇陵、茂陵、昭陵等等,都是如雷貫耳的重要歷史遺存與旅游資源。1982年、1988年、1992年、2001年、2006年、2013年、2019年,第二至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依次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達到了5058項,無論名氣斐然還是依然隱蔽,中國的土地上如今已經有了如此多的珍寶。
感興趣的大家建議查詢全部名單,看看你已經打卡了幾處?或者這個名單,也將在未來成為幫助你做出旅行決策的參照之一~
看得不過癮?城市更多玩法,請打開馬蜂窩獲取你的旅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