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在陽朔嗎—桂林山水在陽朔還是秀峰區
在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陽朔的水清澈透明,綠水悠悠,如情似夢,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形容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陽朔的漓江山水綿延一百多公里,山光水色是漓江風光最精萃的部分。境內有世界奇觀的蓮花巖、壯族歌仙劉三姐拋繡球定情的千年古榕、國內外游客嘆為觀止的月洞奇觀、被譽為“小漓江”之稱的遇龍河等。
5月下旬進入雨季,漓江水位會漲,水流急且渾濁,不利于看倒影,但此時氣溫不高,下雨時較涼爽,還能一品煙雨漓江的飄渺夢幻;7、8月雨季結束,江面清澈,但此時氣溫較高,同時也是旅游黃金季,游客較多。因此,若是怕熱,建議選擇5或9月前往。
而“十一”黃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住宿預訂和交通也較緊張,房價也會有所上漲,建議最好避開這個時間。
船游漓江看人民幣里的風景
漓江倒影之美,數“黃布倒影”最為迷人:船過畫山,江面開闊,水平如鏡,青峰倒影,美不勝收,“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9月在這兒拍攝日出最美。
早春騎行十里畫廊浪漫花田
初春時的十里畫廊,開滿了油菜花。租一輛雙人車,和朋友一同騎行在花叢中,青山綠野相映,浪漫十足。
到“月亮”上俯瞰夕下的陽朔
上月亮山,爬到臺階的盡頭能看到近處的月亮巖,俯瞰整個陽朔的山峰,景色很美。尤其太陽下山時分,山腳會纏繞一團煙霧,如仙境般美輪美奐。
尋找徐悲鴻眼中最美的風景
登上老寨山的山頂,尤其傍晚時分,對岸那幾經滄桑形成的“大河背”數千畝沖積小平原,連綿山巒在夕照中一片微紅,微紅中透出點點綠意,這便是著名畫家徐悲鴻盛贊的“興坪夕照”。
陽朔的美食很多
既能吃到當地特色美食,如漓江啤酒魚、田螺、田螺釀、素炒漓江蝦等,每天早上還可一嘗新鮮美味的桂林米粉,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也因為陽朔是“地球村”,吸引了眾多外國人聚集,因此西餐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法、德、印度等國的異域佳肴爭奇斗艷。還有更多特色小吃,讓你眼花繚亂,胃口大開。
西街是陽朔最大最火熱的美食街,風格多樣的各式餐飲店都有獨家招牌菜,不論是異域口味,還是地道佳肴,都能勾住你的味蕾。因是中心區,消費稍高。
在縣人民醫院附近也有一條食街,相對較實惠,味道也不錯,適合經濟型游客。距離陽朔汽車站附近不遠的陽朔公園等地也聚集了不少餐飲店,環境安靜,更能享受屬于你一個人的氣氛。
若是乘竹筏漂流,漂流一段時間累了,會有筏工推薦上岸休息用餐,一般以農家樂為主,也可品嘗到漓江新鮮的魚。但價格偏高,要注意事先和店家談好價錢,確定菜量。到興坪上岸后,興坪古鎮內也有不少餐館,如老地方餐吧等,除本地特色外,也能吃到披薩等西式菜品。
陽朔啤酒魚
漓江啤酒魚起源在陽朔,以啤酒烹魚的特色名菜。若說啤酒魚是個傳說,倒不如說它已成為一個陽朔情結更貼切。很多人都在傳誦它的故事,很多人都在說下次不要吃了,可是又有幾個人真的來到這山水間能不點上一份。陽朔啤酒魚的出名,在于用料的講究,當地人家家都會做啤酒魚,要想做出地道的啤酒魚,主要有有兩大絕招:一是要用陽朔漓江中現打上來的新鮮活鯉魚,二是要用漓江的水來煮魚,并且要加上新鮮的番茄和青紅椒。
素炒漓江蝦
素炒漓江蝦是桂林典型的風味菜,以桂林漓江里的河蝦為原料加入少許桂林三花酒爆炒而成。菜肴色澤鮮紅如寶石,口感酥脆嫩爽,香而不濃,從中尚可品嘗出漓江水的清純與甘甜。
斑魚火鍋
斑魚肉味鮮美,刺少肉多,營養價值很高。斑魚火鍋是桂林人很喜愛的吃魚方式之一,和平時吃的魚火鍋不同,肉是片下來的,在湯底里一燙就能吃,很鮮、很嫩,斑魚火鍋以斑魚的魚頭和魚翅等作鍋底,魚片薄切涮鍋。鍋底通過大量的姜絲來去除魚的腥味,在濕冷的天氣下,更加驅寒祛濕。魚肉不像一般的魚片容易散,而且魚肉中間的魚皮非常爽口,口感很像涮羊肉。
桂林十八釀
桂林最負盛名的“十八釀”,即十八種釀菜,很有特色。把各種調料加入到肉餡里,然后填入不同蔬菜或殼類做成的“外衣”中,或蒸,或燜,熟而成“釀”。如田螺釀、豆腐釀、竹筍釀、蘑菇釀、南瓜花釀等。在陽朔最著名的當屬田螺釀,即把田螺肉取出和豬肉生姜等佐料一起剁碎,再填入田螺中翻炒,新鮮特別。制作也破費精力與時間,是先把螺肉掏出來,混合豬肉、香菜及其它調味品一起剁碎,再填入螺的空殼里混合湯汁一起燒制。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是桂林傳統宴席名菜,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過油炸黃,然后將五花肉塊皮朝下,與芋塊相間排放碗中蒸熟,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特點是色澤金黃,芋片肉片松軟爽口,濃香四溢。具有清熱祛火、滋潤膚色功能。
黃燜雞
陽朔黃燜雞主要選用肉質細嫩緊湊的當地土雞。土雞宰殺洗凈后,砍成小塊,再配以白酒、精鹽、香蔥、干紅辣椒、大蒜、姜、草果等香料爆炒而成。其色鮮味佳、油而不膩、味道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