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物館攻略圖;軍事博物館參觀指南圖
【軍武次位面】作者:索馬里颶風
最近閱兵和《戰狼2》實在太火,一些軍迷圈的大新聞都被蓋過去了。其實幾天前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軍博”,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改建修繕之后,終于再次對外開放了!
對于廣大喜愛軍事裝備的軍迷來說,改建后的新軍博最大的亮點,恐怕就要數最新型的主戰裝備展示了吧,軍武菌也冒著被熱暈的夏日,排了半小時隊才進入軍博拍了下面這些照片:
▲第一次親眼看到99A
照片完全不能顯示它有多威武!
▲武直10,以前飛太高看不清?
這次就讓你看個清楚!
不僅如此,軍博內部對歷史裝備的展示也進行了大幅的優化!看上去透著一股國際范:
▲05式自行火炮
▲這次能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細節
▲03A式300毫米遠程多管火箭炮細節
▲創新性的展臺布局!
讓你連轟6的裙子下面都能看清楚!
▲這次軍博也學會吊鋼絲了!
很多外國博物館也是這樣展示
遺憾的是,負一層的坦克館、一層的古代兵器館和二層的館目前還未開放,不過在近期也都會逐步與大家見面。
▲確實感覺無比高端啊!~
很多去過新軍博的朋友都問軍武菌:我們的軍博是不是已經可以堪比世界上的大型博物館了?
▲比如俄羅斯的愛國者公園
看到軍博改建的如此漂亮,軍武菌確實十分欣喜,但是相比外國的頂級博物館我們仍然有所欠缺。
剛開放的軍博十分,場面十分火爆,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看裝備,長見識。但是當孩子們問父母,這件裝備是什么,有什么用的時候,大多數的家長卻無法給出十分專業的回答…
對此,軍武菌表示擔憂:說到底,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的,發展博物館的過程依然是一個“西學東漸”的過程。
▲新軍博里的殲八Ⅰ型戰斗機
從百花齊放的世博會我們就能看到,各國的博物館,都有他們本國的特色,看上去大同小異軍事博物館亦是如此。事實上,外國的軍事博物館比我們多的并不只是軍事裝備!
英國的博文頓坦克博物館
博文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當你在各種搜索引擎上去搜索這個地方的時候,首先展示的必然是這座坦克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的大名
已經超過了所在城市的名氣
說起博文頓坦克博物館,許多軍迷或許第一反應就是——虎式坦克!
▲曾隸屬于德國非洲軍團504重裝甲營
1連3排的131號虎式
博文頓博物館藏有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開動的虎式坦克。
▲沒錯!電影《狂怒》里出境的
就是這輛181號虎式坦克
▲老外人口就是少
我們還在假車真人的時候
他們已經玩真車假人了
許多軍迷朋友為這輛虎式坦克而贊嘆,卻沒有想過這輛虎式背后的問題:為什么只有這輛虎式依然可以開動?英國人為什么舍得繼續磨損如此珍貴的鎮館之寶?
許多去過博文頓的朋友告訴軍武菌——那里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氛圍!從新到舊,無數的裝甲車輛應有盡有:
重視“實戰”!藏品好不好?拉出來溜溜:
▲萬國大雜燴!
▲虎式坦克細節
▲無論是哪個時期的裝備
噴漆完整 外觀干凈!
▲真車參與戰爭重演!
從坦克博物館花樣繁多的活動中,我們能看到英國人獨特的價值觀:真正珍貴和重要的并不是藏品,而是那些看到藏品后激動和贊嘆的參觀者!坦克博物館不是坦克墓地,這里的坦克個個都跨越了漫長的歷史,在堅強的活著!如果僅僅是維護和保養,不讓他們進一步的貼近大眾,那么藏品本身就失去了他們存在的價值!
▲據說只需額外支付3英鎊
爬上裝甲車看內部細節
讓參觀者有更好的參觀體驗;讓他們真正了解這些裝備是如何戰斗的;讓他們有興趣去了解裝備背后的故事;將鐫刻在裝備上的沉重歷史重新烙印在這些晚輩們的腦海里。我想這就是坦克博物館想要傳達給我們的理念。
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
和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博文頓一樣,提起代頓你可能并不熟悉,甚至有些美國人也要思忖片刻。
▲代頓是俄亥俄州第六大城市…
對!第六大…
但是如果提起萊特兄弟,恐怕沒有誰不知道吧!
▲沒錯!萊特兄弟就是代頓人!
萊特兄弟是飛機之父
代頓是…飛機的爺爺?
1903年,當萊特兄弟的飛機成功飛向藍天,代頓——這個至今充滿著鄉土氣息的小城——就與航空結下了不解之緣!
▲看起來根本不像博物館…
每個建筑大門上涂著不同的時代美軍機徽
這座美國空軍認定的國家博物館,位于代頓城東北10公里處。或許在我們來看已經算是荒郊野嶺了,但是這座博物館卻成了代頓人最為驕傲的東西!
今天我們不講枯燥的歷史,我們就講講體驗。代頓的空軍博物館與美國的空軍基地是連成一片的,你可以理解為,左邊是航空博物館,右邊是空軍基地,二者共用飛機跑道。
▲這確實是個空軍基地
有美軍再次日常作訓
這里藏有有超過360架各型飛行器,是美國藏品最全的航空博物館。
▲最先進的F-22當然有啊~
▲其中不乏空軍一號這樣的名品
有三位總統的座機都在這里!
▲甚至還有各種美軍歷史上的
試驗機、原型機這樣的孤品!
▲巨大的U2偵察機被吊了起來
▲甚至還有野生262
當然藏品并不是軍武菌拿它舉例子的原因,這個博物館真正的魅力,在于它與當地人的關系:
代頓人一直覺得他們與航空是密不可分的,雖然本地沒有大型的民用機場,但是他們依然對航空鐘愛有加!
▲代頓球隊的隊服
充滿了飛行元素
▲啦啦隊自然也是
▲吉祥物自然也是飛行員
日常生活中,代頓人看到空軍基地的飛機飛過會歡呼雀躍,日常談話也經常拿空軍博物館舉例子。
▲許多地方都能看到飛行、航空的字眼
比如說代頓大學的校園一卡通
究其原因,這與空軍博物館的實力和每年的活動分不開!空軍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辦飛行表演,這種場面和陣勢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各種國際航展。飛行表演幾乎是不間斷的,參觀者甚至可能一邊近距離接觸武器裝備,一邊恰巧看到該型飛機的表演。
美國與中國不同,沒有豐富深遠的歷史文化,但是美國人從來都不缺乏文化,他們會用自己的雙手書寫自己新的傳奇。基于代頓本地的飛行文化,航空博物館將這一文化持續的放大,以至于一座博物館能讓原本小眾的軍事航空文化如此深入人心;一座博物館能夠做到讓本地人引以為傲!
聯邦德國軍事史博物館
或許你覺得前面的兩個博物館藏品太過單一,不具有代表性。那么位于德國文化名城德累斯頓的聯邦德國軍事史博物館則堪稱是德國的“軍博”。
▲現在看美麗的德累斯頓
曾經淪為一片廢墟
軍武菌覺得這座博物館最大的亮點是它獨特的展示形式。通過奇妙而特殊的展示形式,顯露出一個深刻主題——戰爭給德國帶來的深遠傷害!
▲二戰中盟軍的戰略轟炸
將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夷為平地
首先,博物館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博物館的主體建筑本身是一座100多年前的軍火庫,看起來和歐洲傳統的莊園一樣。在原本的老建筑上,德國人加上了一個巨大的鋼結構金字塔,上面可以作為觀景臺使用。
▲從上面看是這個樣子的
在博物館的廣場上,震撼的一幕出現了:所有的展品按年代劃分從舊到新依次展示。只不過它們被一分為二,一方是東德、一方是西德。雙方的重型裝備如同在廣場上對峙一般,似乎在訴說著那段德國人不愿回憶的歷史。
▲針鋒相對的陣勢讓人深思
從建筑設計到裝備展示形式,如此極端的體現兩大陣營對峙的軍事博物館,似乎只此一家!相信每個前去參觀的德國人都會被這種鮮明的視覺沖擊所感染。這些藏品背后那段充滿教訓的歷史,即使孩子不問,長輩也會向他們慢慢訴說吧…
▲各種炮彈呈下墜之勢
看山去十分的富有沖擊力!
▲所有裝備都對立擺放的
體現著冷戰時德國的分裂
回顧上述的這些博物館,我們都能發現他們各自的特點,他們不僅僅在展示的效果出類拔萃、裝備保養上精益求精,而且挖掘藏品背后的歷史也都是一把好手!
▲博物館門前的二戰紀念碑
上面有蘇聯紅軍的塑像
德國人并沒有推倒它還有人貢上鮮花
或許這就是與日本人的差別
視角回到我們軍迷視為圣地的軍博:四年多的整修,軍博的進步是十分長足的,但是要清楚我們國家在軍事博物館的路上依然需要追趕!
▲修繕前的軍博
其實變化已經很大了!
▲修繕后的新軍博,明亮大氣
更豐富的博物館活動、更深刻的軍事文化普及、更加震撼心靈的展示方式,這些都會為博物館增光添彩,拉近博物館與民眾的距離。
▲發展軍事博物館是
拉近民眾與軍事的最佳方式之一!
軍武菌認為:裝備不應是軍事博物館的全部!百年過去,再好的裝備會被時間摧毀,如果裝備背后的歷史沒有被后人銘記,那么誰又來代替它們向子孫訴說先輩曾經的光榮呢?
一個國家軍事博物館的開放水平,能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自信程度,新軍博展示了大量中國現役的先進裝備,反映了我軍越來越自信!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