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華山玻璃棧道收費嗎;少華山玻璃棧道必須坐纜車才能到嗎
有一個因,就有一個果,更何況老話說的:不走的路還要走三回。
很多年前,跟著一個驢友隊跑到少華山下面,不知道受了誰的誘惑,在河道里吃肉喝酒,沒有登山,躺在一塊大石頭上睡了一天。
這次就不一樣了,少華山這段時間免票,趕緊去,看看這座被華山的名頭壓的死死的山到底咋樣。
少華山主峰海拔1664.4米,我計劃是徒步上去,在網上找了很多攻略,就是沒有徒步登頂的,甚至網上所謂的攻略都寫得稀里糊涂,看不明白。
我很奇怪,像這種名氣不小的山,西安的驢友雖然去得少,渭南驢友難道也少攀登嗎?(后面,我才知道錯怪了渭南驢友,這個地方是也是渭南驢友的經典登山線路。)
從景區進去,目前一天有兩個景區可以游玩,一是上索道到潛龍寺景區觀山景,一是在石門峽景區徒步看冰雪。
看來,有些路,只有自己親自走一遭,才弄得明白。
早上八點多從西安出發,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景區停車場。問停車場老哥的,說是原來徒步線路早就廢棄,路斷了,只能從景區走,而且景區也只能坐索道上,徒步線路走不成。
那就坐索道登頂吧。而且售票處說的很明白:坐纜車上去游玩兩個小時左右,下來還可以到石門峽景區里溝道走走。
這段時間免門票,擺渡車來回30元和索道上下100元還是要掏的。
擺渡車三公里到索道口,上幾十個臺階就上了纜車,纜車一路晃晃悠悠的往上爬。這個纜車比較慢,中間還有三次停滯,看說明這叫“脈動式”,纜車動著還好,一停下有些恐怖。
其實登山道就在下面,石臺階一路蜿蜒向上。我不明白為什么不開放,估計景區嫌要人修路花錢,估計景區嫌掃雪費人力,估計景區要掙索道錢——反正你只能坐索道上山。
十來分鐘后下了纜車,就到一個大平臺,這里通往龍首閣和潛龍寺。(后來才知道通往觀龍亭的索道正在修,不讓走,不然可以走一個環線。)
坐索道一定要看山景,不然要后悔的。
這段路很平緩,叫做“祥龍道”,途中有一個白皮松,據說劉秀曾經藏身于此。
看牌子,我發現這里下面就是十多里的迷糊峪,傳說當年王莽篡權追殺劉秀,劉秀躲入此峪,眼看快追上之際,峪內煙霧彌漫,王莽軍隊迷迷糊糊不辨方向,劉秀因此逃過一劫。
前面再走不遠,就到了位于山脊上的“藏龍云海”。這里有餐飲休息處,到處放著木料,看來還在搞建設。本來從這里可以走環線到下索道處,現在封著。
左行玻璃棧道到龍首閣,右行到潛龍寺,中間有路通著。
我們先走玻璃棧道到龍首閣。這段棧道氣勢非凡,沿著山的一側通向龍頭的“龍首閣”,遠望近走都很有感覺。
這里最大的看點就是龍首閣,2019年五一才開放,投資3500萬元。
龍首閣從遠處看形似蟠龍,氣勢如虹,建筑總共四層,建筑高度23.85米,最長懸挑距離21.45米,其中三層北側懸挑約84平方米。從外面看的很刺激,在里面的玻璃平臺看就一般了。
和這里的一個老哥聊天,知道龍首閣的東側是白巖峪,西側是迷糊峪,這里能看到迷糊峪的臺階路和白巖峪的廟觀。
這就是說,這兩條峪口應該是有穿越線路的。(后來我一查,果然有,前幾天渭南驢友穿越人還挺多,而且沿途景點也不少。)
龍首閣這個地方還在淺山區,我認為觀山景一般,不過路好走,老人小孩來還是不錯的。
從龍首閣返回,在玻璃棧道中間有個小道通向潛龍寺。
去少華山不去潛龍寺就虧大了,潛龍寺有“天下第一禪林”之稱(與洛陽白馬寺同樣始建于東漢,寺內有存活至今的兩棵兩千年歷史的柏樹——“柏抱槐”和“臥龍柏”)
從介紹上說潛龍寺潛龍寺始建于東漢明帝初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因劉秀避難曾藏匿于此,其子劉莊(漢明帝)為報答此地潛藏先父之恩,教令當地大興土木建造佛寺,名曰"潛龍寺"。歷經千年,香火不斷,寺內有清印藏經達96套。
這里雖然整修過,但是確實有古剎的氣勢,廟里格局完整,從山門到大雄寶殿、祖師殿、觀音殿都俱全。
廟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正殿前方兩棵2000年代柏樹,一棵臥龍柏搖頭擺尾、偃臥如龍;另一棵"柏抱槐",柏高槐低,生機盎然。
特別是這棵柏抱槐,甚是奇特,還留下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故事,我就不贅述了。
潛龍寺清幽安詳,旁邊大石頭上還有很多明清是近代刻石,值得一觀。
從寺廟下來返回“藏龍云海”的小道,都在山梁上,樹木參天,這里應該就是古“蟠龍道”,和現在圖標山注明到龍首閣的棧道相映成趣。
從介紹上看,潛龍寺所在山勢如龍,西側的云海仙山(二華觀景臺),能看到西岳華山,今天是看不到的。在潛龍寺對面的群山之巔,有一尊仰天大佛,現在景區的路也過不去。
少華山得名就是因與西岳華山峰勢相連,遙遙相對,但低于華山。在古代地理書《山海經》、《水經注》、《元和郡縣志》中均有記載。
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如牛,其陰多磬石,其陽多珷枎之玉。
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有"綴以二華"之名,將少華山與太華山并提,唐代詩人杜牧、張喬、鄭谷等,都詠哦過少華山,杜牧有《望少華》詩三首。在明代"少華晴嵐"被認為是華州八景之一。
古代的少華山包括三山峰,主峰由三個并立緊連的山頭組成,當地人稱東峰、中峰、西峰。東峰除與中峰一狹窄的連接處外,幾乎都是筆直的巖石,仿佛一巨柱拔地而起。
西峰即五龍山,又名馬嶺山。西峰略低于中峰,峰上有一石洞,系人工開鑿,長七、八米,其內黑暗,呼之若風。相傳曾藏虎,故名老虎洞。少華山東峰、中峰、西峰緊緊相連,其長二千多米,最寬處只有十幾米。
從中峰沿東山梁北行,如履魚脊,即到北峰。一塊石坪方圓十幾米,號稱王伯當的跑馬崗,旁有一圓形石槽匯集雨水,人稱飲馬池。
中峰為少華山絕頂,上有玉皇廟遺址。廟南石壁上有一南北縱向西凹進的石槽,槽中有石炕兩個。中峰又名獨秀峰或玉女峰,即少華山。三座峰中,以中峰的山勢最為險峻,風景最為壯觀。所以,明清以后人們所說的少華山,就專指中峰而言。
但是今天,現在從景區開放的線路中,這三座山峰都上不去,如果說游覽少華山景區,不說主峰了,一座山峰都上不去,這就有了些寂寞,太遺憾了。
潛龍寺和龍首閣都不錯,但僅僅是不錯,相比于華山雄景,還是要欠多了,一個不能登上主峰的名山,是不能吸引人的。
陜西人游山都很挑剔的,要知道,秦嶺里有多少不收費的山,景色和歷史一點都不亞于國內的所謂名山。
從索道下來,就到中午了,坐擺渡車載7公里,到石門峽景區。這里稍稍改變了我對少華山景區的遺憾。
景區所在的峪口是小敷峪,這是和大敷峪相對而言。兩個峪口均取名于戰國大美女羅敷,《陌上桑》寫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當地民間有句俗語:“大敷峪七十二岔,岔岔有鬼;小敷峪七十二岔,岔岔有水。”意思是說大敷峪內山勢雄峻,小敷峪則水源豐富。
從石門峽下車,沿著公路走不到一公里,就到了石門景觀,兩道高50米的絕壁突兀而起,中間的水泥路和河道僅寬20米。
我們討論這個石門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如果是天然形成,那就厲害了。
沿途過了一個小小的人工滑雪場,不額外收費,只是租借輪胎和玩具30元,小孩子們玩了不亦樂乎。
走完水泥路,上了石板路一段,就到了一個巨大的冰瀑下面。從形態上看,應該是人工引水,但是氣勢很大,冰柱泛藍光,冰錐似掛簾。
大家駐足觀賞,拍照。幾個年輕人跑到冰柱下,差點被下墜的冰砸上,要注意安全。
上面,就是九龍軒,在平滑的湖面上有船狀平臺。這里觀景休憩都不錯。望著對面的“將軍帽”,喝茶休憩。
沿著幽深的峽谷前行,一連串的景點眾多,相隔都是十來分鐘,除了九龍關有幾十個臺階,基本平緩,老人小孩子都比較適宜。
下面九龍潭沒有什么可看的,上面九龍關從三尺碥道通過,上有燕子崖,下有九龍潭,氣勢不凡。
再往前,穿過幾個冬天關門的農家樂,就是金蟾湖,據說渭南驢友從大敷峪穿越小敷峪就從這里走的。
金蟾湖冰湖平滑,清冷可鑒。上面就是金蟾石,一路五步一景,十步一換。
從這里一路上去,還有聚仙灣、天仙瀑布、鷹石、情人谷、白馬石、石板河,一直到密林谷就是未開發區域了。
我最喜愛的就是這里的水,太美了。現在那里都稱自己是“九寨溝”,這里不和九寨溝比,較之于太平森林公園,那是有過之的。
這里水景變化多樣,而且幾公里的路程,沒有拔高的難度,緩緩踏雪徐行,很是舒服。
看渭南驢友的穿越記錄,從這里一直走上了兩三天,就能到金堆鎮,這是渭南驢友的經典爬山線路。
我們是不能過去的,看以后有機會沒有。還是上照片,大家自己看看吧。
天仙瀑布
鷹石
天崖,下面還有人住
前面就是密林谷了
少華山,雖然爬不到高峰,觀群山疊嶂,賞少華晴嵐,但是有了這一溝的水,倒也值得。什么時候,在登少華之巔,我期待著。
貼心提示:少華山從2023年1月6日——2023年2月28日對陜西省各地區市民實行免門票(不含來回觀光車30、索道上下100等景區二次消費項目),一天內基本上可以逛完兩個景區,景區內登山線路封閉,要去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我的文章
作者:云水終南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