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公教育app
深圳商報?讀創(chuàng)客戶端記者 程茹欣
“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002607)又陷輿論風波。
近日,多名中公教育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爆料稱,該公司存在拖欠工資現象,總部員工工資只發(fā)到今年1月份。另有員工透露,從2022年開始,中公教育就經常拖欠工資,2023年10月份的工資拖到2024年2月下旬才發(fā)。
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2023年年報顯示,其員工總數已由22652人銳減至11125人,同比減少50.89%。
問題來了,員工總數減少了一半,為何還存在拖欠工資問題?中公教育的資金流到底有多緊張?
三年累虧36.8億元
股價較最高點跌超九成
公開資料顯示,中公教育主營業(yè)務橫跨公共服務崗位招錄考試培訓、學歷提升、職業(yè)資格和職業(yè)能力培訓等3大板塊,主要服務于18歲—45歲的大學生、大學畢業(yè)生和各類職業(yè)專才等知識型就業(yè)人群。
連年考編熱潮之下,中公教育一度發(fā)展迅猛。2018年,中公教育作價185億元,借殼亞夏汽車在A股上市,成為“公考第一股”。
業(yè)績方面,中公教育最近三年凈利潤連續(xù)虧損,2021年至2023年分別虧損23.69億元、11.01億元和2.09億元,累計虧損額達36.8億元。
此外,財報顯示,2023年中公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00億元,同比銳減201.64%。
中公教育在年報中透露,2023年,公司通過關停并轉、去粗取精等方式,關停了部分業(yè)績產出低、人效比較低的網點。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直營分支機構總數為783個,同比2022年的1113個減少了330個,同比減少29.65%。
伴隨著業(yè)績的低迷,中公教育股價表現近幾年也慘不忍睹。自2020年11月初創(chuàng)下43.58元的歷史最高價后,中公教育股價一路下跌。其最新股價僅有2.52元,較當初的歷史高點下跌約94%,三年半間市值縮水逾2500億元。
投訴量達12萬條
退費難題何時能解?
與此同時,近年來,因拖欠學員退費,中公教育屢遭投訴。
據江蘇新聞廣播2023年報道,瑞金路街道綜合執(zhí)法局工作人員稱,街道陸續(xù)接到多位學員對于中公教育退費延遲的投訴,退費延遲的主要原因的確是資金問題,目前中公教育計劃籌措資金,爭取分批次陸續(xù)退款,“江蘇有1萬多個學員退費,全部還完要1.82個億。”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目前,中公教育累計投訴量高達12.91萬條。僅5月22日一天,有關中公教育違反合同約定不退還學費的投訴就有30余條。
投訴頁面顯示,中公教育與學員簽定協(xié)議,明確說明考試不通過就全額退費,然而,后續(xù)退費卻一直延期,人均拖欠金額大多在萬元以上。
2024年5月22日,中公教育舉辦2023年度業(yè)績說明會。會上,有投資者問及退費問題何時能徹底解決,中公教育回應稱,隨著公司整體經營表現的逐步改善,招生及教學等工作回歸正常,公司會加快進度把學員退費問題盡快解決,此外公司也在積極籌措資金,保障學員退費全部退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