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社屬于什么教、日本神社是什么教
曾經日本文化廳做過一個統計,在日本信仰宗教的人數居然是總人數的兩倍之多。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結果是因為是因為日本人可以同時信仰兩種乃至多種宗教。
首先要說一下,日本是個多宗教國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三個大的宗教和許多小宗教(新宗教)。
神道教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也是在日本歷史比較長的宗教。它沒有類似于釋迦牟尼那樣的教主或惟一神靈。它產生于日本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但又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信徒分別與設在各地的神社或教會保持著某種聯系,一般根據這些神社等組織的性質將神道分為二類,即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
神社神道與神社本廳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體。所謂“神社神道”,是指以神社為中心的神道。換言之,是指沒有宗教理論或宗教教派基礎的、以族緣或地緣為基礎、以神社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域神的信仰。
日本幾乎每個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一個神社。至今全國仍有8萬2千余家神社。這些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有的祭祀專門保佑人們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農業豐收的稻荷神、保佑身體健康、生子繁衍后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萬神”的說法。每個神社都祭祀著其中的一個或兩個神。所謂天照大神即天皇的祖神只是這八百萬神中的一個,因而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也是神社神道的一個神社。由于日本人有參社、特別是出生、出嫁后和過年時參社的習俗,因而幾乎每個人都被視作某一神社的“氏子”。
教派神道的形成
教派神道源自產生于江戶時代后期的新宗教,明治政府先后布批準這些新宗教和其他教派等13個教派為“教派神道”,俗稱“神道十三派”。這些教派的特點是各個宗派幾乎都有明確的教義和教規以及嚴密的組織,名稱上幾乎都有一個“教”字,顯示了它們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二戰結束以后,原十三派除了一些教派退出以外,余者組成了作為教團的教派神道聯合會。
佛教
佛教可以說是日本的外來宗教,但也有人認為佛教在日本已經實現了民族化,不應將其看作外來宗教。它的歷史卻非常悠久,在日本封建社會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盛行傳統佛教階段(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和盛行新佛教的鐮倉時代等兩個階段,到江戶時代和明治維新以后進入了低潮期,二戰以后又逐漸有所發展擴大。
全日本佛教會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聯合體組織,下屬團體達100余個。日本佛教在全國共有約8萬個寺院或布教所,分別屬于各個宗派,其中有90%以上屬于全日本佛教會及其下屬的宗派、團體。
這個外來宗教在日本的發展歷程可謂一波三折。它既受到過殘酷的鎮壓,也受到過有力的扶持。目前,日本國民對這個宗教似乎頗有親近感,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愿意在的教堂舉行婚禮就是一個明證。但是,正式接受洗禮加入的信徒卻不見增加。
日本的全國性組織是日本聯合會和日本協議會。日本聯合會的團體會員共有60個,其中最大的是中央協議會。日本協議會則主要是新教的全國性組織,擁有33個正式或準正式加入的團體會員,其中最大的是“日本團”,其次是日本圣公會。
其他宗教(新宗教)
所謂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以外的宗教。這些宗教有些已經有比較長的歷史,但更多的是近代以后特別是二戰以后創立的,因而也有人將它們稱作“新宗教”。
1951年10月17日,這些宗教團體聯合成立了全國性組織——新日本宗教團體聯合會,并于1953 年3月9日被政府批準為財團法人。這個聯合會(簡稱“新宗聯”)代表“新宗教”與神社本廳、教派神道聯合會、全日本佛教會、日本聯合會一起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代表性組織——日本宗教聯盟。
“新宗聯”的宗旨是“信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離、國民皆信仰”。目前,新宗聯共有66個團體會員,在全國各大區設有11個“總支部”,在各個都道府縣和地區設有55個協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