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地宮入口示意圖(定陵地宮布局圖)
在1955年的時候,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和明史專家北京副市長吳晗就曾經報告國務院,說想把明朝皇帝朱棣的長陵挖掘出來考古,但是因為挖掘整個長陵確實是個大工程,所以當時好多人都不同意這個想法。所以他們沒辦法只能先挖一小塊看看,等以后經驗豐富了再開始大規模挖掘。作為明朝萬歷年間皇帝的墓地,定陵是明朝十三陵里面最大的三個陵墓之一了,但是它卻在1956年才被實驗性挖掘。這張照片中就是考古人員找到地宮入口情景。
這張照片上的考古人員正在從“金剛墻”上取磚下來研究。當時小規模挖掘了三個月之后,考古人員就發現了寫著“此石距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所以大家就順著這石碑上刻的話找到了“金剛墻”。
這張照片里的就是正在用工具準備把“自來石”推開的考古人員。在“金剛墻”上的磚塊被卸完了之后,眼前就是一扇白玉的大門,這塊全部用白玉做的大門就是明朝萬歷年間皇帝的地宮正門。在大門后面的“自來石”就是用來堵住石門不讓人進墓穴的。
這張照片就是地宮大門被打開之后的樣子,正前面就是進陵墓中殿的大門。因為年代久遠,很多陵墓里面的木材也被腐朽了,但還能依稀看出來上面有運棺材的車的車輪印子。
在進到中殿之后,就是琳瑯滿目的陪葬品和三個用白玉做的座位。中間的肯定是萬歷皇帝坐的,旁邊的兩個位置就是兩個皇后的座位。這張照片里的大龍缸里面放的全是香油,但當時打開大門的時候香油就已經全部長霉凝固了。
過了中殿之后就是存放萬歷皇帝和皇后的棺材的后殿了。寶床上分別放了三口棺材,中間的理所應當是萬歷皇帝的,旁邊兩個則是皇后的。但是當時的考古人員發現遷過來的孝靖皇后的棺材已經有點腐朽了,但是其他兩個棺材還是好好的。
棺材旁邊放的全是陪葬品。但是因為時隔太久了,盛放這些玉器,金器和銀器的箱子已經腐爛了不少,這張照片里的就是放在箱子里的龍紋花樣的瓷器。
這張照片就是當時正在清點保存這些古董的考古人員。當時他們是拿了一個木架子放在打開的棺材板上,就是為了在取文物的時候不破壞棺材的完整度。
這張就是當時的考古人員發現了萬歷皇帝的“金絲蟠龍翼善冠”的照片,但可能是因為當時都沒什么經驗,拿著文物的考古人員也沒帶個手套。這件文物的每一根金絲都只有0.2毫米寬,整頂帽子可能就像紗一樣輕薄,這就足以顯示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技藝高超。
雖然一打開萬歷皇帝的棺材就發現了他已經腐爛的差不多了,但是骨架卻特別完整。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已經看不見了,在六十年代的時候萬歷皇帝和他的皇后的骨架就被燒成了骨灰,好多的陪葬品和棺材也扔到水溝里面了。雖然這次長陵的挖掘發現了很多的古董,但是同時我們也付出了很多的代價。所以現在國家就做了規定,在我們的技術還不成熟的時候,我們不得擅自挖帝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