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風古灶游玩攻略—佛山南風古灶游玩攻略路線
給大伙分享一個近期去過的遛娃地,總體感覺很不錯。
廣東省內的家庭,抽個半天或一天去走走逛逛,不僅能讓娃很直觀的學習到傳統陶瓷燒制知識,還能很放松、悠閑的玩一玩。
說到這種周末休閑游在地點的選擇上,作為家長,額外插一句:
如果允許,在人文方向,咱們盡可能往這幾個領域去多做選擇:古建筑、中醫、陶瓷、世界級非遺等。
一來傳統文化元素代表性最強,知識含量高;
二來是大語文的重點考察方向。
好了,這回去的目的地,就很符合以上要求。
它就是南風古灶,位于佛山市石灣鎮,一個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柴燒龍窯,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未斷,被稱為陶瓷活化石。
一、五百年來,薪火不斷的柴燒龍窯。
其實,當初選擇帶娃來這兒的原因,特別簡單和直接:
什么是窯?
什么是龍窯?
什么是柴燒龍窯?
什么是仍在使用中的柴燒龍窯?
這些問題,看再多的書,看再多的紀錄片,都比不過到現場去看一看,眼前活生生的例子,就非常直觀的讓娃懂了:
哇,原來龍窯,就是這個樣子啊。
南風古灶,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是兩大灶:南風灶和高灶。
其中南風灶,因為窯口正對南方,夏日涼風陣陣,故而得名。
而高灶,則是因為原先它背后有一座名叫“高廟”的廟,所以叫高灶。
灶,就是當地人獨樹一幟的叫法,就是指窯。
龍窯,就是指整個古灶依山而建,長數十米,像一條俯視眾生的巨龍,所以民間又把它稱為“龍窯”。
柴火龍窯,是指用柴火當燃料,來燒制器物的窯。當然在過去,都是用柴火來燒。可到了普遍使用現代電窯、氣窯的今天,柴火燒制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仍在使用中的柴燒龍窯,對了,這正是我覺得南風古灶最稀奇的地方。
以前的石灣,本來就是全國聞名的陶瓷重鎮。
在清代全盛時期,據考龍窯足有107座,鄉人“業陶者十之五六”,可現在就僅存三座了。
好在南風灶和高灶,不僅原貌保留完好,現在還能定期使用,窯火不斷,至今仍有產出,算算看,使用期長達五百年以上。
這是不是讓人對傳統技藝的堅持和傳承,很是感慨呢。
二、一棵非要長在1300°C古灶上的大榕樹。
當你好奇又仔細的打量完那兩個長長的龍窯,別忘記了,去南山灶外面看一看,在層層遞升的山坡灶體上,居然長著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榕樹。
盤根錯節、枝繁葉茂的榕樹,在廣東到處都是,最出名的,應該是江門的小鳥天堂。
但這棵大榕樹,令人驚奇的地方,在于它不怕熱呀!
因為南風灶是要定期開火燒窯的,一旦燒窯,溫度高達1300°C!
而這棵樹就直接長在灶的外墻上!
可它居然活得好好的!
越燒柴火長得越茂盛,倒是有幾年古窯停火,這株古樹居然漸漸枯萎了。后來古灶重開窯火重燒,才又慢慢活過來。
所以,當地人說它是神樹。
三,三大陶藝瀑布,尤其是馬槽瀑布讓人印象深刻。
在南風古灶里,分別有大缸瀑布、馬槽瀑布、古瓦瀑布等三大陶藝瀑布,很有特色。
其中堆疊的大缸、古瓦正是古灶的出品,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還是那個罕見的馬槽瀑布。
顧名思義,這是由馬槽涌水而成的瀑布,落差三米多,面闊近卅米,形成階梯十幾層。流水經過層層馬槽如同瀑布般流淌下來,猶如萬馬奔騰,令人驚喜。
而這據說是從全國各地搜集而來的馬槽,按理說應該大小不一,花色各異啊。但眼前的馬槽瀑布,卻呈現出規范整齊的大氣感,仿佛透露出旅途的嚴肅。
后來一看介紹才明白,原來這些尺寸相當接近的馬槽,幾乎都出自古代官方驛站,自然規整得氣場十足。
瀑聲雖喧嘩,但古老的馬槽,刻滿文字的拴馬樁,卻也讓人浮想翩翩,忙碌的驛道,急馳的驛馬。
四、明清老建筑群,傳統村落里布滿文藝小店。
這回對南風古灶產生好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氛圍感拉滿。
我們是從側門進去的,一進去第一感覺,不像進入了一個傳統的旅游景點,而是一個寧靜平和的傳統小村落,石板路,瓦片屋,小巷婉轉,花草盛放,鴿子飛翔,窄窄的天空卻很清澈,讓人一下子就放松下來。
而在這一片布滿了明清老屋、祠堂、家廟、陶瓷浮雕墻的建筑群中,時不時冒出一家又一家特色文藝小店,各種手工的、柴燒的陶瓷小玩意,讓游玩的人頓時覺得趣味盎然。
而且據說,這里面的活動頗多,有定期的燒窯,有佛山的舞獅表演,有現場教授陶藝,還有當地特色的粵劇、剪紙等非遺展示。
說實話,要帶著娃去,都能趕上的話,還行程挺忙碌的。
附近還有一個石灣陶瓷博物館,值得一去。
總的來說,花2-3個鐘應該是比較走馬觀花的玩,認真慢慢逛,估計花上一天,也沒啥問題。
在廣東省內,我覺得,南風古灶,算得上是一個有知識含量,外加有趣的遛娃地。
歡迎關注@B計劃老媽,孩子成長路漫漫,在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馬,送君一程,但內心始終有B計劃。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世界遺產(中國篇)百科全書 ¥4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