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看電影的地方、密云大劇院電影院
傍晚,天色漸暗,一束光打在白色幕布上,光影跳躍間嘹亮的進行曲響起,一顆大大的五角星躍入畫面閃爍,露天電影開始了。
為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密云區啟動“百年征程 初心不改 接續奮斗”百場紅色電影展映周活動,《戰》《南征北戰》《金剛川》等一批優秀的主旋律影片在公園、社區、民宿村集中放映。密云電影中心還修復了老式放映機,不少珍貴的膠片電影得以露天重映,喚起不少人的美好回憶。
露天電影曾經是一代人的主要娛樂方式,時光飛逝,當年的電影還受歡迎嗎?
在密云法制公園里,幕布支起,人頭攢動,有回憶過去生活的老年人,也有結伴而來的年輕人。電影即將放映,就連活潑好動的小孩子也安靜下來,屏氣凝神地等待著幕布上出現畫面。
“我們小時候看電影都是露天放映,放映隊一來,大家都特別興奮,尤其是小孩兒追著放映隊看電影,很多片子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今年60多歲的馮樹文盯著幕布,回憶起從前的趣事。一旁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女果果說:“昨天看了《董存瑞》,今天又跟著爺爺來了。”在幕布前面的大舞臺上,坐著不少和果果一樣大的孩子,他們放下了手機和iPad,露天放映電影的形式,讓他們覺得十分新奇。
電影開始了,孩子們看得很認真,他們的情緒也跟著電影里的情節起伏,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與此同時,密云城區的另一個大型公園密虹公園內,正露天放映著另一部經典老片。“這是《突破烏江》。”電影剛閃過幾個鏡頭,坐在頭排的呂欽就說出了影片中主角的名字。
呂欽今年已經70歲,聽老同事說正在放映老電影,就趕緊跟老伴一起過來。“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條件比較簡陋,村里的空地上支起一塊白色床單當幕布,有時候看到一半最緊張的時候銀幕突然黑了,原來是換膠片!”呂欽回憶,那時候,還沒有到放映的時間,場院里就擠滿了人,十里八村的鄉親都會來看,人聲喧鬧,此起彼伏,呼兒喚母的聲音不絕于耳。想起這些往事,呂欽的眼中閃著光。
聽說放映活動將持續一周,呂欽直豎大拇指,“明天還來,爭取每天都來,回憶青春,感受歷史,重溫經典。”
這次展映的老電影,有不少是黑白電影,放映的機器也是老式放映機,兩個大大的圓形轉軸緩慢轉動,一塊塊方格膠片劃過,人們在電影里錯亂了時空。
“這次我們特意請回了已經退休的幾位技術能手,修復了兩臺老式放映機。”密云區電影中心主任楊海艷介紹。在密云區電影中心的庫房里,有許多寶貝,其中最珍貴的當屬3000多部電影膠片。
從1994年起,電影中心歷經8次搬家,但這些老片子一部也沒舍得丟掉。黑白影片有《戰》《地道戰》《南征北戰》等,彩色影片有《劉三姐》《沖出亞馬遜》等。這些珍貴的膠片卷被存放在一個個鐵箱子中,整齊地碼放在架子上,外面還用油漆印上編號和電影名稱等信息以便查找。鐵箱子上斑駁的銹跡,講述著光陰的故事。一個裝電影拷貝的鐵箱子上,印著一行字——“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
電影膠片有了,還得有放電影的機器。付德順老師傅正是參與修復老式放映機的師傅之一。對于這滿庫房的鐵箱子,他最熟悉。1976年,剛剛高中畢業的他成為楊家堡村的放映員。那時候放電影,要先坐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去電影公司租影片,然后再背著幾十斤重的放映機跋山涉水,到各個村里放映。“那個年代,看露天電影是人們的主要娛樂活動,特別是在農村,每當聽到哪個村放電影的消息,哪怕要走上好幾里路,也得抱著板凳、拖家帶口去看。”
進入21世紀,數字播放器取代了膠片放映機,電視機的普及以及現代化電影院越來越多,露天電影慢慢退出歷史舞臺。電影公司也從過去的企業轉為事業單位,專門播放公益電影。
借著紅色電影展映的契機,電影中心請回早已退休的幾位技術能手“復活”了老式放映機,讓躺在庫房里的紅色經典重新與大家見面。
付德順告訴記者,當年,最忙的時候每年要放300多場電影。付德順也因此獲得了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先進個人稱號。隨著農村文化惠民工作的不斷推進,每個村都陸續配齊了電影設備,也有了專門的放映室,在村里看上一場電影早已不是件難事。村里的放映室,就是村里自己的“電影院”,各式精彩影片都有,村民還能自己“點單”放映。
“這是建密云水庫時的真實鏡頭,當年我爺爺就是建設者中的一員。”在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文化服務中心,正在播放紀錄片《建設密云水庫》,有村民在電影畫面中看到了自家長輩。60多年前,為解決潮白水患,一座超大型水庫拔地而起,一年攔洪兩年建成,創造了水利奇跡。二十萬人奮戰的熱烈場面,至今仍口口相傳。電影中心將紀錄片《建設密云水庫》交給院線公司轉換格式,轉換后的影片在全區數字放映廳和流動設備均能播出,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那個“戰天斗地”的場景。
在密云農村,河北梆子十分受歡迎,不少村民都是忠實的戲迷和票友。近年來,也曾有劇團到鄉鎮、村莊登臺表演,但遠遠不能滿足村民的需求。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密云區電影發行放映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和院線聯系,提出能否找到戲曲影片的片源。由于戲曲片源較少,電影中心工作人員一家一家地與院線公司聯系,終于找到了相關片源并及時拷貝給各村數字放映廳。
據介紹,密云區現有放映設備361套,每年放映公益電影近15000場,放映的影片不僅有平常難得一見的老電影,也有院線最新的人氣大片。“電影中心定期和院線公司選取制作精良、市場反響佳、弘揚正能量的優質片源,具體放映片單依據不同時間節點以及群眾的需求調整。”楊海艷說。坐在家門口寬敞舒適的數字影廳里,看著自己喜愛的影片,村民開心地說:“咱家門口就有‘電影院’,一點不比城里差!”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可心 通訊員 何東翔 記者 王海欣 攝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