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十大旅游景區、景寧十大旅游景區九龍山莊
浙江,麗水,景寧。
位于浙江西南部、洞宮山脈中段,明景泰三年置縣。這里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畬族歌舞、服飾、語言、習俗、醫藥等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良好,畬族民歌、畬族三月三、畬族婚俗被列入國家非遺。這里的風光秀麗青翠,在山水間藏著許多遺落的美好。
一起來看景寧名列前4批中國傳統村落的最美8大古村落,你去過哪幾個?
1 麗水市景寧縣大際鄉西一村
名列第1批中國傳統村落。建村于唐代,歷史悠久,民風純樸,現屬于云中大漈景區核心處。
四周高山屏障,群山環繞,丘巒多姿,煙霧彌漫,十里平川,素有“九仔十三垟”之稱,被喻為“云中桃源”。
古村落不只是自然景觀秀麗,更是文物古跡密布。這里匯集宋明清三代建筑,有“寺祠院三觀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釋道三教合流,古寺、古樹、古橋三古薈萃”的美譽。
時思寺建于宋代,現為江南三大木結構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被列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村落里還有鐘樓等文物建筑,明代護關橋、胡橋等古廊橋,明朝銀礦遺址銀坑洞等。
寺前胸徑4.47米的柳杉王為亞洲之最,樹齡達1500多年。這顆柳杉王胸徑4.47米,高28米,長的極其雄偉。
村落中高聳的百年進士柱、狀元柱一根接著一根,飄揚著人文大漈的旗幟與榮光。西一村以梅姓為大姓,建于明代的梅氏宗祠,是個莊嚴的家族圣地。建于明萬歷年間,整組建筑古樸清幽,處處透著元明建筑的特點。祠堂分三進,最外面是客廳,中間是序倫堂,第三進為報本堂。
2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梧桐鄉高演村
位于景寧畬族自治縣梧桐鄉海拔近800米的小盆地中,一個寧靜美好的高山古村落。名列第3批中國傳統村落。
因“環勝三橋,九人十貢”而揚名遠近。村名高演,又名高遠,因山高路遠而得名。另有說高演村物產富庶,農閑季節就會在山坡上搭臺,請戲班唱戲,故名高演。
現村中90%系任氏。據《任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十九年(1421),高演任姓一世祖任紀隨母回高演村謀生,至今近600年。任家族人歷代耕讀傳家,文風盛行,人才輩出。
據記載,乾隆至光緒年間,高演村,科舉名錄一百多人,其中貢生34人,進士8人,有“九人十貢”的美傳。走在村落中,隨處可見高高豎起的“功名旗桿”,可見當地文風鼎盛。現村內存有30多對進士、貢生的功名旗桿,旗桿夾石板上的側面有主人姓名、功名、年代等信息。
整個村落獨占山水勝境,四面環山,中間平坦,村中流水匯集從南向北而流,參天古木包圍著水口,三座廊橋橫架,構筑成一副天然畫卷。這里的環勝三橋景觀,聞名遐邇,美不勝收。
其中,“環勝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型別具一格,是溪澗出口第一道風水“迂回”式屏障。原建于清乾隆年間,橋共分三層樓閣。在距環勝橋50米和100米的下游,分別是迴龍橋和清風橋,寓意“接脈”的作用,均建于清乾隆后期。三橋附近還有孝城宮,鐘樓等建筑。
村中大量古宅老屋,為傳統民居格局,均為土木結構。現有傳統建筑67處,其中保留較好的明清歷史建筑有5處。其中任公祖居、馬仙行宮、店廊,都別具特色,值得尋訪。
走在村落中,巷弄干凈整潔,鵝卵石鋪就的路面,古風濃郁。走進這里,儒雅學風,美好景致,時光尤其緩慢。
3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街道東弄村
位于景寧縣城東南部的敕木山東峽谷,一個寧靜古樸又略帶時尚的古樸畬寨。名列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
這里沒有鋼筋水泥,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寮”的風格建造,畬族風格鮮明。木質房屋茅草屋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在屋旁有片竹園,若隱若現的屋子和周邊的綠水青山融為一體,讓人有種歸隱山林,誤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在東弄村,茶樹生長在敕木山上,遠遠地,看見它披上一層綠袍。在村落里散步,閑暇品一口清香本地知名的惠明茶,別有一番韻味。
4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街道周湖村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街道周湖村,名列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
位于敕木山腳下,為環敕木山十個畬寨之一,被定位為“食寨”。這一個畬族百姓聚集的淳樸畬寨,“風情食寨”美譽聞名遐邇。
村落風光秀麗,村莊后靠雄偉高聳的敕木山,近村莊的山坡是層層疊疊的茶園,之上則是茂密的竹海和森林。面向一片開闊平坦的農田和溪灘地,再前面就是鶴溪河。
走進村落,處處可見畬風濃郁,民居上漂亮的畬族彩帶和畬家圖騰,作為外墻彩繪圖案,讓這里的風情別樣濃郁。
周湖村的雷氏祠堂也值得一看,祠堂門樓坐西南朝東北,建于清代,建筑占地面積為101.26平方米。建筑為單層木結構三開間單體建筑,青瓦屋面,懸山屋頂,抬梁式梁架,四柱八檁,結構簡樸。
這里與“仙寨”敕木山村相距7公里,與“禪寨”惠明寺村相距5公里,與“文寨”東弄村相距1公里。四寨相連,成為環敕木山畬族風情旅游度假區中閃亮的明珠。
5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坑鎮桃源村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坑鎮桃源村,名列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
一個聽著名字就特別美好的所在,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般,幽靜而又美麗。因地處浙西南美麗的飛云江源頭,古時此地多桃樹,村處源口,故名桃源。如今進村的水口,風光就特別秀麗,石拱橋,文昌亭,古廟,古樹,涓涓溪水,美如國畫。
據桃源《吳氏族譜》記載,桃源成村于南宋后期,大概有近600年的歷史。桃源吳姓為濮陽郡,來自福建,其他姓氏雜居。畬族占全村的1/3,自古畬漢一家親。
桃源村中建筑古韻猶存,村內古民居群高低錯落,排列有序,擁有清代民居8幢,最古老的有400多年歷史,古民居主體完好,特色鮮明,在群山懷抱里顯得格外恬靜。
走進村落,隨處可見石頭精心砌成的古宅,翹角飛檐,雕梁畫棟,民居外繁花似錦,一路青石,一條幽巷,時光在這里特別緩和。
村莊隨處可見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到了晚上,整個半山腰上都是燈火一片,恍惚間如同來到真正的“桃花源”之中。
6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英川鎮隆川村
隆川村,名列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村后有顆如礱大的山石,故名礱下。清乾隆60年改“礱”為“隆”,稱隆下,后改稱隆川村。
這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小山村,老土墻、石板路,一條蜿蜒小溪從村前奔流而過,清澈見底。村子沿溪而建,并順著山勢逐級展開,高低錯落有致,每戶人家都有石板路相連。
古村落里,古民居青磚灰瓦黃墻,飛檐斗拱,雕刻精細的龍鳳馬腿,雕花橫梁,木格窗。有著大天井的四合院,做工精細的門樓,光滑的石板路,能讓人感受到此村曾經的富庶和豪華。
這里還有重建于清嘉靖年間的岙福善寺,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三座石拱古橋,古樸幽雅的人文景致,值得一游。
7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鄭坑鄉吳布村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鄭坑鄉吳布村,名列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
這里以壯麗梯田風光和濃郁畬族文化聞名。這里梯田層疊,風光壯麗,幾千畝的梯田在群山交錯中連綿成片,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壯美非常。這里也是當地規模最大、最美、最具開發價值的梯田群風光。
走進吳布村,可以看見在群山交錯中層層疊疊、連綿蜿蜒的梯田,風光旖旎、氣勢磅礴,是線條與色塊的完美組合,猶如一幅柔美又壯觀的畫卷。這里民居與大樹點綴其間,錯落有致,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曼妙風景。
吳布村素有“生活著的畬族博物館”的美稱,畬族風味濃郁,較完整地保留了畬族的祭祖、煉火、唱山歌、織彩帶等文化習俗和原生態生活模式。
8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庫頭村
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庫頭村,名列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
這個寧靜古樸的山間村落,有一種特別幽靜美好的韻味。青石板路上,古老民居歲月的時光,隨處可以感知到美好寧靜的生活。
村中房屋多為石砌墻基、黃泥夯墻木結構,以一字屋為主。保留著不少古老的大宅院,依稀可見當年這里曾有的繁華。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更多古村古鎮查看“古村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