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英文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9日電(記者 繆璐)上海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是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伴隨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的職業教育“走出去”戰略,出海企業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能跨國協作+通專業技能+善用數字工具”的創新型技術技能本土化人才及海外人才。職業教育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關鍵因素,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2023“一帶一路”創新賦能營(以下簡稱“賦能營”)近日于上海正式開幕。作為由上海市教委立項的“職業教育先進經驗對外輸出”競爭性項目,賦能營歷經4年潛心運營,累計吸引2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87所職業院校千余名師生共同參與,在職教圈積累了豐富的跨國交流與合作經驗。
目前,創新賦能營項目作為市級職業教育改革重點建設項目,得到市經信委、市教委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歷經數年的實踐與沉淀,以該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成果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市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據最新公示結果,學校入選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關建設改革重點任務國際化學校上海市擬推薦名單。
當中華老字號品牌遇上Z時代,老字號煥發新“聲”
本屆賦能營由上海商業會計學校主辦,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位特別合作伙伴、上海市高等院校海外交流聯誼會承辦,組織來自本市上海商業會計學校、上海市商業學校、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校、長三角地區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景寧畬族自治縣職業高級中學以及福建三明市農業學校、本市國際學校如上海德國學校、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和上海虹橋國際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10所學校,30名學生參與賦能營。學生以跨國團隊的方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項目式課程學習,線上進行營銷主題工作坊、觀看“一鉛”視頻、形成“一鉛出海歐洲”為主題的創新營銷方案,線下則以展會營銷課程和演講展示課程結合營銷實戰,開展創新營銷挑戰賽。中外學生團隊用Z時代的視角,既承接經典傳統之精華,又擷取創新設計之元素,精心策劃中華牌鉛筆海外市場拓展的商業方案,助力中華老字號品牌煥新升級。
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渭告訴記者,今年中華一鉛與商業會計啟動了“荷美中華”校企共建項目,助力產教融合。希望參與本屆創新賦能營可以借助Z時代學生的創意為公司提供老字號出海的意見建議,Z時代學生也正是第一鉛筆產品的主要使用者和消費者,他們的創意一定會更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和需求。
當職業教育遇上AIGC,數字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設計創新
來自上海商業會計學校專業教師曾貞以AIGC技術融入教學設計為主題,深入剖析了用AI如何輔助設計中華牌繪圖鉛筆設國潮風品牌包裝,詳細講解了AI數智化技術賦能如何賦能中華老字號品牌出海、中華傳統文化傳播,以及優化數字化教學資源。AI可以幫助中華老字號品牌分析海外市場的消費趨勢、競爭對手信息等關鍵數據,可根據海外市場的文化背景和需求,進行相應的文化適應,以增強老字號品牌的吸引力。可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用戶畫像,了解海外消費者的偏好和購買行為,進行個性化的營銷和推廣。
在教師工作坊,喜馬拉雅公司代表吳畏作為企業專家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顛覆產業工作流,數字化人才需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如何通過與AI對話來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成為培養學生的必備能力,讓學生學會利用新工具、新思維、新流程實現創意與技術的聯結。
通過工作坊,中外教師領略了AIGC帶給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新風向,共同研討數字技術如何賦能課堂教學創新的前沿命題。在AIGC時代,職業教育教師應動態把握科技和行業發展態勢,積極擁抱新技術,嘗試探索如何將新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和創新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使教育更加符合實際需求和時代發展趨勢。
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職業教育“上海方案”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新商科青年創新賦能營走過的第五個年頭。四年來,賦能營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從傳承非遺文化,將傳統手藝與商業創意相結合,到探索“元宇宙+職業教育”,打通跨境商科職教教學場景,緊跟時代趨勢,積極擁抱變化。同時,持續完善跨國產教協同育人模式,服務中國品牌“走出去”,提升中國職業教育“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能力。
開幕式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阮力表示,上海力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融入全球產業和創新網絡。職業教育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關鍵因素,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依托國際交流品牌項目——“一帶一路”創新賦能營,中外學生跨國組隊開展上海本土制造品牌出海的實戰,深入了解企業品牌和文化的同時,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職業教育“上海方案”。
上海商業會計學校校長喬蔓菁表示,擦亮“荷作共贏,交流互鑒”國際交流與合作品牌,服務國家教育國際化行動發展戰略,創新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機制,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技術技能本土化人才及海外人才,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際化中職校新標桿。(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