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芳古鎮旅游景點;勝芳古鎮旅游景點推薦
古鎮就像一座城市的背面,收藏了它的過去,消解了它的喧囂。相對于現代化的大都市,古鎮總是可以讓人們放松疲憊的心靈,享受到舒適的靜謐時光。炎炎夏日,不妨尋一個古鎮,小住幾日,看山看水,穿街過巷,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暖泉古鎮
暖泉古鎮,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得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始建于元代,明清時期發展達到了巔峰。以泉水、集市、古建筑及打樹花而聞名的暖泉古鎮,村、堡、街、巷格局至今保留完好;甕城、堡門樓、堡墻、堡壕、戲樓、牌樓、宅院保存完整;亭、臺、樓、閣等古老建筑比比皆是;華嚴寺、地藏寺等寺廟遍及全鎮。
暖泉古鎮里有西古堡、北官堡、中小堡三座古堡,還有暖泉書院、華嚴寺等名勝古跡。西古堡是暖泉古鎮的精髓。它是三座古堡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間。清順治年間又在南北城門外增建兩座甕城。甕城的建筑布局靈活多變,結構復雜而不失嚴謹,廟宇錯落有致,整個建筑景中有景,景中借景,景中藏景,充分顯示了古蔚州人的聰明才智。
暖泉古鎮的生活是慢節奏的。以西古堡為中心,街道四通八達,路面的青石板上,圍墻的磚縫中,長滿了青苔,讓暖泉古鎮沉淀千年的時光,更顯古樸端莊。走在暖泉古鎮,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古老的年代。走累了坐在街邊隨處可見的小吃攤,嘗一塊口味獨特的五香豆腐干,吃一碗美味可口的粉坨,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糊糊,唇齒留香,讓人心神蕩漾。暖泉古鎮的生活,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原始的不動聲色的美麗,就如一壺好茶、一本好書,需要慢慢地品、細細地讀出它歲月的靜好。
勝芳古鎮
勝芳古鎮位于霸州市以東約35公里的勝芳鎮。北宋年間,蘇洵在此任主薄之職,將南方種植水稻、蓮藕的技術傳帶至此,慢慢地便呈現了蘆稻相映、荷菱飄香、魚蝦蟹藕成趣的江南景象。北宋嘉佑年間,正式將此地定名為勝芳,取“勝水荷香,萬古流芳”之意。
勝芳鎮的水域因位于白洋淀東部,故稱東淀。淀內煙波浩渺,蘆葦叢生,水鳥成群,故有“勝水”之名。勝芳因水而生,因商而興。明初大移民后,迅速發展成為華北商貿和文化重鎮,清前期既已十分繁榮,富甲一方,諺稱“南有蘇杭,北有勝芳”。
勝芳鎮相傳有三寶:戲樓、牌坊、文昌閣,代表著勝芳人的繁榮、幸福、安康。勝芳文昌閣的寶頂高度是中國500多座文昌閣之首。四米高的寶頂使得文昌閣成為古鎮老城中的制高點。文昌閣的三面是碧水盈盈的荷塘,盛夏之際,荷花開得正盛。
牌坊乃是四柱三間,抱柱石鑲在石基之中,并無戧柱支撐。檐頂是灰瓦廡殿式樣,飛檐上還坐著兩個脊獸。比之文昌閣的巍峨、牌坊的豪華,戲樓則顯得清幽空曠許多。坐南朝北的戲樓高約兩米,四圍鑲嵌著漢白玉條石。兩根紅漆大柱撐起的天花板上則是平棋方格式樣的彩繪,富麗堂皇。令人更為驚嘆的是,戲臺寬約八米,如此格局通常需要四根木柱支撐,而勝芳戲臺只有兩柱一梁。這樣的設計拓寬了戲臺視野,更給人以危而不險、氣勢恢宏的感覺。戲樓檐下彩繪橫枋上的豎匾上書“九成樓”三個字。《尚書·益稷》云:“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如此氣魄,可想見修造戲臺時的勝芳該是一派繁華盛世。
北塘古鎮
北塘自明朝初年隨成祖朱棣移民形成村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北塘依河臨海,自古兼得魚鹽漕運之利,富庶一方。北塘為明清海防重鎮、皇都衛城,見證了明清兩朝的帝國興衰。
北塘古鎮的鳳凰街,讓人留戀其中。這條街上擁有著精致古樸的建筑,白玉石橋在這條街的街尾。雖然這里的建筑風格獨特,但是人們往往來不及細細品味建筑文化,就被街上古玩、字畫、茶樓吸引了目光。
從鳳凰街向東步行片刻,就來到了古鎮中的沽酒巷。沽酒巷依河而建,集酒吧、西餐廳、休閑俱樂部于一體。算不得寬敞的窄巷底樓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沽酒巷臨水淺酌,聽八方來客高談闊論,不亦樂乎。
作為著名的北方漁業集散地,北塘古鎮緊鄰渤海灣,這為北塘美食提供了良好的食材。北塘美食多以海鮮為主,螃蟹、皮皮蝦、海螺、海帶、鲅魚、墨魚等均出自北塘港口,極為新鮮,游客們可一飽口福。
灤州古城
灤州,以灤河命名。灤州老城位于灤河西岸的臺地之上,是歷史上灤縣縣治所在地,這里相傳為殷商時期的黃洛城舊址。五代后期,契丹攻入長城以內,于天贊二年在原黃洛城舊址掘土燒磚建造了灤州城。明景泰年間在原城垣的基礎之上重筑磚城。今天的灤州古城其實并不古老,是一座因地震被重建的古建筑群。
城內景點頗多,比如有古城門、楊三姐告狀的老縣衙、鐘鼓樓、接官亭、古戲臺、風雨橋、灤州閣、和園、文姬樓等盛世建筑,展現古老而神秘的歷史印象。融匯南方水文化,修建濱水而居、臨水起舞的環城“青龍河”。以契丹文化為主導,復原上河圖不夜盛景,全面打造小吃燒烤街、韓國風情街、婚俗文化街、廟會文化街、民俗文化街、緬甸玉石街、養生文化街及游客接待中心、五星級酒店等,無限風華,氣勢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