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敘事、小學教育敘事故事
時光荏苒,歲月如刀。人生路上駐足停留,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教育的征途上已走了近20年。一張泛黃的照片,一副青澀的面孔,記錄著自己兒時的憨厚和質樸,現已成為了自己唯一有視覺的記憶,彌足珍貴。
18歲,青春無限,激情澎湃,在這夢一樣年齡的我,對生活充滿憧憬。1999年,在臨晉景家卓小學,自己成為一名臨時代課教師,第一次全鎮統考,我就拿到了全鎮第三名的好成績。直至2000年底。
2000年12月份,自己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被分配到廟上中心學校任教,城東1年,城西兩年,幾個教師,百十個學生,3年的小學教學生涯在青春的流逝中轉瞬即逝,也從此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時間的軸輪繼續向前,2003年暑假我調入廟上初中,帶七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直至2006年。三年的廟中生活,讓我刻骨銘心的一件事就是和初三教師外出旅游,這不僅僅是一次旅游,更是對我教學成績莫大的肯定與認可,因為只有一年度考四次第一的人才有資格享受這種待遇,我做到了。那時才真正體會到,被認可其實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2006年暑假,我調入西關初中,次年出任課改辦主任,改語文學科為歷史,帶畢業班。在西關初中,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對初一到初三歷史重點知識進行匯總歸類整合,形成復習重點小冊子,在全縣介紹,突然之間感覺自己好有成就感。
斗轉星移,白駒過隙。2009年暑假,我調入臨晉初中任教學副校長,兼帶畢業班歷史。在任副職期間,是自己成長最快的一段歷程。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業務能力全面提升。參加運城市歷史學科大賽獲二等獎,積累了太多的經驗和人情,也嘗盡了無數歡笑與煩惱。
2012年,調入西關小學任校長至今。這段歲月刻骨銘心,終生難忘,一切的一切都無從說起,也不知從何說起,只是感到滿腹欣慰與問心無愧,足矣。
超前的理念、嚴格的管理、教師的敬業,讓西關小學這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快速成長。國家均衡讓學校硬件大幅改善,多種培訓讓教師素質明顯提升。自2014年起,學生人數逐年攀升,良好聲譽口口相傳。學校先后被評為《小學教學質量先進單位》《運城市首批五十佳鄉村小學》《特色校園建設先進單位》《市級平安校園》《法制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始終堅持“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享受幸福教育”這一核心主題,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改革凝練新型課堂模式、保證興趣活動常態推進、嚴格落實閱讀寫字這兩項涉及學生終身發展的基本技能,效果明顯。
為讓孩子從小打好基礎,學校經常開展閱讀匯報活動,搭建讓學生展示的平臺,訓練他們敢說話、能說話的卓越口才。2018年縣上舉行的兩次閱讀寫字流動現場會均在我校召開。
2018年,是全體西小人最值得銘記的一年。11月份,我校創新的鬼步舞大課間及社團活動,兩次登上騰訊頭條,被、新華社、環球日報、參考消息、山西日報、山西晚報等全國多家官方媒體大篇幅刊登,縣委于書記進行專項調研,中央13臺新聞頻道對此進行了長達13分鐘的專題報道,中央2臺、4臺進行轉播,同時事跡傳至英美等國,獲得網友大贊。2019年2月份。80名學生代表臨晉鎮參加了元宵節節目的調演;3月份,全校25名師生赴中央3臺《開門大吉》進行節目錄制;4月份,運城市“大課間、大比拼”啟動儀式在我校召開;5月1號,中央1臺《生活圈—我們是快樂的勞動者》對我校事跡進行了12分鐘的專題報道;同時全市公益禁毒宣傳片在我校成功拍攝;5月8號,我校200名師生參加二青會開幕式助演。
除了體育大課間的創新,我在課堂教學上也大膽進行改革,和各學科教師積極進行研討,努力尋找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法。我們不主張以知識傳授知識,我們崇尚以教材為本,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領導的支持,同行的學習,讓我們西關小學處在了教育的風口浪尖,但同時也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唯有自己足夠努力,才能讓人刮目相看;唯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做到泰然處之。
在教育這條路上行走這么多年,其實一直以來自己都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么?做好什么?現在很多學校都是唯分數是從,好像學生分數不高就會被定義為差校,就會在同行中抬不起頭來,因此學生苦、老師苦,本應是享受教育幸福的事情,現實卻令師生苦不堪言。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就是人影響人的過程,我們不僅要關注分數,更要關注人格、關注心靈、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
早在2013年,自己就在學校就提出了“享受幸福教育”的理念,圍繞目標,艱難前行。2019年,陸迎國局長把新教育引入臨猗,給我們懷揣教育夢想的人提供了成長的沃土,讓人興奮不已。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我感動!因為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更重要的東西,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習慣、技能和生活方式。初心不改,目標堅定,路雖坎坷,但我定會勇往直前。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