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特殊教育中心(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簡介)
濟南市在特殊教育的天地里,正繪制一幅普惠性發展的宏偉藍圖——
全面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工作,以推進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體系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在教育安置、經費支持、師資建設方面夯實保障機制,探索架構“特教集團+特殊教育聯盟校+隨班就讀示范區(校)”協同管理組織,形成“市級資源中心—區縣級資源中心—學校資源教室”融合教育三級支持體系,推動實現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全覆蓋、零拒絕”入學、“全學段、全免費”上學、“全范圍、全領域”優學。
讓融合教育體系“一站到底”
濟南市在特殊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正繪制著一幅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壯麗畫卷。這座城市正不斷強化市、區、校三級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設,打造一條專業支持的暢通之路,實現“一站到底”的無縫對接。
截至2022年底,濟南市已經建成了2個市級資源中心、14個區縣資源中心和203個學校資源教室,構筑起了一個覆蓋全市的“市級—區縣級—學校級”三級支持網絡。這一網絡如同一張精心編織的網,將區縣資源中心的康復資源有效整合,通過上下聯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資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在此基礎上,濟南市以2個市級資源中心為核心,建立了以2個市級特殊教育學校為龍頭、區縣特殊教育學校為成員的“1+X”發展共同體。通過聯合教研、體驗式培訓、專業人員跨區域巡回指導等多元化措施,推進共同體內部的資源共享、管理互通、責任共擔,引領著區域特殊教育的協同發展和共同進步。
以歷城區為例,依托全區21個資源教室,形成了21個就近協作組,覆蓋了全區89所中小學校,確保了對新招收的隨班就讀學生能夠進行第一時間的有效對接。同時,實施“資源教室+”的工作策略,充分發揮現有資源教室的優勢,解決了隨班就讀學生數量動態變化帶來的資源教室建設重復或數量不足的問題,確保了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
濟南市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特殊兒童的教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為特殊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展現了這座城市對教育公平和包容性發展的堅定承諾和不懈努力。
濟南市在特殊教育的廣闊舞臺上,正以堅定的步伐加大投入,夯實并完善各項保障措施,確保每一位殘疾兒童都能夠享受到平等而優質的教育。
濟南市暢通入學保障,以“全覆蓋、零拒絕”的原則,確保殘疾兒童的優先入學權益。2020年,濟南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鑒定工作流程(試行)》,堅守“確實無法入校”和“確實嚴重”的底線,為適齡殘疾兒童的教育安置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經費保障上,濟南實現了“全學段、全免費”的教育目標。在全省范圍內,濟南市率先提高了特教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同時,生活費補助標準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濟南市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確保了“全范圍、全領域”的教育覆蓋。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的編制核定工作,近五年來新增特教教師124人,構建起了一個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
此外,為避免在特殊教育發展道路上“走彎路、走岔路”。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力量,組建了濟南市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承擔與特殊兒童青少年發展相關的研究工作。
以集團化發展為格局打造共同體
在濟南市的特殊教育領域,一股團結協作的力量正在匯聚,如同緊握的拳頭,充滿了發展的活力與決心。市教育局積極推動特殊教育的內涵發展,委托濟南特殊教育中心擔綱重任,牽頭成立濟南特殊教育集團。以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為核心,聯合十一所區縣特殊教育學校和濟南社會福利學校,共同構建了一個特殊教育集團化發展的共同體。
濟南市萊蕪特殊教育學校在這一共同體中,由濟南特殊教育中心托管,增掛“濟南特殊教育中心萊蕪校區”的校牌,進一步彰顯了集團化發展的緊密聯系。集團初步確立了“制度共立、教師共修、課堂共建、教學共研、資源共享、特色共創”的發展理念,旨在通過協同合作,實現特殊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此外,濟南市還加強了校際資源的共享與整合。例如,槐蔭區的72所中小學校組成了五個特殊教育學研共同體,通過“項目化”教研活動,有效解決了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濟南市的這些舉措,如同春雨潤物細無聲,滋養著每一個特殊兒童的心靈,助力他們在融合教育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發展的路徑中,在巡回指導、教師發展、學生成長、質量提升等方面,濟南市將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師資流動和辦學典型,為特殊教育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濟南智慧和濟南方案。
全員育人,共筑孩子精彩人生
濟南市在特殊教育領域,正繪制著一幅全員育人、共筑精彩人生的宏偉藍圖。這里,每一個孩子的夢想都被珍視,每一份潛能都被挖掘,每一次成長都被慶祝。
濟南市積極整合社會各界的融合教育資源,與濟南華聯超市、山東區域希爾頓酒店、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掛牌設立了濟南市融合教育聯盟實踐基地。這些基地不僅為特殊兒童提供了實踐和學習的平臺,更為他們的社會融合之路鋪就了堅實的基石。
此外,濟南市發揮隨班就讀示范區(校)的引領作用,以6個省級隨班就讀示范區和61所省級隨班就讀示范校為核心,輻射建立了緊密型的發展共同體。在市級巡回指導專家庫成員的專業指導下,推動隨班就讀工作高質量開展,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包容和支持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注重殘疾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和融入能力。濟南市教育局優化了對殘疾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開設了烹飪、工藝美術、中醫養生保健、服裝設計與工藝、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幫助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發掘自己的優勢潛能,筑夢未來。
在醫教結合方面,濟南市創設了“定制教育”,通過個別化醫學評估,為殘疾孩子量身定制IEP個別化教育計劃和資源教室課程表,全面實施個性化教育。區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定期派出巡回指導教師,為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及其所在學校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水平,濟南市以普教課程為基礎,為特殊學生設計了包含康復類與補償類課程的課程體系,構建了“1個常規課程+9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的十大課程體系,涵蓋了生命、運動、藝術、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為特殊兒童的個性化成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
在濟南市的特殊教育領域,科技的光芒正照亮著智慧校園的建設之路。依托強大的濟南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特殊教育教學資源庫得以建立,數字化特殊教育課程教學資源被精心開發。特殊教育學校正借助教育信息化的翅膀,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潮流,推動校園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發展。
濟南市將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開展基于學習終端的個性化學習新模式創新實踐。這一變革不僅實現了特殊教育新型課堂模式的構建,也促進了教學環境的全面革新。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使得豐富的多媒體資源、精細化的教學工具、大數據分析得以充分發揮其優勢,助力教學模式的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濟南特殊教育中心先后榮獲“濟南市教育局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示范校”、“山東省首批人工智能示范校”、“濟南市首批智慧校園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成為特殊教育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
濟南市特殊教育的每一步前進,都是對每一個孩子未來無限可能的堅定信念,是對教育公平最深情的告白。這座城市,以其溫暖的力量,為特殊兒童描繪出一片充滿希望的藍天,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自由翱翔,展現出生命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