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旅游 > 景點 > 正文

    日本自由行旅游簽證怎么辦理;日本個人旅游簽證辦理條件

    日本自由行旅游簽證怎么辦理;日本個人旅游簽證辦理條件

    日本匯率近期持續走低,特別適合出境旅游,我2024年櫻花季剛回來,分享一下我的旅游經驗。本文是八篇合一,每一篇都有目錄。

    一,簽證

    二,確定旅游時間&穿什么

    三,如何確定櫻花季等季節

    四,換日幣

    五,如何找到便宜機票

    六,酒店如何定便宜

    七,有關西瓜卡&支付方式

    八,景點買票

    九,插座&電器&轉接器

    十,要帶的東西

    十一,需要認識的文字&翻譯軟件

    十二,雙人12天花費

    十三,待續

    我以前寫過泰國、菲律賓的自由行攻略,從來沒特別提過簽證,也是因為這幾個國家準備資料,給錢就簽,而且幾乎沒有拒簽的可能(現在很多國家還免簽了)。但日本不一樣,日本的要求還是挺高的,所以在所有事情確定之前,請先考慮簽證問題。

    日本旅游簽證,分單次,三年多次,五年多次。先簡單說一下日本簽證的邏輯,日本外務省是將收集信息的工作外包給大陸不同的旅行社,所以作為游客,我們唯一能面對的就是旅行社。日本簽證辦理是分區的,比如北京領區、上海領區、沈陽領區、大連領區,要辦理簽證必須要找對應領區的旅行社,那如何確定自己是哪個領區呢?看你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納稅。比如你在上海出生,北京工作,就要找北京領區辦理。價格方面,外務省是收旅行社單次150人民幣,多次300人民幣,如果選擇訪問沖繩或者日本東北三縣還免費。至于旅行社收游客多少,不同領區價格也不同,上海北京廣東便宜些,東北大連貴一些。你問完價格可能會覺得旅行社好黑啊,但也沒辦法,因為旅行社不只是提供了收集信息的工作,也包括一些審核信息與擔保的任務,如果游客提供信息有造假,旅行社也會承擔相應責任。

    辦理簽證基本要求的文件都差不多,比如護照原件,身份證復印件之類的,這些都不在話下,主要是財產證明,在職證明,學歷證明,最近六個月收入流水,納稅證明,或者五大行的信用卡金卡這些比較麻煩。下圖是日本外務省發布的《關于旅游簽證申請所需資料和簽證費等 》,僅看這個文件的話,你可能覺得要求并不高,實際上旅行社對你說的時候會提高要求,比如要求信用卡必須是一定額度以上,必須是五大行的,為什么?因為提高要求代表著經濟實力。所以,同一個領區請詢問多個淘寶店鋪,因為要求很可能不同,價格也不同。同時一定要去小地瓜上查一下,旅行社的口碑如何,如果拒簽過多的要謹慎選擇。

    有關財力證明:我辦簽證的時候是要三年提供50萬,五年提供100萬,不用凍結,去銀行說辦財力證明就行,有的銀行會收費(也就是十塊左右),有的銀行有vip就免費。到手是一個A4紙大小的文件,不能彎折。

    有關夫妻辦理:以上要求,夫妻兩人有一人滿足就可以作為主辦人,提供結婚證后可辦理雙人簽證。

    看到第二段,我就當你已經通過了簽證難關,我們來確定旅行時間,首先去日本可能會想到春天的櫻花季,夏天的花火季,秋天的楓葉季,冬天的……冬天啥季也沒有,去北海道滑雪吧。

    櫻花季:3月-4月左右

    春假:3月25日-4月6日

    黃金周:4月29日-5月5日

    雨季:6月(6月是雨季,差不多會下十幾天的雨,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吧。)

    盂蘭盆節:8月14日-8月18日

    楓葉季:9月-11月(黃葉11月)

    圣誕節:12月24日-12月25日

    元旦:1月1日-1月3日

    我看了世界地圖,大阪京都的緯度與山東類似啊,我以為天氣會差不多,實際上我到京都才知道,關西的天氣和東北類似,具體到市是和大連類似,幾乎一模樣,大阪花開了,大連花也開了。所以可以參考大連人穿什么。

    最基礎的信息源肯定是日本氣象廳,所有你看到的圖標信息都是來源這個網站。

    我也研究了一下查詢方法,首先點【各種資料】這個,然后找到【地球環境】,下面有一個什么【氣候情報XX總和】,點擊進入。

    然后直接拖到最下面,有一個【生物季節觀測報告】,進入。

    之后就是各種信息,比如梅花啥時候開啊,繡球花啥時候開啊之類的,這個信息每天更新,所以也不是那么準吧。

    看一下櫻花的情況,一大堆表格,看著鬧騰,所以會有很多人做成圖片的方式,但數據都來源于日本氣象廳。

    我發現一個網站,【氣象新聞公司】是一個私營公司,重點是這個網站會集合包括煙火大會的信息。

    當你進入首頁后,往下拉,會有一個超長的目錄在右側,這邊就有櫻花、繡球花、營火蟲、楓葉等信息,不過大部分都還沒有開始預測,都是相應的季節才開始的。

    日幣還是要換的,日本線上支付雖然很發達了,但仍然有很多電子支付方式外國人是注冊不了的,這些地方你就都需要使用現金。換日幣找到國內的銀行的APP選擇換匯換鈔按照指引操作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換鈔】,才可以在國內預約銀行取出日元現金,換匯是電子支付用的,但大陸銀行幾乎全部都不支持日元支付,所以【換匯】選項沒什么用。

    確定了想去的大概時間,就可以看看買哪天的機票了,天巡這個網站簡直可以堪稱神奇,可以按照地區去查詢,比如你可以查整個中國,到,整個日本,整個5月期間哪些機票最便宜。還能篩選出是不是直飛。

    我的建議是谷歌地圖去定,最后還是跳轉到agoda或者booking的網頁去定的,但是這樣跳轉一下就可能更便宜,甚至比你領了agoda的金會員還要便宜。位置的話,建議首次去還是選城市比較繁華的大站附近,比如京都就心齋橋或者長堀橋附近,這里附近有井字形的四個地鐵,出門就不用倒換車了,會比較省車費,也省時間。還有,如果確定旅游時間,最好早定酒店,因為日本的酒店大多數是可以免費取消的,所以不用擔心定貴了,反而要擔心沒房間了或漲價了。舉個例子,我訂的酒店在櫻花季之前大概是300左右,因為我訂的比較早也就是接近500的價格,但我之后幾天看,已經漲到上千,甚至都沒有房間。

    另外關于垃圾分類,我之前就知道日本垃圾處理特別嚴格,星期幾可以扔紙張,星期幾可以扔塑料,就連牛奶瓶都要洗干凈晾干扔,塑料瓶瓶身與瓶蓋要分開扔,所以我去日本之前比較擔心垃圾分類的的問題,實際上住酒店就是隨便扔,外國人不用擔心垃圾分類的問題,你交的酒店費用中包含垃圾分類的費用。

    有關民宿,我本次行程在奈良用airbnb訂了一個民宿,但我去了之后覺得也挺像酒店的,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的民宿,比如在房間內沒有廚房,雖然四樓有公共廚房,但我也沒辦法去那里做個壽喜燒之類的。我問了群里住過民宿的大佬說,民宿也不需要垃圾分類,因為交的費用里也包含分類的錢,不過也有大佬說遇到房間內有四個垃圾桶,需要簡單分類下。但是房間內有廚房代表著可以在晚上去超市買打折的牛肉,打折的壽司,這樣吃一頓性價比很高,品質也會比你去飯店吃的更好。

    西瓜卡是日本旅程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比如看下圖,是可以visa銀行卡,可以西瓜卡,可以蘋果pay,可以微信支付,那個alipay不知道下面那行字是什么不確定能不能用支付寶。有關蘋果pay很多情況也是不成功,國內的賬號要求只能綁定帶銀聯的銀行卡,而日本的支付方式是visa,所以如果你的蘋果pay綁定的全是銀聯卡,沒有visa支付方式,這種情況就是支付失敗。

    再或者下圖,這個支付方式多了好多,可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了,開心,但其他的都不認識,據我所知,你也注冊不了,就別研究了。

    paypay是軟銀的,所以有一部分支付寶掃碼付款,重點提示是【一部分】,店家開通了paypay與支付寶聯合支付那就是可以,你可千萬別欠欠的告訴店家paypay可以用支付寶掃碼,有的店家根本不懂這些,你沒付款成功算你走運,你要是付成功了,店家不會看你的付款信息你就爽了。另外line pay也比較流行,如果你之前看過我香港攻略的文章,在香港注冊了line,并開通了pay,到這里就可以使用了,不過如果你已經回國還想注冊就別想了,注冊不了。

    然后說說西瓜卡的充值方式,iphone手機錢包開通西瓜卡,我的方式是先注冊一個日區的apple id,然后把apple store登陸新ID,再下載一個西瓜卡的APP(suica),不用注冊,打開看一下就行。然后打開蘋果錢包,添加一個西瓜卡。添加之后充值先選1000日幣試試,銀聯卡可以,visa卡也行,是自動實時匯率去充值,如果1000日幣成功了,基本就不會有問題了,可以繼續充值。如果1000日幣失敗了,就等一段時間,有的小伙伴說會自動退回,時間比較長,可能是一個月。我這個步驟雖然比較繁瑣,但都不是困難的事兒,我自己也不知道哪步是關鍵,我只是知道一次充值成功。有的小伙伴說,我不是iphone,我的建議是換個iphone去旅游。有的小伙伴說我不想換iphone,據說華為也有西瓜卡錢包,但可參考數據太少,不太清楚使用效果。

    如果你想買各種的票卷,比如說大阪機場的HARUKA車票,比如大阪城門票,比如各種一日券二日券,都可以去klook與kkday看看,兩個網站非常相似,售賣的內容也基本一致,但我要推薦一個更牛的網站,就是agoda。

    對,就是定酒店那個agoda,agoda賣票卷的功能剛上線,我判斷agoda用的是kkday的渠道,但是agoda比kkday還便宜,我不知道這種優惠政策能持續多久,能便宜幾塊是幾塊。下面拿HARUKA機場到京都的線路來舉例下對比下。此外還有貨幣選擇,如果你選擇人民幣,使用銀行卡支付的就是人民幣,如果你選擇的是日幣,就是使用銀行卡支付的日幣,匯率是銀行卡自身提供的匯率。

    【agoda】

    【kkday】

    【klook】

    日本的插座是雙孔,兼容國內的雙孔插頭,電壓是110V。

    有的文章說日本還有下圖這種三孔的,在我的旅程中,一個都沒看見過,所以請不要考慮這種三孔的。

    要解決用電問題,最方便的就是帶變壓功能的旅行插頭,比如摩米士這款可以插在100-250V之間所有的插座上,最終都會輸出和國內一樣的220V電壓(USB口按照手機的電壓來輸出),有了這個你就相當于直接變身國內,想帶啥帶啥,啥也不用考慮,都接到變壓旅行插頭上就沒問題。

    如果你覺得帶變壓的設備太貴,沒必要買那么貴的,也可以買個不變壓的旅行插頭。不變壓的旅行插頭可便宜多了,這種旅行插頭只是改變形狀,輸入的電壓是沒有變化的,所以輸出的也會是110V電壓。

    如果你想要帶一個三孔插排,這樣國內的三孔插排就可以用上了,你也需要看一下插排背面的參數,比如我這個插排后面寫了2500W MAX,10A,250V~。啥意思?最高只能提供2500W功率,最高提供10A的電流,最高能承受250V電壓(波浪線代表交流電),最后這一句比較重要,說明100V的日本電壓可以用,220V的中國電壓也可以用。所以這個插排帶出國是可以的,但同樣要強調的,插排沒有變壓功能,輸入的是110V,輸出也是110V,插排帶出門只提供擴展插孔的作用,沒有變壓的功能。

    有的小伙伴會問,那你帶個插排有啥用,國內帶的風筒能用嗎?國內帶的燒水壺能用嗎?這要看你使用的電器額定電壓是多少,如果你帶的電器上寫著220V,就代表著這個電器只能在220V的環境下使用(比如下圖)。如果而如果寫的是100V-240V,則說明是寬幅電壓,就是100-240V電壓的環境都可以。

    所以到這里,我們還是要買個變壓器嗎?不用,我們的手機充電器,就是個變壓器。比如我的摩米士100W充電器上面寫著

    輸入:100V-240V

    輸出:5v-3A,9V-2.2A,12V-1.6A

    所以這個充電器,就是一個寬幅變壓器,無論吃進去的是110V的日本電壓,還是220V的中國電壓,都會吐出適合手機的5V、9V、12V電壓。

    如果你根本沒那么多充電需求,就只是充個手機,可能轉換器也不用買,插排也不用帶,只要看看自己手機的充電器是不是【寬幅的】雙口插頭的充電器就行。

    護照原件、護照與身份證復印件、手機電子存檔(手機里最好有電子檔存檔,身份證不用帶,用不上丟了還麻煩)

    買保險(有必要,不出意外皆大歡喜。)

    住宿、門票行程單(如果有最好打印日語的,實在沒有打印英語的)

    電話卡(之后有章節會詳細講)

    日元(前面說過,要換)

    銀行卡(帶不帶都可以,有了西瓜卡與支付寶,帶一些現金就夠用,大概率不會有必須刷卡或者必須取現金的情況)

    搓澡巾(我帶了,但沒用上,溫泉章節也會詳講)

    垃圾袋(可以帶個帆布兜,街上垃圾桶很少,街上垃圾桶也不是隨便扔的,需要帶回酒店,平時買點東西也可以用)

    零錢袋(有必要,日幣零錢很多,各種找零)

    一次性雨衣(如果夏天去游樂園玩水相關的項目也許會用到,真的下雨不如買把傘,500日幣)

    雨傘(沒必要,買個雨傘才500日幣,帶了還占地方)

    便攜洗腳桶(沒必要,所有酒店都有浴缸)

    運動鞋(日本不是東南亞那種度假城市,大部分還是需要走的,建議穿舒服的鞋)

    轉換器(前面講過)

    充電器(前面講過,如果不買帶變壓的轉換器,就要帶寬幅的充電器)

    充電寶(有必要,導航很費電)

    水杯(我帶了,但用處不大)

    防曬(自行判斷)

    精算所:自助付款機。

    兩替:換錢,換日幣。

    無料:免費。

    放題:自助,日本自助特別細致,肉自助是肉自助,加上飲料自助就是另一個價,酒自助就還要加錢。

    替玉:拉面店會看見,加的面叫替玉。

    湯:熱水。

    大根:白蘿卜。

    人參:胡蘿卜。

    燒鳥:烤雞肉串。

    海老:蝦。

    入稅:含稅價格。

    拔稅:退稅后價格。

    12天雙人所有花費20322.95元,含三年簽證,含機酒,含環球影城,含買回來的東西。

    我大概算了一下,機酒簽證占了一半,剩余占了另一半。我這個消費量中規中矩吧,我簽證辦貴了;我是櫻花季去的,因為酒店提前定的早,并沒有貴太多;我只在關西旅行,相比東京物價會低一些;機票定的便宜;買的東西不多;去環球影城趕上春假,人流與票價都是最高點;晚飯好多次都是超市折扣,省了不少錢。

    彩蛋:

    每篇文章結尾都寫一寫彩蛋,沒什么用,看一樂。

    日本古代信佛完全是因為隔壁中國信佛,特別像有些人看小地瓜上推薦的景點就一定要去打卡一樣,完全是因為對中國大國的崇拜之情,說白了,跟風。

    日本皇室最早的古都是在奈良,后來因為早良親王的怨靈作祟才搬家到京都,當時確實很嚴重,皇室里各種離奇去世,奈良城內也發洪水鬧瘟疫,所以才鐵了心要遷都京都。

    建京都的時候是按照長安的布局復制來的,起名也是復制粘貼,京都左邊叫長安城,右邊叫洛陽城。所以后來戰國時期織田信長要去京都面見天皇這個行為叫上洛。

    京都的建筑也不是一直留到現在的,都是木質的哪能一直留得下,特別怕著火,好在燒毀了也會重建,近代薩摩藩與長州藩在京都打仗,一把火燒了半個京都,后來連天皇都住不下去了,都燒光了,找個理由跑東京去就再也沒回來。

    出去旅游上網是個大問題,去日本旅游可以選流量卡、wifi機、esim。wifi機需要兩人經常綁定在一起,esim我國行手機不支持,第一次去還是想穩妥一些,就決定買流量卡。

    一,這么多手機卡到底什么區別?

    二,境外買卡信號更好?

    三,整理信息

    四,IIJ與億點鏈接實測

    五,在日本能買到的卡

    六,待續

    日本三大運營商,softbank,docomo,au。這個知識點知道一下就好。

    你在淘寶買的大部分電話卡都是這兩家的,【億點連接】與【joytel】。億點是一家北京公司,joytel是一家香港公司。

    先說億點卡,你買到的卡大概是下圖這樣的,卡外觀什么樣不重要,因為億點是購買的各大運營商的流量池,你選docomo也有,選softbank也有。docomo用的是iij與docomo合作的流量,softbank用的就是softbank的流量,現在的億點已經發展到如果你已經在日本,覺得購買的流量信號不好,可以用酒店wifi與客服聯絡換運營商,甚至你回國之后下次旅游再去別的國家也可以繼續用這張卡,找客服買個新的套餐就好了,我感覺億點特別像一個實體的esim。還有,用億點卡發微博定位是在日本。

    joytel是一家香港公司,邏輯與億點連接很像,同樣是選docomo也有,選softbank也有,但Joytel沒有億點那么智能,下圖一是SoftBank的,下圖二是docomo的,據說還有圖三的種類,但我沒看見評論有過實體卡圖片,據說JOYTEL是從臺灣公司手里買的漫游數據,所以你就好像拿這一張臺灣卡在日本漫游,發微博也會定位在臺灣,有的小伙伴說因為定位臺灣所以慢,我想應該是心理作用,或者那個位置根本就信號不好,邏輯上來應該與億點是同樣的體驗,只是身份認證的時候會定位臺灣,就好像你在坐火車,車速不會因為你出示的車票是繁體字而變慢,車速只與當地的建設相關。

    是docomo與IIJ合作的卡,這張卡屬于虛擬運營商,網絡帶寬由所有租客共享,你看到所有提供docomo服務的卡都來自這個服務商,我猜是整個日本只有IIJ&docomo有權向外出售流量池。我猜測,實際上你買的億點或者Joytel的docomo卡都是這個卡,只是外形不一樣,億點有技術直接通過網絡下載到實體sim卡里,Joytel就是直接把卡換了個新皮膚。

    你可以看一下上圖中手機卡上貼的APN,下圖是JAL(日本航空)網站賣的電話卡,可以看到我畫框的APN與上圖是一樣的,說明這張卡就是IIJ的卡。而后面兩張分別是3HK的卡,lightpocket的卡。

    淘寶有這樣一張卡,上面標識了IIJ,也說明了是docomo的卡,但左上角還有joytel的標識,所以這張卡是什么卡?

    答案:是joytel店鋪賣的docomo與IIJ合作的卡,由docomo提供流量服務。

    說是Softbank原生卡,甚至還有評論說可以在Softbank查詢使用流量,但使用的數據太少了,評論也沒有留下什么可以參考的信息,大概就下圖這種狀態吧。

    有很多小伙伴說去香港深水鋪買電話卡,或者日本機場買的電話卡說信號更好,看看有什么區別,比如說深水鋪這個叫純日系的卡,實際上就是IIJ卡,上一章的3沒什么區別。

    下圖這個貓卡同樣是IIJ的卡。

    左邊下圖左邊是泰國漫游卡,也就是泰國類似億點連接的卡,右邊是joytel的卡

    下圖香港3HK的漫游卡,使用的是AU & KDDI的線路

    下圖這個卡評論太少,和億點,3HK應該差不多,采購了KDDI與softbank的流量池。

    現在差不多可以梳理下信息了,目前有四種形式,排名不分先后。

    1,日本運行商下場服務

    比如docomo想掙游客使用流量的錢,但是企業內流程繁瑣,想把流量單獨to c的模式賣給游客,還不提供手機號太麻煩,就與IIJ來合作,docomo只出流量,剩下的事兒IIJ來做。

    2,去運營商買流量,寫入自家的sim卡

    外國有公司甲想買流量,docomo沒有權限把流量直接賣給外國公司,所以就只能把IIJ推薦給外國公司甲,外國公司甲買了好多IIJ的卡,換個皮膚出售賣給外國游客。(或者是買到流量池,自行拆分出售給外國游客)

    3,運營商之間合作

    外國運營商想與日本運營商合作,就比如中國聯通賣日本的漫游流量包,還有比如3HK是香港運營商,都是出境漫游的服務。

    4,日本運營商不賣,找有日本流量的去買

    外國公司乙想買流量,但是沒有接恰的中間人,就只能去找有流量的外國公司甲,轉包一下賣給游客。再或者找有流量的運營商購買,轉包出售。比如joytel找臺灣運營商買的漫游,或者日本機場賣卡是3HK的卡,這里的外國公司乙就是日本機場,區別是日本機場不是外國的,但也要去香港3hk買,為啥?因為方便。

    總結

    我分析的幾種合作模式,但是實際上并沒辦法對應到那些電話卡上,就拿億點來舉例,你怎么知道億點不是買了IIJ的卡直接提取出數據復制到他們卡里再售賣,還是億點購買的與IIJ有合作的公司的流量池,自行拆分?判斷不出來。你又怎么知道號稱原生白卡的docomo卡不是復制來的,畢竟億點的卡也是來自IIJ與docomo。而且以我實際的體驗,在關西地區,億點的softbank卡要好于docomo白卡,根本的邏輯應該是在我的行程中,softbank的覆蓋要好于docomo,所以我建議各位就不要去糾結原生不原生了,無論是香港買的還是淘寶買的都沒有區別,最影響體驗的還是所在地的基站覆蓋與手機型號。比如說京都嵐山那個地方,肯定信號不好啊(但車站有wifi),如果你再用的五六年前的國產手機,天線技術都過時了,支持的頻率也不全啊,信號不好也沒什么可詬病的。

    最后我買了下圖兩張卡,我的想法是在行程中都測一測速度,看看有什么區別,億點買的是softbank的,另一張是docomo與IIJ合作的原生白卡。

    這里要提示一點,docomo這張卡在日本的信號顯示是特別的,滿格是灰色,如果灰色都沒有才是沒信號,我剛到日本換上手機卡,開關飛行模式好幾次,反復填寫APN,實際上這樣信號就是滿格的,是可以流暢上網的。

    我用的是iphone14PM,老婆用的是iphone13P,我認為用Iphone做測試是最合理的,畢竟是全球支持頻段最全的手機,至少可以排除一些不涉及海外市場的國產手機數據不全或者天線之類的問題。在我的行程內都做了信號測試,大部分情況,兩個手機都可以上網,但還有很多情況是手機完全沒網的狀態,主要就發生在docomo原生卡上,比如在大阪環球影城的龍餐廳內,比如在神戶三宮的某個餐廳內,又或者嵐山的某些地方,docomo原生卡是完全沒有數據的,而億點連接的softbank卡則只有在奈良有過一點問題,我看到有人說大城市docomo覆蓋好,小地區softbank也能有覆蓋,我無從判斷,就我的旅程而言,softbank會好一些。

    所以我覺得不要迷信原生卡,更重要的是基站的覆蓋范圍與手機本身,我原以為docomo白卡的體驗會完勝,結果幾次的全無信號讓我知道,【原生卡】三個字就只是一種溢價手段而已,實際上除了幾次沒信號的場景,兩者體感上差別并不大。

    有人說在機場或者日本國內買的卡信號更好,從邏輯上講不可能,因為也都是一樣的卡,全日本就只有幾個流量上貨渠道,兜兜轉轉其實還都是一樣的東西,只是看這個流量轉了幾手而已,但流量誒,轉幾手又有什么區別。

    下圖這些卡都是IIJ與docomo合作的卡,我看到同樣的APN。

    彩蛋:

    本文解讀了日本流量卡的背后邏輯,但有一項內容沒有測試,就是能否開熱點,有的時候某張電話卡沒有信號了,能否用另外一張電話卡開熱點來使用也是很常見的場景,但很可惜,我本次行程沒有測試,各位有需求的關注下購物評論下的內容吧。

    另外需要注意的,到了境外環境,一部分遠程控制會失效,DDNS的路由器或者NAS登陸是可以實現的,但遠程控制PC之類的軟件,比如向日葵、todesk等會失效,至于微軟遠程控制的RDP與rustdesk部署在本地服務器的情況我沒有測試到(出國前網絡有些問題就一直沒修),所以有遠程控需求的話,請提前準備。

    最后放個照片吧,逛街時拍到的。

    一,VJW填寫教程

    1,創建賬號

    2,登陸本人信息

    3,登記入境信息

    4,入境審查及海關申報

    二,入境實操

    (1).入境審查

    (2).海關申報

    三,退稅&免稅二維碼

    1,有關退稅

    2,別忘使用優惠券

    四,待續

    郵箱注冊,進入之后會提示你是否要多重身份驗證,這里建議選否。

    看一下,如果選【是】會多麻煩,需要記錄一個密鑰或者二維碼,才可以登陸,所以上一步建議選否。

    點擊【本人信息】

    我們當然沒有日本護照,也沒有在留證,都是選否。免稅QR碼需要入境之后辦理,這里暫時選否。

    下一步是要拍攝護照照片,所以建議使用手機操作,如果你懶得拍攝護照,手動填入也可以。區別是下一步有一個臉部照片是拍攝的護照上的照片,這個照片之后免稅的時候會用到,如果你完全不想免稅也可以不拍。

    如果是攝像頭獲取,下圖個人信息就都自動填入了,自動填入的情況,最好也對照一下,別有錯誤。

    個人信息之后是一些基礎信息。

    這一頁添完,是一個確認頁面。

    這里會問你是否需要申請VISA,VISA在這個語境下就是簽證的意思,大陸人前往日本是需要簽證的,所以如果已經添到這一步了,應該是一定有日本簽證了。

    因為你一定有日本簽證,這里選擇【是】,如果選【否】會跳轉到日本外務省對于外國人申請簽證的介紹頁面。到此你的個人信息頁面就算填寫完畢了。

    下面填寫入境信息,點擊【新登陸入境預定】

    選擇【引用申請VISA時的信息】

    這里需要填寫日本簽證上下圖中的代碼,要求區分大小寫。

    邏輯上應該是可以引用一些簽證上的信息,實際上除了可以停留的時間以外,什么信息都獲取不到。所以上一步引用不引用區別不大。

    如果你填寫了信息,提示編號有誤也不用擔心,手填唄。

    這里填寫的信息是具體到你這次旅行的信息,什么時候入境,從哪里出發之類的。最后兩行其實就是拆分了你的航班號,一般來說航班號有六位,前兩位是航空公司名稱,后四位是航班號。

    之后填寫地址,找到你預定的酒店,看地址信息,最后有七位數是郵編,填寫右邊之后就能把地址信息自動帶入。然后你再填上酒店的英文名稱,電話添自己國內的86手機號,或者添酒店的電話也可以。

    完成信息錄入之后,再次審核一遍,點擊【登陸預定】

    之后就可以【返回主畫面】了

    如果你看過任何講日本入境的文章,一定會知道添這個表就是為了獲取一個二維碼入境用,而下面這一步就可以獲取二維碼了。完成上一步,會多了一個旅程記錄,點擊這個進入。

    點擊【入境審查及海關申報】

    這里點擊下一步。

    第一頁的基本信息與第二頁的住宿信息都是自動帶入的,簡單檢查一遍就可以。

    第三頁開始需要填寫了,入境目的填寫旅游,停留天數按照你自己的行程來填。

    之后就是各種提問事項,大概有接近10頁,一律添否。

    最后還是會有一個總結頁,勾選確認,點擊登陸。

    完成登陸后跳出頁面,提示跳回入境頁面,在這里有一個【電子版入境審查及海關申報方法實例】,說白了就是講入境二維碼如何使用,可以點開看一看,不看也沒關系,我之后會講。

    完成申報之后,右下角會顯示【已登錄】,也會有一個【顯示QR碼】的頁面,可以入境日本前點開二維碼,截圖保存一下。到此填寫過程就算完事兒了,再之后就快進到你入境那天了。

    下飛機后換上日本手機卡,連接上日本網絡,打開網頁,點擊你創建的行程

    點擊【顯示QR碼】,截圖。

    這個二維碼兩個場景會用到,

    一個是下飛機后錄入指紋人臉給你貼免稅二維碼的環節。

    一個是你拿到托運行李箱之后海關申報的環節。

    下面開始具體描述,下了飛機,跟著人流向前走,會有一個類似下圖這種場景的排隊地方(此時你還沒有取托運行李),上面有各種屏幕,拿著護照跟著人流先到側面的機器上錄入【雙手食指指紋與人臉】,繼續排隊到這些屏幕下方,會有入境工作人員服務你,這時候需要提供【護照與入境二維碼】(有的人還會再提供一次指紋,不知道什么區別),入境工作人員會給你貼一個【免稅二維碼】在護照上,這個二維碼上面也會有入境的時間。

    以上這段流程就是入境審查,是所有流程里最耗時間的。

    然后再跟著人流你會看到自己托運的行李箱,因為剛才入境審查排隊時間過長,此時行李箱已經擺出來了,拿著就走。繼續向前走是海關申報,一大排,看到這個告示牌還需要繼續向前走。

    然后你會來到一個機器面前,還是需要提供剛才的二維碼與護照,機器上有中文,按照提示操作就行,下圖說會拍攝臉部照片,就是機器自動拍攝的。完成操作之后,拖著行李直接走過旁邊的關卡就行,不需要經過任何檢查,不需要經過電子掃描,直接過,工作人員也不會攔你,因為你申報的就是什么違禁品都沒帶,之后你就出關了。整個流程還是比較簡單的,然后還需要坐一個小火車才能到你在其它關西機場攻略里看到的那個長長的大廳,看到羅森就走它背后的滾梯,上樓左走就是JR火車大廳,該買票買票,該換票換票,本文就不贅述了。

    在日本有這個標識的門店都是可以退稅的,要求是一天的單店消費達到5000日元(250人民幣),就可以退消費稅,一般商品退10%,消耗品退8%,一般商品在日本境內即可拆封使用,消耗品會在門店里封到一個袋子里,回國之后才能拆封。我看很多攻略說是按照含稅的價格去消費,然后去商場的幾樓有退稅柜臺,到那里去退稅(也許比較大的商場,不同門店消費的時候是這樣操作的)。我本次形成消費的門店都較小,退稅的行為都是直接在繳費時候折扣掉了。

    一般商品:服飾,3C,家電,鐘表,運動。

    消耗品:食品,美妝,健康食品,煙酒。

    價簽也要會看,【稅拔】就是不含稅的價格,【稅入】就是含稅價格。

    退稅的時候掏出護照,找到【上陸許可】那一頁,從上到下分別是你可以留到哪天(一般都是按照入境30天算),入境的日期,下面是二維碼,退稅的時候都是刷的這一頁。

    如果你害怕護照忘帶落在酒店了,也可以用visit japan web這個網站,按照下圖操作,掃描一下護照上的二維碼就可以,我看有的攻略說還是護照好用,實際上這兩個二維碼完全一樣,只是你消費的時候店家會問你幾號入境,記住這點就行,其他完全沒有區別,這樣你就不用帶護照了。

    如果你去松本清、大國藥妝、BIC、唐吉歌德之類的地方,都是有優惠券的,具體的券我就不提供了,直接小地瓜或者百度找一下就行,到處都是。

    彩蛋:

    我本次行程安排了一次奈良,奈良公園特別大,也沒有把門的,所以經常會看到鹿上馬路了,我住的地方是緊挨著奈良公園的民宿,開窗戶就能看到小鹿,特別可愛。

    我是春天去的,小鹿們正在退毛,相當于把一身羽絨服脫下的狀態,我看到了烏鴉在薅小鹿的羊毛,薅的好嚴重,站在鹿身上薅,后來我才知道烏鴉是用這些鹿毛做窩的。

    有的鹿看到鹿餅真的會敬禮,有時候也挺瘋的,會咬衣服。

    一,日本的地鐵與火車混亂

    二,邏輯梳理

    三,有關車費與支付方式

    四,公交

    五,有關導航

    六,周游券

    七,待續

    在中國我們習慣了城市內在地下交通的有軌電車叫【地鐵】,在城市內地上運行的軌道交通叫【輕軌】,在城市之間運行的地上鐵路叫【火車】,這三者分屬不同運營機構,運行不同的線路。而在日本可能你會混亂一陣子,因為日本的有軌交通的邏輯是與中國不同的,比如說你在同一個火車站的同一個站臺上會看到跨城的火車與市內運行的地鐵;坐著坐著地鐵,你會發現地鐵跑到地面上了,甚至跨到高架橋上成為了輕軌;甚至你也會看到從A城到B城,居然有不同的【火車】可以選擇,票價也不一樣,運營的公司不一樣,路線也不一樣。

    先說跨城的火車的邏輯:

    日本原來是有國有鐵路的,就是JR鐵路,類似中國的12306,后來被拆分成東日本JR,西日本JR,這些不重要,雖然被拆分還是可以理解為民營化運營的12306,至于【新干線】只是JR貫通全國的幾條高鐵線路而已。

    然后是【私鐵】這個詞,是私營鐵路,一般規模不會太大,比如一般在大阪的私鐵就只會輻射到關西附近,再遠就不去了。假設你在中國東三省建了除12306以外的一條鐵路,這個就算是東三省私鐵。這里以【阪神電鐵】舉例,看名字就是以大阪與神戶為中心延伸周邊的火車線路,看路線(下圖)可以知道一共就兩條線,一條主線從姬路過神戶,到大阪延伸到奈良,再多一條分支跨到大阪梅田。一共就兩條線也能叫火車?是的,在日本一共兩條線就是一條私鐵,而且這種私鐵有很多,關西周邊就有【阪急】【阪神】【京阪】【近鐵】【南海電鐵】,而且這些全都是一兩條主線的小規模火車系統。

    私鐵的運營策略和JR的運營策略是不同的,因為沒有那么多路線,也就不掌握那么大的客流,所以私鐵必須另辟奇徑,打組合拳,比如開發旅游景點、開發溫泉項目、開發商業購物中心,而城市到這些項目的路徑由這些私鐵來打通,比如神戶到有馬溫泉的行程,就是先坐市營地鐵到谷上,然后再坐神戶電鐵(神戶的私鐵)到有馬溫泉,而神戶電鐵隸屬于阪急阪神東寶集團,所以這條線路你完全可以使用阪神或者阪急一日券,到了有馬溫泉的太閣之湯,太閣之湯也是這個集團開發的。

    有關私鐵,尤其要強調【近鐵】這個詞,近鐵我原本以為是大城市附近的鐵路,可能是圍繞大城市運行的一種模式,走差異化路線的鐵路。其實近鐵的全名是【近畿日本鐵道】,而近畿的意思是京都附近的區域,近畿算是一個古代以京都為經濟政治中心時候使用的詞,到現代則是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的說法取代了近畿地區的說法。所以近鐵是指的在近畿運營的一家私鐵公司,而不是像【私鐵】一樣的詞。

    因為有太多的公司,太多的線路,加上還有市營地鐵,大城市的交通就會非常混亂……額……混亂這個詞用的不好,應該是非常復雜,非常非常復雜,下圖是大阪梅田,這里聚集了若干條JR,若干條市營地鐵,三條的阪急,一條阪神。重點是你目之所及所有黃色區域都有地下,超大的地下廣場,四通八達,又不知道通向哪里,到處都是路,就代表著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

    而且你會發現,JR與地鐵用的是同一個閘機,地鐵與私鐵用的是另一個閘機,這也就代表著,如果你買了私鐵一日券,是不能從JR的閘機入站的,要找到私鐵與地鐵的閘機入站,但進到火車站里之后,你發現只要進入這個超大的站,你能坐JR,能坐本地地鐵,也能坐私鐵,(當然我只是說你能坐,但實際上你拿著私鐵一日券,是不能從JR的閘機出站的。)我知道我表達的有點混亂,那是因為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你在中國坐火車,無論這個站有多大,你都要出火車站的閘機,各種繞,到地鐵站的閘機,進入然后坐地鐵。在日本則是你火車轉地鐵,甚至有可能不用出站,直接按路線走就行了,再極端的情況,你左邊地鐵出站,直接到對面去坐火車,對面的車并不是反方向的地鐵,而是完全另外一條線。也就是說有的時候地鐵與火車用的是同一條軌道,同一個停靠點。而我這里說的才只是大阪,如果是東京的新宿或澀谷,復雜程度將會再高一個數量級。

    所以,日本交通真的是非常費腦細胞,你會走著走著就開始擔心自己怎么還沒出站,是不是走錯了,你會不停的分辨不同的指示牌,因為線路太多了,也會怕坐錯方向。說到這里只是給大家打個預防針,實際上我本次關西旅行唯一遇到這種巨大的地鐵火車站也只有大阪梅田,其他關西城市的規模完全不用擔心,復雜度也沒那么高,只要認真一些,留心一些指示,是不會坐錯車的,也要告訴自己的另一半,出來旅游,要有耐心,走慢一點,自己看一看,不要著急,不要生氣。還有當你看到別人因為復雜的交通而阻礙你上車時,不要那么焦躁,給別人一些包容,因為幾天前,你可能就是那個被復雜交通困擾阻礙別人上車的人。

    一般來說公交與地鐵都是固定價格,比如公交一上一下,不管幾站都是200多日幣,地鐵是按照幾站算錢的。所以規劃一趟行程,最省錢的辦法就是少更換交通工具,公交少換乘。支付方式放慢地鐵入站出站,或者公交都可以用刷iphone的西瓜卡,如果沒有iphone咋辦?我不會建議你去買實體西瓜卡或關西的icoca卡,因為日本前一陣子ic卡稀缺,西瓜卡徹底停辦了,最近好像說是又恢復了,也是只有幾個關東大站有提供;iphone開通icoca卡好像充值還有點麻煩。所以我的建議,一定要iphone的西瓜卡,沒有iphone就搞個iphone,就是不想搞iphone那就別去了,會麻煩很多。iphone西瓜卡是日本旅程中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僅次于現金支付。

    這里就要聊到日本的收費方式了,JR火車分三類,普通列車就只要車票就可以了。特快列車與新干線列車除了車票還要一個特快票(或者說是座位票)。

    有的小伙伴可能要懵了,咋這么多票,我哪知道哪列火車要不要買第二張特快票?先講為什么會有一個特快票,日本早期技術也不夠先進,全都是慢車,站站都停,后來技術提升換了更快的列車,但怎么加價才讓乘客不反感呢?就是多賣一張加速的票,所以你坐新干線或者特快列車就要用兩張票,一張原本的車票,這個票價與原本這個線路慢車的票價是一樣的;一張特快票,也就算是加速票,同時也有選座(或者不選座)的功能;選座就是【指定席】,隨便坐就是【自由席】。

    那如何知道我這趟車是不是要買第二張特快票的列車呢?我說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蘋果地圖】。我同時查詢了關西機場到京都站的HARUKA特快列車的導航,下圖左邊是蘋果地圖,標識出了1910日幣的車票與1020日幣的指定席的價格,而谷歌地圖只是標識了2930日幣的價格。所以用蘋果地圖看價格的情況下,是可以知道是不是有特快票的。有時候,導航還真的需要兩個軟件一起用。

    剩下的車,就全都是不需要買第二種票的了,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出門導航請嚴格按照導航上車,幾點幾分的車,錯了就不要上,因為有的車叫普通,站站都停;有的車叫準急或者快速,雖然不需要第二張票,但這輛車可能只停大站。同樣是一個車號你上了車,也許到了你要下車的站,就越過去了。如果你嚴格按照谷歌地圖的車次指示上車,則完全不需要關心這些,有關導航后邊我會更詳細的講。

    另外提一嘴,剛才舉例大阪機場到京都2930日幣HARUKA特快列車的價格是給日本本國人用的,對于外國人有優惠,無論是klook或是kkday或是agoda都會便宜接近900日幣,換票的時候需要掃描外國護照,具體內容小地瓜吧,這里我就不講了。

    公交車也是重要的交通方式,比如京都這種規模不是那么龐大的城市,公交巴士系統會更加靈活。在京都坐一次公交大概是230日幣,后門上車,前門下車,上車不用付款,下車時候再付款。如果你有座位,到站再起身,不要著急,司機通過后視鏡能看到車內的情況,只要看到有人往前走都不會著急關門,就算你走的慢,車上的人也不會催促你,不用有心里壓力,反而是在車輛行駛的時候最好不要在車上移動,因為可能會造成步行不穩。如果你坐在雙排座位外手,里面的乘客要走出來時,請起身把過道徹底讓出,讓里側的顧客可以暢行通過。這些算是坐公交車的潛規則,實際上也沒人會要求你這樣做,只是我公交車上的一些觀察。到了下車付款時,如果你使用iphone西瓜卡,刷卡看到手機上打勾即是完成付款。如果使用現金付款,車上的付款機器有自動找零的功能,比如你投入一千紙幣,撥動退款撥紐,會自動找零,或者你投入3個100硬幣,也會自動找零70元。如果你是用的是巴士一日券,首次使用需要插入相應的插口,機器會自動打上日期,之后再乘車一日券給司機看一眼背后的日期即可。

    總之不用擔心與司機溝通,日本的司機工作的一部分也包含幫助顧客付款,看到你是外國人也會比較包容的指示。我本次旅行的幾個城市基本都坐了公交,價格也都是200多日幣,也都是后門上車,前門下車,支持西瓜卡和自動找零,區別是有的公交車(比如神戶)上車也需要刷卡(手機顯示行程中,還未付款),下車也需要刷卡(此時才付款)。

    再說一些小細節,沒什么用,但很有趣。 1,公交車到站的時候會自動向左傾斜方便顧客上下車,雖然幅度非常小,但確實是傾斜的,等客人都上車了會再度恢復平衡。 2,在等車時發現有的公交站牌有到站提醒功能,比如你要做12路汽車,汽車臨到前,公交站牌會有自動翻板提示,說12路車要到了,這沒什么稀奇的,中國很多地圖也都聯網公交車了,手機上也能提示公交車目前位置,獲得到站信息。重點是日本公交到站提醒的技術原理,在這種實體翻版的公交站牌上會有個小天線,就是用來收公交車的信息的,我想可能是當公交車在這個站牌一定范圍內,公交站牌就可以收到公交車的信號,就證明汽車要入站了。一個前互聯網時代的實現方式,有點復古賽博朋克。 3,如果有坐輪椅的殘疾人要上車,或者推嬰兒車的乘客要上車,司機首先會前門下車走到后門,將離著后門最近的座位這疊起來,留出一大片空間,然后到后門把折疊板放下,形成一個坡道,然后由司機把輪椅推上車,放好位置后讓殘疾人可以右手握住把手的情況下,再回到司機的位置開車。這些全都是司機的工作,不需要其它乘客幫忙。至于殘疾人如何下車付款,這些我沒有觀察到。

    出門旅行導航是最重要的,我本次旅行主要就是使用google地圖與蘋果地圖,我感覺是這兩個地圖都很有用。google有中文與日語,而蘋果地圖有英文。到這里就要講講如何看日本的站牌了。

    在站牌上其實有三套語言體系:漢字、平假名、英語。

    到這里就要說一下歷史了,古代日本是有語言,沒有文字的,但隔壁的文明古國中國是有文字的。所以中國的文字就漂洋過海傳到了日本,但一個跨越了海洋國家傳過來的信息,只有文字沒有語音,所以日本人就只能研究一套拼音,把日本的語言與漢字對應起來,這個就是平假名。這就特別類似我們小時候學英語,在英語上寫漢字作為標音是一樣的。

    好了,我們知道平假名就是漢字的拼音了,就拿個站牌舉例,下圖大阪站,大阪兩個字我們中國人認識,很好辨識,左下角是平假名,給日本人看的拼音,看了平假名就知道怎么讀了。右下角還有個英文,大阪站還好,字母數量不多,但有的站特別特別長,根本記不住咋辦?不用記,站牌上的英文就是英文版的漢語拼音,只不過對應的是日文的發音,也就是說日本有兩套拼音,一套是給不認識漢字的日本人看的(平假名),一套是給不認識日文認識字母的外國人看的(英文拼音),比如大阪日文讀出來是【歐撒咔】Osaka,這你還能不會讀?在中國學過拼音的都會讀吧,【歐撒咔】這個讀音就是大阪的日文發音,現在懂了吧。站牌日文不用看,因為你不會日本拼音;英語看一遍記住發音就行;而且大部分站名還都是漢字的。

    拿一個圖舉例不是那么明顯,看一下下面這些圖吧,都是指示牌包含的信息,這么復雜?其實也不用把所有信息都記住,只要對照導航把關鍵信息都找到就行。

    這里拿京都的【四條烏丸站】舉例,在四條烏丸這個十字路口,有ABCDEFG七個公交站,都叫四條烏丸站,所以他們會用字母分類,比如【四條烏丸E】這個站,上面會寫【西大路四條/松尾橋/久世橋/洛西】,這個是這個線路上所有公交車主要會經過的幾個大站。

    到了公交站找,找到你要上車的站牌也要注意顏色,比如會用203這輛公交車會用紅底色來標識,幾乎20開頭的公交車都是紅色底,這是一個最淺層次的標識,讓你可以快速分辨來車是否正確。但還不夠,有的車輛后邊還有一個豎向的顏色條比如下圖。就比如下圖203這趟車同樣的數字后面就有紅色與黃分,它們的線路是不一樣的,到此是不是開始驚呼日本的交通實在是太復雜了。

    其實說這么復雜就是為了告訴你,用地圖導航的時候,要一模一樣才能上,就是要告訴你,在日本坐地鐵,坐公交要多看,都對上了再上車,數字不對不上,顏色不對不上,方向不對不上,要完全完全一模一樣。

    以大阪站到難波站舉個例子,下圖是蘋果地圖,可以看到站名是英文的,有票價顯示,有停靠站顯示,但都是英文的,坐哪條地鐵線也只是顯示紅色的M,知道從M16坐到M20,建議坐1號車廂(實際這里的意思找1號站臺,對應下面谷歌地圖才能看出來),但是幾點的地鐵與我查詢的時間有偏差,我13:07查的導航,只能顯示14:16的車次。(自己選擇時間才會準。)

    再看看谷歌地圖,首先有漢字站名,坐哪條線也有漢字標識,是御堂筋線,會提示票價,提示1號站臺上車,建議坐9或者7號車廂離出口近,停靠站也都是漢字站牌,具體到車次也非常精準,13:10查詢的信息,甚至有2分鐘之前的車次,對于可選【中百舌鳥】線路或是【天王寺】線路也都有標識。

    這里解釋一下,紅色大寫M的【御堂筋線】在同一條軌道上是有兩條地鐵的,一條比較短,到【天王寺】就停了,另一條比較長,還會再向前走個七站到【中百舌鳥】,所以這兩條線就會以目的地去標識,因為我們查詢的【大阪-難波】坐這兩條線都能達到,所以在谷歌地圖上都會讓你選擇。我也試了從【大阪-中百舌鳥】的情況下,所有只到天王寺的線路就會都被剔除掉。所以在谷歌地圖看來,也許你不需要知道【御堂筋線】有兩條不同目的地地鐵的事情,你需要知道的信息,谷歌地圖才會顯示出來。

    如果你非要知道這兩條線有什么區別,是需要去蘋果地圖看的,在蘋果地圖點擊【更多】,進入到線路里面后,標紅的是你要經過的站名,后面還會提示,這條線還會再走幾個站。

    這個功能大部分情況用不到,我也只是在大阪梅田找不到路的時候發現的,無論是谷歌地圖或者蘋果地圖,豎起手機就會進入AR實景模式,然后在實景上表示出你要走的方向。如果導航時豎起手機沒有這個指示,到設置里開啟一下就行。

    谷歌地圖有個圖釘功能,特別特別好用,當你完成一個路線的搜索后,如果你在導航中想搜索其他路線,可以點擊左下角的【釘住】,然后你該搜索其他路線就去搜索,完成后回到【出行】,剛才釘住的路線就在這里。

    我知道我把日本交通說的很復雜,作為一個外國人到一個地方旅游,最怕走錯路,實際上我上面說的所有東西,你都不用記,你只是知道就可以,因為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信息都會在谷歌地圖上顯示出來,走到哪個車站地圖會指引,到這車站對應的信息地圖會指引,你需要知道的就是放平心態,不要著急,兩個人出去旅游也要安撫對方,看準了信息,再上車,就絕對不會有問題。

    周游券算是比較便宜的券了,也不是絕對便宜,坐的多才劃算。舉個例子,下圖是京都的地鐵巴士一日券,線上沒買的,只有線下賣,成人1100日幣,兒童550日幣。以成人為例,京都公交車是230元,地鐵按照多少站區分票價,最短220元,11km是290元。我們就以公交地鐵都是240元為基準計算,一天要坐五次才回本,而我經歷的情況一般情況在京都一天沒機會坐五次。

    但,京都四條有賣699的巴士一日券,那就很劃算了。(說是2024年3月31日取消)

    取消了的還有實體大阪周游卡二日券,目前的情況是周游卡一日券漲價,二日券取消。(下圖是以前的價格,周游卡與只有景點的樂游卡做對比)

    取而代之的是二維碼形式的大阪樂游卡,只含景點不含交通,購買之后刷二維碼即可游玩。

    相對應的大阪乘車券一日820,二日1500,大阪坐地鐵一次的價格最少是240,因為大阪比較大,一日一次來回有可能出站倒車的情況下,坐個四五次是比較合理的,四次的價格是960,總體算起來還算合理吧,各位可以自行選擇。

    至于什么JR關西鐵路周游卡,JR關西廣域鐵路周游券,之類的跨城幾日券,我建議大家先不著急買,先研究一個大概行程再看你有沒有必要買這跨城的券,誰出門旅游到一個城市不玩幾天,熟悉幾天,天天跨城跑也浪費時間啊,我的建議是先規劃行程,再看看這些跨城周游券有沒有自己用了更省錢的再說。

    彩蛋

    京都算是日本最有規則的城市了,走路要左側通行,電梯要右行左立,車都很慢,連黃燈都不會闖,街道上垃圾桶也少,產生垃圾需要帶回酒店,沒有見過有人在室外抽煙,地面也干凈,衛生間也干凈,在山里寺廟的衛生間也沒有異味,甚至下雨都沒有灰塵,車也不會臟,衛生保持的相當不錯。有個日本電影叫《完美的日子》,得了23年戛納的最佳男主角,講的就是東京的衛生間清潔工的生活,從這個電影我看出了幾點:他們很推崇對于自身情緒穩定的把控,衛生間就只是一天打掃一次,但很徹底,泡澡只泡20分鐘。剛去京都的行程特別緊張,因為買了小食不讓走,在店鋪對面吃完之后要把垃圾還回去才行。有一天晚上去超市買打折的餐食,買了一盒意大利面,看到超市有微波爐與座位,就想著不如在超市吃光好了,剛坐下打開餐食吃一口我就后悔了,垃圾咋辦啊?硬著頭皮吃完后,看到超市居然有洗滌劑刷碗布,需要刷完飯盒再扔垃圾,筷子扔筷子垃圾桶,飯盒扔飯盒垃圾桶。

    本篇就主要講講本次旅程的吃喝部分,包括吃過的牛肉,壽喜鍋、燒鳥、超市幾點打折、牛奶與酸奶的體驗、神戶牛肉體驗如何之類的。

    一,日本飯店不是全天開業的,谷歌地圖找食方便

    二,很多飯店10點才開業,早餐怎么解決?

    三,午餐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四,超市晚餐是王道

    五,我吃過的

    六,待續

    日本飯店不是全天營業的,有從下午五點營業到深夜的,有只提供午餐與晚餐的,當然也有24小時服務的,所以知道飯店什么時候營業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有的攻略會推薦tabelog,說是日本版的大眾點評,如果使用tabelog中文版網頁會少很多內容,同時評論也是日文的,使用起來特別麻煩;如果是日文網頁版用瀏覽器翻譯就還好,可以看到飯店官網信息,提供的套餐,食客評價也會翻譯成中文,也會有食客拍的餐食的照片,此外還會知道是否必須預約才可以進入,支付方式等等。但日版的大眾點評也只是大眾點評,對于地圖的跳轉還是比較麻煩的。所以以我的經驗,還是先用谷歌地圖初步篩選,如果有必要再用tabelog查詢進一步的信息。

    我們就以京都隨便一家飯店來舉例,比如下圖概覽中你可以看到這個飯店是什么價位,目前是否營業中,營業到幾點,評分4.4對于谷歌地圖來說算是蠻高的,同時還要關注評論數量,如果只有幾個評價就沒什么參考價值了,畢竟日本也有很多水軍餐廳。

    點開【概覽】之后可以看到飯店的官網,一般的日本餐廳都會有官網,可以在官網里查看飯店提供的套餐與價格,一般來說這個數據是最準的,以我查詢的情況來說,目前都是價格、套餐可以對應上的。

    谷歌地圖還有營業時間,這個數據很有用,因為有的餐廳可能會在一周之中選擇一個工作日來休息,還有的餐廳下午2點到5點就休息了,日本餐廳的休息是字面意義的休息,是不會看你們就一兩個人就遷就你們進入餐廳的,我已經看過很多次因為還沒有營業,顧客在門外排隊,而店主在玻璃門內看著手表數秒開門的情況了。

    進入官網后可以查看飯店的菜單,比如這家是一個豬排飯店,也會提供魚排。

    有關菜單可能官網提供的不是很直觀,比如這家官網就沒有提供價格,這時候就可以去谷歌地圖的照片里查看,有單獨菜單一項,里面是食客們拍的照片,這個才是最準的,不過要注意看一下拍攝時間,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是幾年前以不漲價為榮的日本了,很多餐廳的菜單都已經更新漲價了,建議找最近的菜單來看。

    另外谷歌地圖比較好的一點是評價都會幫你翻譯,無論是日文,英文,意大利文都會翻譯成中文,雖然有的時候語句不是那么通順,但大概意思總是能理解的。使用谷歌地圖來找食兒的缺點是有些飯店的評價信息不夠多,畢竟日本人都去用tabelog了,外國人用的谷歌地圖很多也都是疫情之后的信息,有點不夠及時性。

    日本早餐其實并不好解決,要么去便利店買三文治,要么去我下面說的幾個類似吉野家的連鎖店。

    連鎖店,店鋪非常多,24小時營業,5點就開始賣早餐,價格便宜,出餐快,電子屏點餐,先吃飯后結賬。

    大部分是24小時營業,也有很多是只提供白天供應,需要注意下營業時間,也是電子屏點單,這家是先結賬。注意,一個套餐出一個票,比如我們點了一個海鮮套餐,一個親子dong,是一起結賬的,但會出兩個小票。

    【35.00346739861419, 135.7697818476692】京都,愛電王,8樓

    日本午餐才是性價比選擇,拿京都的一家鰻魚店舉例。鰻魚飯一般分松竹梅,實際上就是大小份,有的店鋪會寫上分量,比如說有可能【松】是1.5條鰻魚,【竹】是1條之類的,但我說這家鰻魚店沒有寫清楚。

    那看看午餐呢?

    鰻魚與近江牛套餐1880日元

    鰻魚茶泡飯套餐1780日元

    京都風味石烤午餐1500日元

    是不是便宜了很多?不要感覺占便宜,鰻魚分量肯定也會相應減少。哪些飯店有這種便宜的午餐呢?可以通過谷歌地圖跳轉到飯店官網看看,有午餐的話都會寫出來。

    這家鰻魚店有中文菜單,支持支付寶付款,有大眾點評頁面,也算是個網紅餐廳,吃鰻魚飯也會有圖文教程,挺可愛的。

    至于味道,就是鰻魚飯的味道,沒什么特別的,甚至感覺鰻魚不太肥,甚至沒有我在國內吃的肥,量也有點少,大概也就是兩三片的樣子,消費3660日幣(183人民幣)。你知道嗎?我回國后吃了一個130人民幣左右的鰻魚套餐(下圖),鰻魚是一整條(雖然是河鰻),還有兩盤肉,一份牛排,兩個人根本吃不了。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鰻魚生產地,而更多的消費是在日本,所以,鰻魚還是回國吃吧,品質并不差哦。

    因為日本吃飯確實很貴,(雖然拉面,親子dong之類的很便宜,但誰出來旅游要天天吃拉面啊,我要吃肉啊),那晚餐真的推薦大家可以去超市看看,一般大城市的超市8點左右才會打折,從9折開始,能打到6折,甚至到半價。壽司拿回酒店就可以吃,如果是買的意大利面,日本所有的酒店都有微波爐,打一下就行。

    不過作為一個不太了解日本品牌的外國人,想找個規模較大的超市不太容易,你谷歌地圖查詢超市,查supermarket都不太行,能查到是能查到,但是我們中國人認知里的大超市不太好找。我說幾個品牌:Izumiya、Life、KOHYO這幾個都算是大超市,奈良還有個Paket,便宜不便宜另說,大是肯定大的,怎么也是國內沃爾瑪的感覺。至于小地瓜上有名的業務、玉出、LAMU也都是大超市,但大概率遠離市區,不值當跑那么遠的感覺。

    有關支付方式也得說一下,能用西瓜卡的我都用西瓜卡了,但也有不能用的,就只能用現金了,日本這個自動找零系統真是特別發達,你挑完商品,結算人員幫你掃碼,放框里,然后結算你得自己去機器,放紙幣也行,放硬幣也行,全能自動算出來,你就是把所有硬幣一股腦扔進去也行,反正全自動算好給你找零,有的人用這種方法去消耗剩下的零錢,你在公交車上、飯店、便利店也會看到這個自動找零系統,就是有的機器接收的幣種要確認一下,比如有的不接受10日幣。

    下面發一下我上面我提到的大型超市的照片

    不可西瓜卡,可以現金與銀行卡,還有三種我們沒有的支付方式(paypay、linepay、mpay)。

    可以西瓜卡,但好像不便宜。

    【35.02353240216026, 135.7412301672247】

    這是京都的一家燒肉,日本的燒肉,是真正的燒肉,字面意思的【燒】,每桌一個小火爐,里面是燃氣,打開就是明火啊,不像國內是炭火去烤,烤肉篦子也是不換的,烤的時候會給你一塊牛肥肉,烤肉之前就用這個肥肉擦一下,就不粘篦子了,烤肉過程中如果覺得火有點大,可以調小一些。這家有英文菜單(我后面會放照片),我們點了1、4、6、8分別對應牛里脊,什錦牛肉,牛舌,牛腸,這些每一個都一千多日幣,但只有四五片的樣子,四份加一起才夠一盤,這四個加一起要5300日幣(約265元人民幣),所以相比國內真的是不便宜,但確實是好吃,真的特別嫩,這些每一個都推薦,值得試試看。

    因為確實很好吃,我中途加點了一個牛舌刺身,一共好像也就四五片,就是夾一些蔥與黃芥末吃的,實話說,是嫩的,看圖的品質也可以看到與上面6的牛舌不是一個檔次,但,刺身來吃確實爽感不夠明顯,沒有烤肉那么享受。

    這家是一個在居民區里開的飯店,雖然評分很高,但并不是游客眾多的飯店,除了我們全是日本本地人,是那種去吃烤肉都不用點菜,老板就給他們上菜,并會和服務員互相敬酒的本地人。我去的比較早,老板去開門的時候看到我們會點頭致意,點菜的時候有英文菜單,可以翻譯一下,燒肉店基本都是類似的菜單,所以基本了解一下再去其他燒肉店不用翻譯就可以點菜了。

    loin,牛里脊,菲力

    rib,是肋條

    cheek,是臉頰肉,日本叫天肉

    sirloin,西冷,沙朗

    tripe,牛百葉

    intestine,牛腸

    說到牛腸要說一點,你有的時候看到日文菜單,用軟件翻譯,看到翻譯成【荷爾蒙】,這個荷爾蒙其實就是牛內臟,比如牛心、牛肝、牛腸都屬于這個【荷爾蒙】。

    這家屬于那種很平民的好吃,地方不大,價格稍微貴一點點還可以接受,一共花了8000日幣左右(400人民幣),味道是那種吃著很爽,確實比國內的烤肉要嫩,但也到不了吃一口驚為天人的程度,面對著柜臺吃烤肉的體驗也確實很新穎,我們走的時候老板又特別矜持的和我們點頭示意,可以看出來這個店鋪外國人確實不多,外國人的光顧讓老板還是蠻開心的,服務員是那種想照顧我們但又怕影響我們的感覺,只有在我們肉要烤糊了的時候才會拿筷子指導一下。另外要提一點,這家煙非常大,大到我老婆吃到后來滿臉通紅,睜不開眼睛,回酒店一定要用去異味的噴霧噴一下衣服。

    我是特別愛吃烤肉的,也知道日本在培育牛方面世界領先,在沒有地理優勢的情況下能做到這種程度,確實非常厲害。所以還想吃一次,就試了一家燒肉放題,三種不同等級的自助餐,我們點了最便宜的3800日幣/人,又點了兩人飲料暢飲。給大家看看這個菜譜,如果你翻譯一下會看到最后有一行翻譯成【荷爾蒙什錦】,實際上倒數二三四加一起就是這個什錦,因為這些都是內臟。吃了之后發現,肉真的是一般,證明一個事情:放題是真不行,日本也不是所有牛都好,想花少錢吃到超品質的牛肉是不可能的,日本牛肉已經具有非常成熟的價格體系,貴的一定好,便宜的一定不行,不要指望放題,想放題回國放題,日式燒肉不換篦子、明火燒肉的缺陷都在放題肉的品質下更加突出。

    ステーキランド 神戸館

    【34.692987599404724, 135.19173937273194】

    為了吃肉、泡溫泉,行程最后安排了一次神戶旅行,找到這家性價比非常高的神戶牛鐵板燒,這家中午 11:00–14:00營業,人非常多,但翻臺也非常快,如果你去排隊的號排了很長時間,別出去逛,刷一會手機就到你了。午餐有比較劃算的套餐,我點了最后兩行的【神戶牛排午餐150g】與【神戶嫩牛排午餐150g】,兩人一共8000日幣(400人民幣),就肉的品質來說并不好,吃到最后有點柴柴的感覺,感覺像是凍肉,我甚至吃不出來兩個套餐的區別。沖著朝圣的目的吃到的神戶牛也讓我有點失望,就這?和國內的牛排也區別不大啊。

    すき焼きと牛まぶし ももしき

    【34.68366166482204, 135.8287927757663】

    前面一直在說吃肉,好像日本之行,除了京都那個小店的燒肉都不太滿意,其實也不是的,在奈良吃的壽喜燒不錯,為了便宜仍然是午餐去的,點了兩個套餐,一個寫著【均】一個寫著【大盛】,一共花費5500日幣(285人民幣)。到了才發現,【大盛】就是【均】的基礎上多一份肉。

    這肉確實是不錯,雖然一共也就幾片肉,但吃起來非常好,A4的和牛確實不錯。

    店內還有壽喜燒的食用教程,壽喜燒的汁特別少,先沾著生雞蛋吃肉,過程中會慢慢煮透蔬菜,如果汁水太少要燒干了,放入小瓶子里的液體,那個是用來補充壽喜燒的汁水的。

    red rock

    【34.6711653126038, 135.49840043454475】

    這家是連鎖店,京都大阪神戶都有,我去了大阪這家,門口是自動點餐機,有中文菜單,點餐、繳費都是在門口自動完成,用現金能自動找零,還支持支付寶,我們點了【烤牛肉蓋飯】與【牛排蓋飯】,進門把小票給服務員等餐就可以了。味道上中規中矩,因為我們選的都是基礎的牛肉,嫩確實也是嫩的,但也就是牛排飯的感覺,不知道選黑毛和牛會不會好一些。最終消費3100日幣(155人民幣)

    說了五個牛肉了,總結一下,下圖我在超市拍到的:

    日本最好的牛是和牛,也就是培育牛,下圖說的【黑毛和牛】是日本培育和牛其中一種,還包【褐毛和牛】、【短角和牛】和【無角和牛】,所謂神戶牛,其實就是神戶的和牛品質很好,如果是在神戶養的荷斯坦牛邏輯也上也是神戶牛,但絕達不到和牛的品質,神戶只是產地而已,【和牛】才是金字招牌。超市里會貼上【黑毛和牛】的標簽

    品質次之的是黑毛和牛與荷斯坦牛的雜交,叫【黑毛牛】,其實就是培育未達到和牛品質的培育牛,超市里會貼上【黑毛牛】的標簽。

    最差的是荷斯坦牛,他們說是國產牛,實際上荷斯坦根本不是日本國產的,是日本進口的歐洲牛種,這種牛是世界上產奶量最高的的奶牛,原產于德國,但現在基本已經遍布全世界,中國的奶牛也都是荷斯坦,最早同樣進口于歐洲。荷斯坦牛目前已經不需要培育,也就是說不需要持續向外國采購小牛或者,已經可以自行繁殖,這也是荷斯坦牛能全球開花的主要原因。

    其實日本吃肉時間并不長,從古代天皇信佛開始,幾乎全國都不再讓吃肉(不只是牛肉,是除了魚肉什么肉都不吃),甚至到全國吃素,其實邏輯上也很好理解,牛是用來耕種的,把牛吃了,還用啥種地?就這樣素了一千多年到1872終于開始推廣吃牛肉,日本真正的本土牛其實雪花很好,但體型矮小,就開始與北歐大型牛種培育雜交,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百余年的時間,最終保持住了雪花,同時增大的產肉量,成就了現在的和牛。現在澳洲都開始進口日本和牛,用于培育澳洲和牛。所以去日本,請認準和牛,貴是貴一些,但值得,其他的牛和國內也沒什么區別。

    名代とんかつ かつくら 四條寺町店

    【35.00385740247016, 135.7667623426285】

    這個店是一個網紅店,但實際沒多少人,位置在寺町京極商業街門口的位置,門臉特別小,門口有菜單,可以看好再進去。這家豬排實際價格稍貴,但日式豬排體驗挺有意思的,上來會給你上一碗芝麻,讓你手動研磨,之后沾著豬排醬來吃豬排,豬排是很嫩的,談不上驚艷,但很好吃。他家樓下沒有信號,服務員不懂英文但態度很好,好到會主動和我說米飯、味增湯與包菜絲是可以免費加的,因為溝通誤會,服務員又給我上了一整套,實際上我已經快吃不下去了,但是因為太熱情了,所以堅持吃光了。最終兩個人3100日幣(165人民幣)

    這家是日本的意大利菜連鎖餐廳,非常便宜,在國內也有,但我沒吃過國內的,不知道便宜到什么程度,這次去日本我吃了兩次,真的是非常便宜,一次消費1200日幣(60人民幣)一次1500日幣(75元),這都是倆人的價格哦。他家好像什么東西都是四五百的樣子,挺建議試試他家的披薩的,馬蘇里拉與瑪格麗特兩種芝士披薩我都吃了,是那種特別水,特別新鮮的芝士,和國內干干的,拉絲的芝士并不一樣。我還吃了那個蝸牛,額,就不難吃,獵奇的感覺。還有他家上菜速度挺快的。

    這網紅美食居然是好吃的,值得推薦。補充,不是賣10日幣,是10日幣的造型,奶酪味售價500日幣(25人民幣)。

    一蘭真的是游客專屬,去日本肯定要體驗一下,電子屏點單,有中文菜單,繳費到上餐完全自助,只有單人位置,面前的位置全部擋住,吃完就走,加個替玉、或是雞蛋都用紙畫上就行(背面有中文),接水有水龍頭,全程看不到服務員的臉,只能聽到服務員說話與被遮擋住半身的鞠躬,你也不必在乎聽不聽得懂。吃起來,就是日式拉面的感覺,很咸,面有點硬。

    【35.01418794540029, 135.78480965951394】

    這家主要就是賣烏冬面,有兩個門店都在排隊,這里需要注意一下,左邊排隊才是要進到門店里吃的,右邊是點外賣之后帶走的店鋪,如果你已經在外面店鋪點了面還想在門店里吃,就只能在外賣店里站著吃,里面有一排站著吃飯的桌子。

    我就排錯隊伍了,到了外賣店去點了兩份招牌的【牛肉牛蒡烏冬面】,那天下著雨,天特別冷,我們排隊了好久,我心里還埋怨前面的臺灣人吃飯太慢,明知道外面有人等還不快點吃完,結果等到我進去發現,這個烏冬面非常筋道,是那種比較粗的面,清湯,很鮮,很燙,牛蒡是一種素菜,有點像山藥,做成了天婦羅,有很多姜末,確實是好吃的,烏冬面做成這樣,排隊確實是值的,我為了盡快把位置讓出來,盡量吃得快一些,讓出位置給外面排隊的其他游客,如果去平安神宮附近,建議吃一下。

    想試試燒鳥,我就去了鳥貴族,這家基本是遍布全日本,門店特別多。

    進門需要排隊,入座之后可以用平板點單,有中文,上菜挺快的,鳥貴族主打的就是所有品都一個價,一單兩串雞肉360,兩串雞心也360,一杯飲料也是360,一碗拉面也是360。至于味道,可以用一言難盡來形容,只是能吃而已,與大陸烤串有著很大差距,是技藝上的差距。

    如果你還是覺想看中文菜單,可以去官網,能下載PDF的中文菜單。

    【34.6873423472992, 135.18686892785234】

    這家絕對是神戶的網紅店,就是個面包店,但是只允許進去6個人,剩下要在門外排隊,我們去了兩次,全是拐到馬路上的長度,就放棄了。但是我說一個時間點,你去一定沒人排隊,就是八點半,這個店是8點開門,開門之前也會有很多顧客在等排隊,但買面包用的了多久時間?一會顧客就走光光了,你再去就隨便進了。至于面包,齁甜,也確實好吃,大概是300日幣一個。買完旁邊是神戶的中國街【南京町】,建議逛一下,買不買吃的無所謂,這條街特別的刻板印象,熊貓、燈籠、涼亭、福娃之類的,人挺多,也是可以日本少有允許甚至推薦邊走邊吃的街道,比日本傳統的商業街熱鬧,逛一下挺好玩的。

    去宇治就是為了喝抹茶,先路過星巴克來了一杯超大杯,610日幣,足夠兩個人喝了,很燙,很燙,其他也沒什么特別了。

    又去了這個【宇治日の出園】【34.88801833858635, 135.80864033324852】點了【純抹茶+2個抹茶丸子】的套餐,1500日幣(75人民幣)。純抹茶,特別濃,很苦,完全沒有糖,但抹茶味道很香。這家店還有抹茶拉面,我沒有吃。

    有部分關注我的讀者知道,我寫過一陣子乳品科普文章,所以這次去旅行也喝了大量牛奶,因為日本酒店也都配備了冰箱,所以買牛奶也能放得住,基本是一天一升的節奏,下圖為我喝過牛奶的包裝,我的感受是口感非常接近巴氏,貴的蒜山脂肪含量5.0,口感相比其它更加香甜濃郁,但也沒到特別驚艷的程度,售價479日幣,約合人民幣25元不到。而我的建議是買便宜的,價格也即就是200多日幣,相當于10元多點一升,這個價格就相當劃算了,而且也是很香。

    日本牛奶非常奇怪,口感上非常接近巴氏,在超市也都需要冷藏,保質期也很短,但看殺菌方式,基本都是135°2秒,120°2秒這種,這比UHT超高溫殺菌低一點啊(UHT一般是135度2秒),在別的地區UHT超高溫殺菌都是可以常溫保存一年的,為什么日本要求冷藏保存呢?看配料表也國內牛奶也沒什么太大差別,除了能量日本用千卡,中國用千焦,其它都大差不差。我也看了一些人的科普,大多都帶著情緒去講的,沒有什么參考價值,所以到底日本如何用超高溫殺菌的技術做出巴氏的效果(包含口感與短保質期),我回家之后做了一些研究,下面就讓我來解密日本牛奶吧。其實很好解釋:日本牛奶有一種國內還未普及的殺菌技術——ESL。(其實包裝上都寫了)

    中國國標純牛奶相關的有三種解釋,其中未被加工之前的屬于【生乳】,經過巴氏殺菌的屬于【巴氏殺菌乳】,經過超高溫滅菌的屬于【滅菌乳】。具體的巴氏殺菌是多少度多少秒也沒有詳細解釋,除此之外,沒了,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國標。

    那實際上放眼全球,就生乳殺菌除了巴氏與超高溫滅菌還有很多其它生乳殺菌方法,下面這幾種也只是我找到的幾種方法,其實并不全面,在此基礎上還能細分。

    1,LTLT(Low Temperature Logic Technology/低溫長時間殺菌法): 62~68℃, 30分鐘;

    2,HTST(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method/高溫段時間殺菌法): 72~75℃,15-30秒,冷藏6-10 天;

    3,ESL(extended shelf life/高巴氏溫滅菌/保久乳): 125~130℃,2~4秒,冷藏12-21天;

    4,UHT(ultra-high temperature/超高溫滅菌): 135~150℃, 2-3秒,室溫3-6個月;

    很多人把【巴氏殺菌】等同于【鮮牛奶】了,其實并不正確,我上面提到的殺菌方法,第二條的HTST與第三條的ESL都是巴氏殺菌法(后者叫高巴氏殺菌),但在很多國家ESL就不允許稱作是鮮奶了。而第一條的LTLT實際上并不是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發明的,但也被歸納與巴氏殺菌乳之內。所以,這里面的邏輯比較復雜,涉及了一些歷史關系,大概了解一下就好。

    首先看一下德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對于ESL牛奶的定義(下圖),蒸汽加熱,127°,1-3秒,微濾(膜過濾),需冷藏,最多21天,開封三天內喝完。

    德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對于ESL殺菌講解的文章中還有一個巴氏牛奶、ESL奶、UHT奶的對比,我翻譯成中文了。

    在日本,至少我旅途經歷的城市,大部分已經被ESL乳占領,這種牛奶口感非常接近巴氏,甚至我在回國之前都一直以為我喝的就是巴氏,尤其是也需要冷藏保存,就更接近巴氏了,ESL乳保質期相比巴氏長點有限,離保質期一年的超高溫殺菌奶有著很大差距。實際上在中國也能喝到這種ESL奶,根據某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也是ESL的發展國,只是目前來說ESL殺菌技術在我國只是萌芽階段。

    我查詢ESL殺菌信息的時候,看到三元有一款極致ESL鮮牛奶,首先按照邏輯來講ESL是高巴氏殺菌技術,由巴氏發明,所以邏輯上來講歸屬于巴氏牛奶沒問題。但能不能歸屬于鮮牛奶這項國內并沒有開始探討,所以人家說是鮮牛奶也問題不大,畢竟口感已經很像巴氏了。但這個72度殺菌讓我有些疑問,你到底是72度還是ESL技術,這兩個參數是沖突的啊,誒,咱也不知道是產品經理知識結構不太行,還是為了貼靠國標,反正國內市場目前處于變革階段,肯定是會混亂一陣子。

    我看到在某乎有一個提問,說日本的牛奶都是UHT,為什么還那么香?所以一定是加了添加劑,并附上日本乳制品工業協會的介紹。可以看到這個介紹并沒有提到ESL殺菌,并說明日本“目前“百分之90的牛奶都是UHT。其實這個信息早就過時了,這個日本乳制品工業協會早先是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業部共同主管的組織,后來成為一般社團,看來一向嚴謹的日本人也會有疏漏,有些內容過時了就刪掉嘛,不然你寫上行文日期好了。

    在日本有關乳品知識科普的工作一般都是乳品企業在做,而且做的還不錯,比如下圖是有關牛乳中脂肪的加工過程,很多人都以為牛奶脫脂加工是一道工序就可以了,其實應該是先加熱脂肪上浮,脫掉大部分脂肪,再調整加入脂肪,通過均質裝置將加入的脂肪溶于牛奶,這樣的多道工序才能保證乳品的脂肪含量相當。

    我了解到去年年底國內已經開始了巴氏殺菌與滅菌乳國標的修訂,大概看了一下增加了殺菌的具體要求,比如多少度多少秒之類的,對于關菌落總數也有了新要求,從10W改為2.5W。至于【高溫殺菌乳】這個新國標就是ESL奶了,目前這個國標還處于征集階段,從邏輯上來講咱們國家開始征集國標,就代表著已經有很多乳企在技術領域已經可以落地生產了,標準也是普遍可以達到了,所以希望新國標可以盡快落地吧。按道理本文彩蛋的質量單獨發一篇科普文章是絕對夠用的,但日本牛奶畢竟是日本的,所以,你懂的,偷偷摸摸科普一下,知道就行了。

    一,撿漏?基本沒機會

    二,日版游戲大部分不含中文

    三,有哪些二手商城?

    四,我購買了哪些游戲

    五,其它

    六,待續

    說是撿漏實際上你撿不了什么漏,你出去旅游才幾天,每天逛這些數碼商店的有多少人,啥樣的漏能讓你偶然旅游去一趟就撿到,所以想去日本撿漏只適合一些剛發布的、貨源還不充足的、還存在一些溢價的產品,比如說steam deck oled退了稅還能更便宜些。

    比如iphone 15代剛發布的時候全日本缺貨,到日本電器商城出了無鎖版本,基本也到中國雙十一了,價格打個持平,日版也就是多了個esim的優勢。另外補充一點,日版iphone15PM到現在仍然缺貨。(下圖來自京都愛電王)

    還有值得撿漏的就是中古游戲,3DS,PSV之類的,或者中古相機,多便宜談不上,起碼有貨。至于switch我是不建議撿漏二手的,也不建議買新的,與大陸購物節對比,沒什么價格優勢。(下圖大阪難波bookoff的續航版switch,相當于本體1200,手柄250。)

    ps5還可以,退掉8%的稅,非光驅不到2000元,但這個背回來也太沉了。(下圖來自京都愛電王)

    我這次主要想講講怎么買日版二手游戲,目前switch破解體驗已經相當完美,并且處于生命后期,已經不建議購買任何實體游戲盤,我就只講講我研究的PS5游戲盤經驗。日本購買游戲,主要關注語言,大部分日版游戲是不含中文的,所以無論你購買什么游戲,最好在搜索引擎輸入【日版+游戲名+中文】看一下其他玩家的反饋,我找到一個帖子《(長期更新)日服中文PS5游戲整理》,集合了很多含中文的游戲。

    八方旅人2(含中文)

    刺客信條幻景(含中文)

    原子之心(含中文)

    暗黑破壞神4(含中文)

    生化危機4重置(含中文)

    殺手3(含中文)

    殺手世界(含中文)

    諸神黃昏 戰神5(含中文)

    霍格沃滋(含中文)

    雙人成行(含中文)

    刺客信條英靈殿(含中文)

    看門狗軍團(含中文)

    仁王1(含中文)

    仁王2(含中文)

    拳皇15(含中文)

    師父(含中文)

    消逝的光芒2(含中文)

    如龍 維新(含中文)

    如龍7(含中文)

    如龍7外傳(含中文)

    如龍8(含中文)

    控制(含中文)

    死亡擱淺導剪版(只有導剪版含中文)

    心靈殺手重制版(含中文)

    上面這些游戲大部分都會面或者了,比如仁王1&2,刺客信條英靈殿,看門狗軍團,死亡擱淺、師父等等,所以這個列表還會進一步縮減,我本次旅行買了殺手3、生化4、與戰神5,都是我想玩的游戲,而且回國后測試也都帶中文,也算是撿漏成功吧。

    這些數碼商城都是連鎖的,所以無論你去京都,大阪,或者神戶都會有的。

    通過這些網站,我們以《如龍8》為例查一下價格。

    我們搜索:【龍が如く8】

    可以看到中古盤的價格是4079日幣起。

    點進去詳細頁面后,可以點這里看那些店鋪有貨,可以看看旅游行程中有沒有可能順便去買一下。

    駿河屋各個店鋪不同品質的游戲價格也是不一樣,但基本大差不差。

    bookoff算是日本門店比較多的,如龍8是4510日幣。

    點進詳細頁面之后,也可以看有貨的店鋪

    要選擇你行程所在地,不過看起來比較麻煩,我都是拿著老婆的手機對照Google地圖查詢bookoff,對照店名來看的。另外,bookoff所有門店都一樣的價。

    geo有兩種店鋪,geo與geo mobile,后者就是買賣二手手機的,前者才有二手游戲等產品,如果你在谷歌地圖查詢到門店只有一個綠色的geo mobile標識,代表這個門店只經營手機與電腦。

    打開GEO的網站同樣可以查詢到如龍8

    如果你在日本境外查詢,可以使用網頁版,因為網頁版沒辦法定位你的位置,注冊一個賬號的話可以添加門店,添加門店后就可以知道這個門店有沒有貨了。

    我費勁注冊了一個賬號,添加了大阪日本橋的店鋪,上圖是新品二手都有貨的情況,下圖是新品無貨的情況。

    確定哪個門店有庫存之后,可以去線上商城看一下價格,日本全國geo都是統一價的,線上線下一個價。

    如果你本身在日本的話,就可以下載GEO的APP,不用賬號的情況下用APP也可以查詢附近那哪些店鋪有貨,這個就比較方便了。

    sofmap是bic的精細化出來的店鋪主要是用來和駿河屋這種商鋪搶生意的,這個sofmap雖然門店不多,但大城市也都有店。

    買ps5游戲首先要考慮有沒有中文,然后再考慮是否比國內咸魚便宜,再看看有貨的門店是否在你的路線行程上,如果比較遠的話還是不行。我本次行程入手了三個游戲《殺手3》《生化危機4重置》《戰神5諸神黃昏》。去門店挑游戲的時候,記得去找找日版游戲側面是什么樣的,找起來會方便很多。

    殺手3 ヒットマン ワールド?オブ?アサシネーシ(殺手世界) ヒットマン 3(殺手3)

    大阪日本橋geo-殺手3(ps5) 我購買的價格:3278日幣約和157元 咸魚價格:180元

    對比下大阪難波bookoff的4100的價格,上面geo就比較便宜了。

    生化危機4重置 バイオハザード RE:4 D版,日本叫【國內版】 Z版,日本叫【國內グロテスク版】 國外版,日本叫【國外グロテスク版】

    D版(血腥閹割很多版),Z版(也會閹割少一些版,有的也沒有閹割),外版就是完全版了,所以生化危機可能要注意一下版本。

    大阪日本橋geo-生化4重置(PS5) 我購買的價格:3828日幣,約合182元 咸魚價格:不允許上架,大概230+左右。

    大阪心齋橋bookoff-生化4重置(PS4)還要4950。

    諸神黃昏 戰神5 ゴッド?オブ?ウォー(戰神) ラグナロク(諸神黃昏) 我購買的價格:3960日幣,約合189元。 咸魚價格:280元。

    我《生化4重置》與《殺手3》是一起在大阪日本橋的GEO買的,含稅一共7106日幣,符合退稅標準,GEO也有tax free的標識,我拿出護照并用翻譯軟件說想要退稅,但是店員用翻譯軟件說她家中古游戲不支持退稅,我想整個過程應該沒有什么溝通上的誤會,反正就是提示大家,正常無論是新品或是二手中古商品,達到消費額度,含稅5500,不含稅5000的情況下都是可以退稅的,3C商品是10%,但是我現在也不清楚為什么GEO日本橋店不給退稅,好在我這兩個游戲確實便宜。

    日本的游戲二手市場太磅礴了。

    也看看bookoff的iphone啥價格,只是2月份的時候的價格,便宜嗎?注意看,這是收的價格。

    大阪心齋橋bookoff收貨價格,注意,是收貨價格。

    大阪日本橋geo-戰神5,geo不給我退稅,要是退稅這個ps5戰神5是劃算的。

    大阪心齋橋bookoff-霍格沃茲(PS5),霍格沃茲是含中文的,國內也就是220多,這反而比國內貴。

    神戶東灘住吉南book off-霍格沃茲(PS5)

    bookoff的海報,都是新品預約。

    神戶東灘住吉南book off-索尼克未知邊境,這游戲看著便宜,大概100塊錢,實際上國內也就是80多包郵,沒必要這么老遠買。

    神戶東灘住吉南book off-戰神5(PS5新品),新品價格確實貴,二手一樣玩。

    神戶東灘住吉南book off-戰神4(ps4 不含中文),加上下圖的死亡擱淺,大概就是40一個游戲,夠便宜吧,不過這倆也確實夠老了,另外也都沒有中文。

    彩蛋

    看到bookoff這些大型二手數碼店可以去高層看看,有驚喜。另外聊聊柏青哥這種店鋪,因為不懂怎么玩就只是進去逛了一圈,外表看起來和游戲廳一樣,其實進去就兩層,每層能有幾百臺機器,一層全是柏青哥,二層全是,幾百臺機器就是圖片不一樣而已,零星坐了幾個人,甚至還有滿頭白發的老人家,這有啥好玩的?看得我都好乏味。

    一,首次體驗要找個帶中文的溫泉

    二,阪神阪急溫泉一日券是個好選擇

    三,需要換票!一定要注意!

    四,有馬太閣溫泉流程梳理

    五,日式溫泉是否推薦?

    六,待續

    彩蛋:在酒店洗頭都特別順?可能不是因為洗發水

    去神戶有兩個目的,神戶牛與有馬溫泉,有馬溫泉在神戶北面的山里,是日本三大古老溫泉之一,另外兩個是和歌山的白濱溫泉與愛媛縣的道后溫泉,后兩者一個距離大阪遙遠,在大阪下方的和歌山;一個在四國;有馬溫泉離大阪是最近的,所以也是最方便去的古溫泉。如果你看過《羅馬浴場》與《千與千尋》一定想體驗一下日式的溫泉,因為他們吹的實在是太好了。

    有馬這個地方不大,除了溫泉就是一個小小的商業街,能逛的不多,本地有一個金湯溫泉,一個銀湯溫泉,一個太閣溫泉,在谷歌地圖都能找到其官網。

    金湯銀湯應該是一家老板,距離不遠,我看了一下官網,金湯就是渾濁的溫泉,門臉不大,一共兩層,門票800日幣,40元人民幣,到是不貴,就像東北大眾浴池的水平。銀湯是清澈的碳酸溫泉,門票700日幣,兩湯合買還能更便宜,但目前銀湯修正中,處于關閉狀態。

    太閣之湯在有馬商業區的上方,應該是阪神阪急興建的溫泉項目,相對金銀二湯來說沒那么古老,但也就代表著更完善的體驗,比如會提供毛巾,能在同一個溫泉館里集合金銀二湯。當然票價也是蠻貴的,正常票價是2750日幣,比上面金銀二者相加還貴。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日本溫泉,我建議還是選擇太閣溫泉,畢竟體驗更加完善,也會提供中文地圖,看了本文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如果你就是想體驗日本最古老的溫泉,哪怕是大澡堂子也沒關系的話,可以選擇金銀湯(再次提醒下,我寫文期間銀湯正在整修關閉狀態)。

    這里說一下,第一次去溫泉的話,不懂日語的話還是建議太閣溫泉,因為官網帶中文,現場也會給一個中文地圖,雖然不是所有員工都會說英文,但大概的交流還是可以實現的。你可以想想,在一個完全赤裸不能帶手機,不能用翻譯軟件,語言不通的場景,如果要交流有多尷尬,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太閣溫泉。太閣溫泉現場買票入場平日是2750日幣,周六日是2970日幣,接近150人民幣一個人,真是不便宜,別著急,我有便宜的方法。

    一般去有馬溫泉都是從京都或者大阪到神戶的三宮站,然后神戶三宮坐車到有馬溫泉的選擇。所以我推薦阪神阪急有馬溫泉套票。klook阪急143元,阪神134元。

    看上圖地圖就可以知道紅色的阪急是從京都出發的,藍色阪神是從大阪出發的,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出發地進行選擇。其實這個套餐就是阪神or阪急一日周游券+有馬溫泉的門票。所以假設你從大阪出發,買了阪神套票,甚至可以當日往返大阪,這就很劃算了,(補充一下,下圖的價格有變化,我回國之后看到的價格是2800與3000日幣,漲價了。)

    雖然阪急阪神有馬溫泉套票很劃算,但非常麻煩的一點是要提前換票,而且地點只有大阪梅田與京都河源町兩個地方。而且毫不夸張的講,換票地點找起來非常費勁,大阪梅田很復雜,四通八達,而且在室內導航是失效的。

    各位可以到了梅田之后google地圖查詢【阪急旅客服務中心 大阪?梅田】,然后手機豎起來通過AR導航來找方向,AR導航會根據建筑物來提示你哪條路如何走,在梅田這種超級復雜的地方會好用一些。

    另外請詳細觀看下面這個帖子,大阪地鐵御堂筋線梅田站出發,或者從JR大阪站出發都有相應的指示,非常完善。

    當你看到這種像哈利波特火車站一樣的場景,就很接近了,拿出護照與二維碼即可兌換套票。

    工作人員看我們是中國人,還讓我們拍了一張中文的使用說明。

    我換票的時間是3月末,但是我換到的溫泉票有效期是4月份開始,去溫泉之前還有點擔心,實際上并沒有影響,可以入湯。

    我是從大阪難波出發,坐阪神難波線到尼崎,換到阪神本線到神戶三宮,中午吃了神戶牛午餐套餐繼續坐神戶市營地鐵【西神山手線】到谷上,換神戶電鐵有馬線到有馬口,再換另一個神戶電鐵到有馬溫泉站就可以車站了,以上都是用的阪神一日券,看起來復雜,對照谷歌地圖就還可以,主要后期你會看到和你一起坐車的所有人都是同樣的行程也就不用擔心了。

    在有馬溫泉站出站后門口有太閣溫泉家的班車,看到logo上車就行,免費的。下圖是班車時間表,舉例子,你打算中午到達有馬溫泉站,13:11分就有一趟去太閣溫泉的班車。

    我剛走進有馬溫泉的時候是充滿疑惑,穿上浴衣要不要脫內褲?能不能帶手機進入更衣室?雖然這個溫泉有中文地圖,但為什么沒有1樓的地圖?我在哪?往哪走?我敢肯定,不只是我一個中國游客有這種困惑,作為一個東北小伙在已經做足功課的前提下,進門還是懵的,因為在太閣溫泉有幾個關鍵問題一定要搞清楚,之后就輕車熟路了。

    在我全部流程走了一遍之后,回頭取手機到脫衣室,我想找工作人員再要一份地圖給我老婆大人一份,給她講講我們之后怎么約定時間一起取巖盤浴,這時候看到有一對剛進門的中國小情侶眉頭緊鎖聽工作人員解釋路線地圖,我知道他們的困惑和我幾分鐘之前剛進門的困惑是一樣的,我還在考慮要不要對著地圖給他們講一遍流程,然后就在我回到更衣室取手機的功夫,這對小情侶已經吵架了。

    首先要了解:

    1,出門旅游,尤其是語言不通文化有差異的情況下,兩人旅行一定要互相包容,任何行動前要先溝通,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動向,出現問題也不要著急,平靜平靜,冷靜冷靜。

    2,日本的樓層與中國不同,中國大部分土地是平原,地上就是1層、2層,地下會是B1、B2,日本很多高山,比如太閣溫泉是建在山上的,所以太閣溫泉是從最低層開始算樓層的(可以參考重慶),就神戶有馬太閣溫泉來說,你剛進入的大廳是3樓,然后你需要下樓到2樓去泡室內溫泉(2樓也不是地下,只是山的另一面,泡湯的時候是有陽光照進來的),然后通過溫泉的樓梯往上走到3樓就是室外溫泉。知道了樓層的原理,地圖你也就能看懂了。那一樓是啥?據說是餐廳,但不知道怎么去。4、5樓是溫泉酒店,我這種一日游不必知道。

    下面從進門開始說一下泡湯流程。

    首先進入大廳你需要把鞋子放入柜子得到一個鑰匙,向左走會有柜臺與工作人員(下圖)。

    將鞋柜鑰匙與門票交給工作人員會得到一個兜子,里面是大毛巾與小毛巾,小毛巾在溫泉內是用來擦頭上的汗的,在溫泉外是用來擋住隱私部位的,按照傳統的規矩,這個小毛巾是不能弄濕的,所以泡溫泉的時候會頂在頭頂上,但據我觀察溫泉內也沒人在意小毛巾濕不濕。大毛巾是出浴之后用來擦身體的,需要留在最后一個脫衣室的柜子里,不會帶入浴池。在柜臺還會給你第一個更衣室的鑰匙,也可以用來在館內消費。這里強調一下,給你的是【更衣室鑰匙】,之后你會知道為什么我要強調。

    然后你可以在3樓旁邊的柜子上自行獲取浴袍,帶著浴袍與毛巾進入3樓的更衣室。男生進男更,女生進女更,在這里脫下你外面的衣服,把室外衣服放入柜子存起來,穿上浴袍,不能脫光,內褲要穿到浴袍里面,然后你帶著手機,大小毛巾,更衣室鑰匙走下到2樓,走過下圖6的長廊,右拐進入到【脫衣室】,男生進男脫,女生進女脫。

    有馬太閣溫泉有一個【更衣室】(3樓)一個【脫衣室】(2樓),更衣室是用來寄存外衣與包裹,脫衣室則是入浴之前脫光光的地方,【脫衣室】雖然有提示不允許手機,是不允許拍照,手機還是可以帶進去的,在脫衣室將全部衣物去除后,帶著小毛巾與更衣室脫衣室兩把鑰匙進入浴場。

    首先會穿過一個布滿瓷磚的房間,有兩個水龍頭與浴盆,龍頭上有日文,但我不知道寫的什么,只認識一個字【飲】,所以這是用來喝水的?還是說不可飲用?不知道,應該不能喝,喝水也不會用這么大的浴盆。難道是進浴室之前澆濕身體的?有可能,因為有浴盆,但我也不確定,因為看不懂日文,我想觀察一下,但大部分顧客在這里都沒有停留。

    之后進入到浴場部分,首先會看到一個大缸,兩個水舀,這是用來澆濕身體的。然后你可以去旁邊的龍頭清洗一下身體,日本泡湯的規則是先清洗身體,說是不想將身上的污垢帶入溫泉,所以是要先搓澡嗎?完全不是!這里的【清洗】只是最低限度的使用下沐浴露,清洗掉身體表面的油脂,連頭發都不會洗的。所以有日式溫泉講解文章里說的中國是先泡澡再搓澡,日本是先搓澡在泡澡是完全錯誤的。日本也是先泡澡再搓澡,只是在入水之前先打一下沐浴露清洗身體后再入湯。

    所以說日本也有搓澡?和中國一樣嗎?至少是在太閣之湯中提供搓澡服務,用的搓澡巾與我們東北用的都一樣,價格卻是高得離譜,全身搓澡+打浴液+打乳液30分鐘要4169日幣(280人民幣)。這個價格夠在東北享受一整天的洗浴文化了,所以我確實也沒見到有人去搓澡,日本人也嫌貴。

    終于泡湯了,2樓的室內有兩個溫泉,分別就是有馬溫泉的金湯(渾濁溫泉)與銀湯(清澈溫泉),中間的小屋是汗蒸,這兩個溫泉是相對高溫的,泡的時候記得把小毛巾頂在腦袋上,走出來的時候請用毛巾擋住隱私部位。還是那句話,這些規矩他們本國人也不是很在乎,我只是說一下,了解一下即可,不用太有壓力。

    溫泉對面是坐著洗澡的位置,有龍頭花灑,有浴盆,有沐浴露洗發水護發素洗面奶,但是沒有牙刷與刮胡刀。水龍頭是壓一下就出一會水的形式,并沒有一直出水的方式,可能是為了節約用水吧。

    進門的地方還有個冷水溫泉與另一個汗蒸室。在溫泉區域上樓可以到達室外溫泉,分別也是金湯銀湯,泡腳室,沖背區,三個泡澡缸。露天溫泉是真正意義的露天溫泉,頂部就是草席鋪的。我描述的部分全部是男湯的內容,我問了老婆大人,說女湯也大差不差。日本溫泉不都是混浴嗎?當然不是,反正在太閣溫泉還是各泡各湯。

    泡完之后可以與你的伴侶匯合去【巖盤浴】,位置就在【脫衣室】出門右手邊,進入之前需要去巖盤浴的前臺預約,可以免費進入30分鐘,再次進入需要收費,等我想要進入的時候已經排到2個小時以后了,所以各位可以在入浴之前就進行預約,如果需要等待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正好可以用來泡澡,我老婆進去了,說就是大理石的溫熱地面。天啊,在日本這種室內項目居然還要預約,居然還要排隊,居然還要收費,在東北幾乎任何一個稍大一點的洗浴中心都隨便進。所以還有另外兩個收費的項目【太閣夢蒸樂】、【葫蘆夢蒸了】我是絕對不建議各位嘗試的,不值得。

    泡澡之后可以穿上浴袍在室內溜達溜達,看看各個區域都有啥,3樓消費區有賣400日幣的冰激凌,沒什么特別的,只是泡完澡吃冰激凌會很爽。其他也沒什么了,可以回去浴場再泡泡熱一熱身體,喝一個150日幣的冰牛奶,看《羅馬浴場》的時候就特別想試試出浴后的冰牛奶,其實也沒啥特別的,就是大概250ml左右的冰巴氏牛奶,爽確實是爽的。牛奶在脫衣室有自動售賣機,刷手環即可購買,之后到前臺統一結算。

    到此整個泡湯流程就算完成,到脫衣室換回浴袍拿上浴巾與手機,到更衣室換回自己的衣服,就可以去正門柜臺隔壁結算了,我一共用支付寶花費了300日幣,核算15人民幣買了兩瓶牛奶。

    實際上作為一個東北人我感覺不太好講,有點糾結,因為太閣溫泉實際上比其官網照片要舊,人也挺多的,池子也比較小,像碳酸溫泉我都沒進去,體驗其實并不太好,單人120人民幣的溫泉+阪神一日周游券相比官網價格來說,已經相當于阪神一日周游券是送的了。但相比東北的洗浴還是有太大差距,如果只是以泡澡為關鍵字來判斷,東北洗浴完勝。(下圖是沈陽某洗浴的截圖)

    但如果是想體驗一下日式的溫泉也是可以推薦的,畢竟太閣溫泉官網有中文,提供各種毛巾等洗浴配套,看到是外國人還會提供帶相應語言的紙質地圖,而且太閣溫泉確實是真溫泉,相信你看了我這篇文章,也不會有太多困擾的地方了(比如地圖上的3樓其實是1樓)。說真的,作為東北人,從小泡澡泡大的,小時候家里窮甚至在洗衣機里泡過澡,也從來沒感覺過有什么特別的,但是這次溫泉之旅讓我感到日本三大溫泉的體驗尚且如此,東北洗浴說是世界領先也許并不夸張。

    首先,本期彩蛋特別長,其次,這不是廣告,只是我發現的一個現象:我老婆到了日本之后的第二天就發現洗頭發特別順,反復讓我摸她的頭發變得有多順,順到她有時候頭發扎辮子扎不上,會掉。她看到酒店的洗發水是單獨售賣的,后來因為過于昂貴的價格作罷。后來到了第二個城市發現還是很順,但這個酒店就是用的最普通的洗發水,老婆大人開始迷信日本的洗發水用料扎實。到了第三個城市,再不敏感的我也發現頭發真的變順滑了,當時的我倆總結是因為旅游每天都泡澡的原因。直到最后,我們回國當天就發現頭發就不順了,帶回來的洗發水也不好用了,總結應該是水的原因。日本的水怎么會這么神奇?

    日本是一個臨海、降雨量充沛、土壤松弛的國家,這種特性的土地的水會含有相對較少量的鈣鎂離子,在日本硬度在60毫升/升以下即為軟水。

    而我本次關西旅行的是京都,奈良,大阪這些地區水硬度基本都是軟水區,硬度在40左右。我之前去香港旅游,老婆也說頭發順,我查了一下,香港也是40的軟水。

    而就日本全國而言,水硬度基本也就分布在30-80之間,可以說硬度都不大。

    而中國作為穩定的平原內陸國家,大量水源來自地下水,所以具有豐富的礦物元素,我看到一些數據,大連莊河是250-350毫升,屬于超硬水。也有另一些數據顯示通遼硬度在125,大連硬度在103,沈陽硬度在179。無論哪種數據,我國大部分非沿海地區,都是硬水,越是內陸,越缺少湖泊,降雨量越少的地區水越硬。

    使用軟水洗澡皮膚頭發順滑,不易起疙瘩,我們這次旅行十二天,我老婆耳朵下面的疙瘩都治好了,掉頭發也少了很多。硬水喝起來應該沒什么影響,比較直觀的體現應該就是軟水燒水不會有那么多水垢。所以邏輯上來講RO反滲透的水也是軟水,畢竟不只是過濾鈣鎂離子,其他大于反滲透孔徑的也都被濾掉了。我現在已經種草了軟水機,不知道哪種會比較好,反正給大家分享個信息,如果你去香港或者日本去旅游,覺得頭發特別順,不要迷信洗發水,應該是軟水的功勞。

    一,如何選日期?什么渠道買票?

    二,提前入場券有沒有必要買?快速通關是啥?

    三,早上幾點去,一定能進到馬里奧園區?

    四,登記入場券&搶入場號碼券【整理券】

    五,如果 入場券都沒有了,就只剩下【抽選券】

    六,入場二維碼哪里找?

    七,雖然NO LIMIT取消了,換成復活節,復活節巡游也不是天天有

    八,我幫外國人帶孩子

    九,項目一共就幾種類型

    十,排隊怎么解決我現在也沒有辦法

    十一,別以為等到8點就會人少

    十二,待續

    首先環球影城每天的票價是不同的,通過下面的鏈接可以進入到環球影城官方的價格日歷,價格對應著人流量,價格越貴代表著人流量越大,代表著可能更多的人有假期,可以出門游玩。從這個價格日歷上可以看出票價一共分了五個檔次,ABCDE。

    【價格日歷】

    這里要提前說一點有關門票方面的信息,你買到的門票不是只有當天可以去,基本是跨度三個月的期間票(看下圖門票入場日,3.25~6.22),然后還可以看到門票是D價格區間的。這兩個信息很重要,重要到決定你要如何選擇購買日期。

    舉例子,我買了D價格區間的門票,這個門票是只能在D區間來入場的,不能在ABC區間來入場的。我們假設一個場景,(看下圖)我買了4月1日的D區間門票,如果那天恰好下雨,或者恰好飛機晚點導致耽誤了行程,這就代表著我這張票廢了,因為下次可以入場的時間是4月30日,誰會在一次旅行跨度這么長時間啊。(當然,你可以出二手。)

    至少我問過淘寶與klook不能改日期,而官網訂票改日期是免費的,會退差價,快速通關等特別票不能改日期。

    無論是官網還是第三方一律不接受退款,淘寶渠道會說一定時間內接收50%退款,那你不如出二手了,所以什么時候訂票就很重要了,比如上圖中4月的行程,你原本計劃4月11日A日期入場,那就請購買4月9日的A票,畢竟三個月有效期,將會把前面的A入場都包括在內,如果你發現4月11日當天下雨,你也可以將行程日期提前。

    我的建議是安排在你到日本的第二或三天,這樣如果真的第三天下雨,你也可以前后挪一挪時間,而且最好靠前,因為這種需要超長時間排隊的項目,其實超級消耗體力的,最好安排在旅行行程的前期,起碼你還走得動。

    我想看了可以改日期這一點,很多小伙伴就想官方渠道購買了,大阪環球影城是支持中文,英文, 韓文的,但建議還是使用日文,瀏覽器來翻譯,因為很多外語頁面都是缺項目的,比如說日文可以官網買票,中文界面就只有門票介紹,只能通過第三方認證的渠道去買票。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安排行程比什么渠道更重要,外國人去旅行你總不會因為這次沒去上,就在三個月之內再安排一次旅游吧,最后還是要出掉,沒去上就沒去上,損失點是要有心理準備的,第三方渠道門票更便宜,反而會減少一些可能的損失。

    先說票有幾種分類:門票、提前入場券、快送通關。

    1日票,2日票,1.5日票,暮光票(暮光票只有官網日文可以買)。

    1日2日都好理解,1.5日就是前一天15:00之后進場,玩半天時間,第二天是一整天的票。

    暮光就是15:00之后進場玩版半天的票。

    先說什么是【提前入場券】就是買這個票入園的時候可以單獨一列排隊,可以比其他人提前15分鐘入場。有什么用?讓你肯定能進入馬里奧園區。再說價格,5月11的1日門票是447元,而門票+提前入場是583元,相差136元,也就是136元買你肯定能進入馬里奧園區,值不值呢?我覺得意義不大,因為就我個人的經歷,我買的D票,趕上了日本學生春假與櫻花季,這種人流量,只要早點來,一樣可以進馬里奧園區。

    在環球影城,進馬里奧園區要入場券,到了里面玩什么項目都要排隊,出了馬里奧,去別的項目也要排隊,去餐廳也要排隊,甚至女生去衛生間也要排隊。而且大部分情況都是以小時計算的,所以哪怕你用了一天的時間在環球影城,也玩不了幾個項目,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排隊。所以快速通關就是某幾個項目單獨排隊的票卷。

    【快速通關】分4項與7項,價格也不盡相同,反正就是不同的四個項目單獨排隊與七個項目單獨排隊,再加上門票的組合門票。

    這些我是都沒買,因為對我來說確實太貴了,5月11的1日門票是447元,而門票+提前入場是583元,快速通關7綜藝版是1156元,相比門票貴了709元。但,如果你確定了要買快速通關,請務必提前買,因為這個門票為了保證快速通關的體驗感,是有數量限制的,很容易就沒票了,等日期臨近了你想買也沒有了,舉例子,我寫文章的時候是4月15日,看到快速7比較連續都能買到的日子都到五月末了,就是這么搶手。

    大阪環球影城每天開園時間是不一樣的,這個網站可以預測一下大概的開園時間,我把四五月都看了一下,大概也就是7:15-8:00之間開園。

    我入園那天是春假+櫻花季,所以大概屬于上面人山人海的水平,我知道應該是7:15開園,計算了一下我住的酒店到環球影城的地鐵時間,再計算了一下我們吃早飯的時間,就布置了以下行程,所以早飯也吃了,排隊也比較早,順利直接入場馬里奧園區,馬上開始排隊《酷霸王的挑戰書》

    5:30 出門吃早餐

    6:00 坐地鐵向環球影城出發

    6:40 開始入門排隊

    7:26 入園

    7:32 到達馬里奧園區門口

    7:38 開始排隊《酷霸王的挑戰書》

    所以,規劃出門時間很重要,一天消耗體力的排隊,早飯是一定要吃的,前面文章提過那些類吉野家的快餐基本5:00就開門了,還有很多24小時的,出餐很快,早上去這里吃飯一定來得及。

    留半小時吃飯時間,再計算酒店到環球影城的路程,沒必要打車,地鐵早就開了,絕對足夠你早早的排隊,一路上你就會看到穿著馬里奧、任天堂、小黃人的服裝的【朝圣者】,跟著走坐車就行,人家哪里換乘,你就跟著坐,一定沒問題。

    下了地鐵請跟著人群一起走,然后你會看到一個廣場,已經有人開始排隊了,請選擇最右側,最接近【提前入場券】游客的隊伍,因為入場后直奔馬里奧園區的路線是在最右側的。

    可以看到馬里奧園區基本就是右側通行,并沿著道路走到最后的路線。

    如果你對馬里奧無感,哈利波特園區也在右側的路上,在還沒有到馬里奧園區的路上就右拐入園了,無論如何,在入園的路徑上,排在最右側的隊伍一定是沒錯的。

    以上所有的內容都是有關如何買票,如何排隊,都是為了實現可以最早可以自由進入馬里奧園區這段關鍵時間。為啥要起那么早費那么大勁呢?因為人太多。太多到有可能你雖然花錢買了票,想去看看馬里奧,結果人家可能連馬里奧園區都不讓你進,是的,人多到不做攻略,就有可能進不去,連看一眼都實現不了。有的人會說,我花錢了不應該是上帝嘛?是上帝,但另外那些為了節省時間的做了攻略的顧客也是上帝。所以上帝與上帝之間也是有區別的,做攻略的上帝,與不做攻略的上帝。(突然想到動物莊園的名句。。。)

    好的,diss完上帝說【整理券】,在很多攻略視頻里會提到【整理券】,在大阪環球影城的簡體中文中叫【入場券】,比如說馬里奧園區開園之后不久大量游客涌入,立刻占滿了園區,為了保證已經在馬里奧園區內游客的體驗,就不再繼續允許新的游客隨意入場了,需要將之后的時間分批入場,這樣來實現某段時間內入園與出園的游客基本相當,讓馬里奧園區時刻保持一個基本滿園的狀態,作為還沒有進園的游客,搶完入場券,也可以去玩其它項目,不用把所有時間都用在排隊馬里奧園區上。

    所以這個分區塊讓你可以選擇幾點入場的方式就叫【入場券】,下面就具體說說搶入場券如何操作:首先要登記入場券,就是將你與你伴侶的門票綁定在APP上,這里建議將兩個門票綁定在同一個手機上,選擇入場券的時候就可以一起勾選,比較方便。

    具體操作:

    【首頁】-【電子號碼牌】-【登記入場券】-【點擊藍色登記入場券】-【掃描第你的二維碼】-【標記你的名稱】-【掃描你伴侶的二維碼】-【標記伴侶的名稱】

    完成登記之后,才是選擇入場券的流程,目前整個大阪環球影城影城也只有馬里奧園區需要搶入場券,所以如果你在早上沒有通過早入場而進入馬里奧園區,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搶整理券,選擇一個避開花車巡游的時間來選擇時間點。因為這樣選擇會多一些,不要整理券都發光了才埋怨自己為什么沒早點搶。

    具體操作:

    【首頁】-【電子號碼牌】-【園區入場號碼券/抽選券】-【右側的獲取電子號碼券】-【選擇馬里奧園區并點擊】-【勾選你剛才登記的兩個名稱】-【選擇入場時間】-【到入場時間出世二維碼入場】

    剛才講了入場券就是為了分批去占滿馬里奧園區,如果連入場券都沒有了就代表著無論什么時間點的馬里奧園區都是滿員狀態了,這時候APP也會放出非常少量的機會可以入園,但這個機會就不會讓你選時間了,我知道一般下午三點馬里奧園區就會沒有入場券放出了,會提示還可以試試抽選券,具體就是抽一個號碼,然后APP會在固定時間,如果你碰巧中獎,就可以按照提示通過二維碼入場了。

    我的行程中只有馬里奧園區需要搶入場券,搶抽選券,又因為我們比較早的自由進入了馬里奧園區,所以就完全沒有必要去關注這些復雜的入場時間了,所以如果你也看著腦袋疼,就早點起床,一定能進入馬里奧園區的。另外,雖然哈利波特園區一樣人海茫茫,但不需要這些搶這些入場資格,園區是直接進的。

    無論是直接選時間搶的入場券,還是抽的抽選券,最終都會獲得一個入場二維碼,二維碼哪里找呢?

    具體操作:

    【首頁】-【電子號碼牌】-【已獲取的號碼券/抽選券一覽】-【你就能看到你獲得入場券】

    我回來之后不久發現【NO LIMIT花車巡游】取消了,內心慶幸自己去得早,其實并不是取消巡游了,而是縮小規模變為【GOGO復活花車巡游】,我看了網友錄的視頻,跳的舞一樣,音樂一樣,出場人物一樣(也有馬里奧小黃人等等),幾乎完全一樣,就只是縮短了路線。這里重點提示,【復活節巡游】也不是每天都有的,之后的日子只有5月2日-5月5日才有,所以和取消了也沒什么差別。

    既然如此,那就講一下如何通過官網確定是不是有巡游,幾點巡游。首先可以按照下圖看到所有【活動類】的時間表。

    比如這時候你就能看到【NO LIMIT】取消了

    如果你點擊下圖這個【休止情報】還可以知道停止到什么時候,明顯,這個【NO LIMIT】還沒有確定暫停到什么時候。

    那還有沒有其他巡游代替呢?可以看這個【舉辦中的活動】

    也許你就會找到【gogo復活節巡游】,下面寫了活動日期,只有幾天啊,所以說巡游取消了也不為過。

    里面有具體巡游路線與停駐路線,環球影城的巡游有一點好處,就是會停在某處,圍在路邊的游客是可以上前與角色近距離互動的,所以如果你有做攻略,就一定要選擇【停駐區域】的周圍。

    雖然”目前“巡游取消了,但還是分享個我經歷的小故事,按照我的查詢巡游是2點開始,一般12:30就要開始去排隊了,經過我精準的查詢,選擇了一個花車會停留的位置,當時已經有很多游客在那里占位等待了,大家準備了坐墊坐在馬路旁邊,我們旁邊是一對母女,女孩特別小。過了一會她媽媽過來問我們會說英語嗎,我說一點點,她說她也只會一點點,說請我們幫忙看一下孩子與背包,她去買飯。在環球影城,買飯要排隊一個小時,所以我與這個馬里奧小女孩度過了這一個小時的時光,這段經歷,我想我會記一輩子。

    這個小女孩與我們打招呼后就只是蹲在旁邊安靜的畫畫,但每畫幾筆就抬頭看我一眼,期待我對她的作品有一個好的評價,我夸了她幾句就有點詞窮了,翻來覆去就是cute、 beautiful之類的詞。后來我詢問她畫的女孩都是誰,她說是她關系好的女生朋友。她告訴我她有幾個男生朋友、幾個女生朋友,后來熟絡起來她甚至偷偷告訴我她有一個男朋友,我忘記當初如何溝通的了,但我確定,這個男朋友就是我理解的男朋友,不然不會單獨重點的告訴我。我問她男朋友is smart?or clever boy?她則回復我a little,并用右手比劃了一捏捏的手勢。我告訴她我們來自中國,并用谷歌地圖給她比劃,顯然她的年紀對外國地理位置還沒有明顯的概念,但她知道中國。我們之間互相交換了姓名,我寫在了她的本子上,她則給我拍了她畫畫的照片。

    她蹲在地上畫畫時間長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我怕她著涼,想把我的坐墊給她,她無論如何都不接受,我想可能是她媽媽教育她平白無故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不禮貌的體現。

    后來她媽媽回來了,并給我們帶了爆米花以示感謝,這個小女孩真的非常可愛,她媽媽讓她幫忙扔了一下垃圾,小女孩蹦蹦跳跳走過馬路對面,與工作人員打招呼,然后扔了垃圾,這時我拍了一張照片。她媽媽可能是看到我們確實很喜歡這個小姑娘,一個水杯,拆成吸管、杯蓋、杯身讓小姑娘扔了三次,小姑娘每次都是蹦蹦跳跳的去,和工作人員鞠躬打招呼,蹦蹦跳跳的回來,真好。

    接著,花車巡游要開始了,工作人員要求我們都站起來,站到馬路上去,花車巡游確實非常精彩,舞者的每個動作,表情都非常到位,任何人都能感受到舞者釋放出的熱情氛圍,有些舞者還與我旁邊的小姑娘互動了。故事的結尾她媽媽拍了我們與小姑娘的合影,并歡迎我們來大阪,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見,而我會永遠記住這一段經歷。

    其實環球影城的游樂項目一共就幾種類型:

    會給你帶一個AR眼鏡,然后坐有軌乘車游,類似switch《馬里奧賽車8》的游戲體驗,很爽,強烈推薦。

    《酷霸王的挑戰書》

    就是坐一個慢慢的車,雖然說起來沒啥,看那個環境,真的好像進入馬里奧世界,但凡你玩過任何一個任天堂3D馬里奧游戲,代入感增加100%,強烈推薦。

    《耀西大冒險》

    馬里奧園區需要買手環,哈利波特園區需要買魔杖,有了這兩個道具就能互動。

    這個一般都是IP屬性的,其實就是4D電影,有的有真人+4D,有的就只有4D電影。

    《名偵探柯南之逃脫篇》

    《我的英雄學院4D》

    在APP地圖上,如果看到這個項目叫什么什么乘車游,又是在室內的情況,基本就都是這種了,其實就是給你放一段球幕電影,你會坐在車里顛來顛去,增加代入感,挺刺激的。

    《鬼滅之刃XR乘車游 逐夢的無限》

    《小黃人調皮鬧劇乘車游》

    《哈利波特》

    字面意思,云霄飛車,建議排隊《飛天翼龍》,非常刺激,這是唯一要存包的,眼鏡不能帶,褲兜要掏空,所以你想吧。

    《飛天翼龍》

    《哈利波特園區-鷹馬飛行》

    《好萊塢美夢乘車游-逆轉世界》

    剩下就是表演了,除了花車巡游那種一天一次的大型表演,也有各種各樣的露天小劇場表演。隨著走有時候就能看到。以上所有項目,我不保證我說的完全正確,因為我也只是體驗了幾個項目而已,如有說錯請見諒。

    有關排隊,真的是時間特別特別長,我早早的就進馬里奧園區了,進去就直奔《酷霸王的挑戰書》也整整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玩上。區別是這一小時體感并不明顯,因為這一個小時一直是在走(甚至是跑)的過程中,路線相當長,排隊路線中還有各種場景來消解排隊帶來的無聊。

    環球影城的策略是讓你等待的過程一直走起來,好處是確實體感上時間流逝快了很多,但一小時還好,要是兩三個小時呢,就好像我排隊《飛天翼龍》的時候,大概就是兩個多小時,這是兩個多小時完全沒有場景的慢速排隊,幾乎一直在走,有的時候剛拿出坐墊,隊伍就又走了,所以也就沒再拿出坐墊了。你會感覺特別繞,比如你排了一個小時以為自己已經快接近門口了,實際上繼續走又繞出去了,還需要再排隊一個小時才能到門口。這種一直走的排隊方式,我是沒想出來什么好的解決方案,唯一能做的就是淡季去吧。

    前面說過了,門票有1日票2日票,還有1.5日票與暮光票,后者兩個就是15:00之后進場的門票,所以你想著等下午沒人進場了,慢慢大家都離開的場景是不存在的。你想的20:00就沒人排隊了也是不存在的,可以看一下下圖的營業時間,大阪環球影城大概也就是19:00或者21:30關門。

    我不知道我游玩的當天是幾點關門,我只是知道,等我回到家看APP,8點半之后才開始沒人排隊,而且陸續也有很多項目開始關閉了,所以不要指望撿漏,撿不上,唯一的王道就是淡季去。

    彩蛋:

    在京都經常看到這種小動物雕像,有大有小,有的時候是飯店門口,有的時候是一戶建門前,嵐山小火車也能在站臺上看到,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是【貉】,一丘之貉的貉,也有人說是貍貓,是吉祥物,招財,據說它們那個球越大越招財。

    一共4W字的攻略,包含電話卡、入境VJW的教程、如何找好吃的、泡溫泉、環球影城、買中古游戲等內容,全程干貨,如果你計劃關西旅游,絕對是有用的文章。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98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卡一卡二卡三免费专区2| 国产漂亮白嫩的美女|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三级午夜理伦三级三|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网| 全部免费的毛片视频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2021天天干|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四虎免费大片aⅴ入口|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看| 美女脱个精光让男人桶爽|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不卡| 五月婷婷伊人网| 小小视频最新免费观看在线|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人人爽天天爽夜夜爽曰|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小受被多男摁住—灌浓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香蕉视频在线网址|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手机1024看片|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夫妻免费无码V看片| xxxx日本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