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類型_受教育類型非定向
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23 年,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水平、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辦學質量,以及高等教育的入學率都在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國教育的重點已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因貧輟學的人數不斷減少,但與此同時,因為學習壓力、疾病、個人規劃和新型教育方式等引起的休學、間隔年和在家學習等非常規教育模式也成為一股“新風潮”。
對于正常時限的休學和間隔年,人們通常將其視為是忙碌生活中偶爾的“暫停鍵”,只要條件允許,一般沒有多少爭議。
而對于完全遠離主流教育路線的“在家上學”或是“退學旅行,在游中學”卻有很多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正規學校教育至上,其他都只是補充無法替代,也有人“不想讓孩子成為‘量販產品’”,選擇“非主流教育”。
父母不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違法!
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家長或者監護人有義務、有責任送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除因疾病或特殊情況,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的以外,如果家長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學,當地的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三番五次去做工作、勸返,還是不同意的話,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政府可以把家長告上法庭。
“在家上學”在國外的應用:
1、英國:16歲及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有三種接受教育的方式,分別是就讀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以及在家接受教育。英國平時學習的教材內容是全球統一的全英文教材。在家教育的家長可以訂購教材后在家系統地教孩子,在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網站,或一些允許自修生參加報名的學校進行考試。
2、法國:法國的法律規定,6到16歲的孩子必須接受教育,父母可以選擇遠程教育的課程,也可以自行訂立學習計劃。但父母必須先向當地政府申請(政府會進行跟蹤調查,不合格的會要求回校上課)。如果父母沒有申報,將面臨1500歐元的罰款。
3、俄羅斯:去學校還是在家上學,由受教育者個人根據需要選擇,最重要的前提在于,所有受教育形式必須達到統一的國家教育標準,沒有通過者必須回校上課。為了完成嚴格的學校教學要求,在家上學學生的父母往往會花巨資聘請家庭教師。
延伸 #
近日,話題“辭編、賣房、讓娃退學,環游世界12年的中產家庭怎么樣了?”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