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旅游景點有哪些—山西運城旅游攻略
“巍然屹立萬千年,形勝神奇自古傳”讓我們沿著歷史留下的車轍,穿越千年去探尋古魏芮城。
西侯度遺址公園
芮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第一站當然要從西侯度遺址公園出發。
西侯度遺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考古點之一,也是第3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距今180萬年前,華夏先祖西侯度人在這里亮起了人類的第一把火,照亮了離文明源頭最近的地方。
遺址公園以大地景觀的手法,營造出后現代體驗場景,讓人們置身其中,感受人類文明步伐的艱辛和偉大,還能同時看見黃河、華山和中條山,這里正是“岳瀆相望”的最佳觀景臺,“表里山河”的形勝格局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永樂宮
永樂宮是為敬仰道教師祖呂洞賓而興建,以精美絕倫的壁畫藝術、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筑和舉世矚目的搬遷工程而成為中國頂級的道觀文化遺產。
宮內現存五座元代建筑和精美的元代壁畫,素有“東方藝術畫廊”之美譽。其中《朝元圖》是永樂宮壁畫的精華所在,敷色瑰麗,為我國繪畫史上的杰作。
“鐵畫銀鉤遺猶在,純陽千載賞清風。”朱墻上的壁畫,對神態刻畫恰如其分,活現于壁上,讓元代壁畫的仙風道骨得以流芳百世。
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芮城縣古魏鎮南關村永樂南街,俗稱“南廟”。
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集宋、元、明、清建筑風貌于一處,堪稱“古建筑博物館”。
建筑風格雄渾壯麗,風姿各異,歷史價值甚高。現存主要建筑有大殿、獻殿、享廳、寢宮、東西兩廊、樂房及附屬建筑八蠟廟等,擴建后的牌坊、碑廊,補塑神像和彩繪壁畫,為古建增彩甚多。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是全國僅存四座唐代木構之一,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雖歷經千年,仍巍然獨存。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廣仁王廟周邊環境整治工程,開創了國家專項資金與社會資金合作進行文物保護事業的新嘗試,在整治和修復過程,對周邊環境運用現代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畫廊的審美空間, 保持當地的黃土原色,營造出一種既生態,又具有后現代審美風格的開放空間。
壽圣寺磚塔
壽圣寺磚塔建于宋代,明清歷代重修,俗稱“塔寺廟”,“塔寺晨鐘”被列為“芮城八景”。塔內現存宋代壁畫,內容為佛、菩薩供養人等,面容秀潤,線條挺勁流暢,宋代畫風清晰可辨。
寺內及周邊綠樹蔥蘢樓臺水榭,長廊環繞流水潺潺,晨練養生、游玩賞景者,皆在此可“沉浸式”避離紅塵參禪悟道。
“昆侖氣脈本來黃,芮城綿延萬古長。”芮城是黃河岸畔的一顆明珠,經過歲月的洗禮舊貌換新顏。
印象風陵渡康養度假區
“黃流水漲風陵渡,霧鎖潼關急雨前。”這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風陵渡,金人趙子貞《題風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云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芮城印象風陵渡康養度假區由兩個板塊組成:一是印象風陵景區。逛生態農園、品特色名吃,享受慢時光的鄉村生活,二是康養產業區,以黃河文化風情為核心,集康復養老、溫泉養生、休閑窯洞、黃河流域特色小吃、黃河文化風情展示等于一體。
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體會鄉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樂趣,春賞風花、夏避嚴暑、秋采樂趣、冬暖身心,這就是全年有景、季季有趣的旅游、康養、研學基地——印象風陵渡康養度假區!
大禹渡景區
黃河流經芮城境內82公里,曾經有15個古渡口,“大禹渡”就是其中之一,因大禹曾在此治理水患而得名。
70年代,為改變“水在垣下流,人在岸上愁”的困境,芮城集全縣之力,萬民之智,在大禹渡修建電灌站,成為上世紀“社會主義十大工程之一”,創造了從黃河抽水灌溉農田的先例。
新時代的水利工程與古時代的大禹治水精神,實現了跨時空的傳承與交融。大禹渡成為集神話故事、治水精神與水利觀光為一體的黃河風景名勝區。
禹王臺太空艙休閑度假灣
禹王臺太空艙休閑度假灣位于黃河跨過壺口、躍過龍門“幾”字轉角處的黃土高坡上,毗鄰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與大禹渡景區緊緊相連,是觀賞黃河風光的絕佳點位。
7個太空艙猶如落入凡塵的北斗七星,點亮黃河岸畔,艙內五星酒店配置,艙外帳篷燒烤齊全。
這里是全市生態文旅休閑集散地,遙望遠方,“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日落時刻,清風吹拂,“山水無憂風起皺,落日余暉天盡愁”,雨后遠眺,古關函谷,“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
圣天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圣天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鑲嵌在黃河濕地一顆耀眼的明珠。集江南水色與黃土高原風光為一體,景觀異質全國獨有,夏日湖中荷花爭艷,冬季上萬只白天鵝把湖面裝扮得雍容華貴。"夏賞荷花,冬觀天鵝"已成為圣天湖的獨特風景。
小鎮以旅游為平臺,建設“生態觀光、運動休閑、研學康養”三位一體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集休閑、觀光、娛樂、科普為一體的黃河濕地公園景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2019年,成功舉辦中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鐵人三項”賽事。
芮城政府大力挖掘黃河特色文化與生態資源,在全省率先確立“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為抓手,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
讓這片神奇的土地自然與人文會集、歷史與未來同輝;讓這片神奇的土地改革和發展并進、文明與進步共鳴,奏響一曲生態文明的和諧之歌。
來源:文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