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適合幾月份去旅游-日本幾月份去旅游最好
日元暴跌后,第一批前去掃貨回國的人,東西剛到家又得“補錢”去。
4月份中國人在日本LV店門口排長龍的新聞鋪天蓋地,熱度正盛時又恰逢五·一小長假,一時間不少奔著去撿便宜的游客激增,似乎讓日本冰冷的經濟回血不少。
然而,不少帶著“便宜”回來的人,剛省下的錢立馬又要交出去。
掃貨有多嗨,補稅時就有多肉疼,甚至有人表示補完稅后,還不如在國內買。
可即便如此,據旅行社相關調查顯示,五一期間日本仍為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
網圖
五一正式來臨前,國內不少出行類APP就曾公布各家的熱搜榜單,日本基本都名列各種榜單的前列,在民宿平臺愛彼迎的數據則是顯示,日本位居春季熱搜目的地榜首。
同程旅行、攜程等軟件上日本出境游的預訂熱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長。
網圖
日本大型旅游集團HIS也早有預測,在日本假期黃金周4月27至到29日和5月3日至6日期間,今年的旅游將恢復到口罩之前的水平,預計黃金周期間在日本旅行一晚以上時間的人可達到2450萬人。
今年3月到訪日本的外國人數量已經達到308.16萬人次,單月破300萬的訪客人數成為本次樂觀預測的強有力支撐。
同時,1-3月的訪日外國人以1.750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0億元)總消費額,刷新了過往的季度記錄。
其中3月訪日的外國人中,中國人不到15%,卻占總消費額的20.1%,人均消費直沖榜首,高達每人29.31萬日元。
因此,中國游客的購買力讓日本對黃金周更加充滿期待。
網圖
事實也完全對得起他們的期待,五一期間日本似乎到處都“擠滿”了中國人。
LV、香奈兒、勞力士等熱門奢侈品幾乎成了日本游的“土特產”,各大門店的熱門款式都被搶購一空,相機和藥妝等不少東西也紛紛 “sold out”。
即使每年“雙11”都在見證國人的購買力,親眼見到時還是不免震撼。
某書上一位女士分享自己五一在日本旅游順便做代購看到的景象:“從銀座到新宿商場里,中國人有一半以上。”
雖說這只是網友的主觀感覺,沒有數據支撐,但實際上現場中國人含量有多高,各大新聞頭條里早有體現。
LV等奢侈品店外排長龍的新聞,4月底就已經是沸沸揚揚,放假期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網圖
很多藥妝店和商場門口,很多中國人都起大早去排隊等著搶購,有些甚至晚上12點還在血拼。
正因為這一次掀起的日本購物狂歡,讓很多在日本的留學生做代購小賺了一筆。
有網友在某書平臺分享自己的代購經歷,五一狂賺5萬元,并且通過這次經驗發現日本代購的商機,直接自己注冊公司,做起了跨境電商創業。
但很快就被國內的新聞媒體爆出日本代購“一天一萬只是個例”,因為大家在宣傳代購時,都沒提商品進入中國時還需要按規定繳納一定稅金。
網圖
那些相比在國內能省10%~50%的奢侈品,算上入境要補交的稅,到頭來也便宜不了太多,還得賠上機票酒店錢。
不過,很多人是旅游順路帶東西,能省點錢也不錯。畢竟不是類似當年去日本“瘋搶馬桶蓋”的盲目消費,只是單純地想要玩樂省錢。
這一波喧鬧張揚的日本掃貨,讓人不禁想起口罩前日本旅游盛況。
網圖
日本觀光廳曾公布過2018年的外來游客觀光消費情況,全年累計旅游消費4兆5189億日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游客,光中國內地游客的消費額就有1兆5450億元,超過總額的三分一。
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一直有目共睹,而今年在匯率等各種因素的推動下,日本旅游再次被推上了旅游熱潮的浪頭之上。
日元貶值刮起來的掃貨風,當然不單單刮向中國,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旅游人士。
隨著旅游業的復蘇,越來越多人涌入日本,可沉寂幾年的日本旅游市場似乎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日本羅森便利店的選址十分獨特,它背靠富士山,讓人可以一邊享受便利店帶來的短暫能量補充,還可以將富士山的美景一覽無余。
富士山在網絡走紅后,成為眾人爭先恐后的打卡圣地,甚至有人為了能拍照取景更好看,不惜站在馬路上,嚴重阻礙了交通不說,隨時可能引發交通事故。
網圖
待一群人呼嘯而過之后,留下的滿地垃圾殘余也相當棘手。
立警示牌、寫標語等手段齊上陣,但都不能阻擋游客的熱情,無奈之下景點只能在路口樹立起幕布,擋住在馬路對面的游客正對取景。
原本令人驕傲的美景,在這塊2.5米X2米的巨大幕布出現后,讓當地居民為此感到遺憾。
與此同時,諸多在動漫和日劇中曾出現過的取景地,都在面臨游客過盛的困境。
倉鐮的一個路口便因一個《灌籃高手》的經典場面,而成為漫迷拍照打卡的熱門地,匯聚的人群給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安全隱患。
網圖
此外,以日本藝妓和舞妓聞名的京都衹園內,游客私闖并強行合影的事件也開始越發頻繁。
游客激增讓不少景點當地的居民不得不減少出行,或者選擇避開周末等人流量高峰出門。
錯峰出行比較麻煩,但尚且能避開源源不斷的人流,可日元貶值加旅游業復蘇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
物價飛升,才是讓日本本土居民最難以接受的一點。
日本通脹仿佛蝴蝶效應里的那只翅膀,影響著全國的方方面面。
各種物價上漲與日元貶值相伴而來,日本民眾對食品價格、電費、燃油費等的上漲表示相當擔心,日本專家預測5月份很多食品價格漲幅將超過30%。
根據網友分享,在國內買到兩三塊能買到一大顆的大白菜,日本超市里半顆就要賣20多塊。
網圖
不過由于季節性等原因,白菜高價只持續了一周左右,但其他東西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不止是蔬菜,香腸、火腿腸等各種加工食品統統在漲價,酒類的漲幅更高,4月以來漲價的商品早已超過2000種。
可口可樂日本公司近期也發布公告,在日本的大量產品將上調售價,單價漲幅最高接近2成。
而除了各種國內食材價格上漲外,日元貶值還導致進口成本大幅提升,導致不少餐飲商家不得不隨之漲價。
居民生活成本升高的同時,也讓原本就人口數量下降明顯,缺乏勞動力的日本,尤其在引入國外人才方面顯得更加困難。
至少對于外國的人才而言,即使上調工資,一旦算上匯率和生活成本后,吸引力便會大打折扣,甚至很可能會流失不少目前在日本工作的人。
網圖
五一這一波天大的富貴,彰顯著日本旅游業的復蘇,可單靠如今的旅游方式已然救不了日本。
畢竟“過度旅游”帶來的安全隱患,加之游客激增加劇地某些地區物價上漲,勢必會影響后續的旅游體驗,外國人對日本旅游的熱度也就很難持續保持下去。
日本如今亟待解決的是,如何在抓住這一波流量的同時,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
可即便日后旅游業發展再好,也很難短期內讓其經濟增速恢復如初,日本面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END-
參考資料:
光明網:《經濟學者:日元短期內可能繼續貶值 日本經濟多重承壓》
界面新聞:《五一假期收官:縣城旅游爆火,日本成出境游最大贏家》
新京報:《五一飛日本掃貨“薅羊毛”,代購日賺上萬元》
金融界:《日本陷通脹危機,物價飆升40%!日本物價為何突然暴漲?》
中國經營報:《日本物價突然“暴漲”!為啥?》
作者:等風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