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涇縣的長途汽車、上海至涇縣的長途車
1970年,上海市公交長途公司首辟上海與安徽省間的兩條跨省市客運班車線路,即上海-屯溪線和上海-黃山(茶林場)線。主要供在皖南工作的上海職工乘坐,為內部班車專線。
1982年,上海首批通達宣城地區的客運班車線路,由市長途公司與安徽省汽車運輸公司宣城分公司共辟的上海至宣州、白茅嶺、郎溪、軍天湖、寧國等5條線路。中途均在廣德客運站設點停靠。據統計,1990年12月,上海-白茅嶺線路,月發154班次,載客量4057人次,為上海至宣城各站點客運量之首。
一、皖南北線線路群宣城區域
自上海始發,沿蘇南·南線營運主干線西行,經江蘇省境后,接浙北·北線線路群營運主干線西行至長興,再向西駛入安徽省境,經安徽廣德續向西行的線路。各線入安徽省境后,自廣德西行至宣州市,終點站分別在東起宣州市、止于該省西南部安慶市境宿松縣的營運主干線上的客運班車線路,有上海至宣州、南陵、貴池、安慶、宿松等5線。
各終點站在自東至西的廣德-宣州-南陵-青陽-貴池-安慶-宿松一線。經廣德折向西南的線路,各始點站在自東至西南的寧國-績溪-歙縣-屯溪一線上及其旁側。終點站在營運主干線南、北兩側的分支各線,有上海至白茅嶺、郎溪、軍天湖、涇縣、銅陵、九華山等6線。
(廣德老客運站)
1、上海-宣州線
開通于1982年8月1日,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十字鋪、洪林橋、葉家灣等站,至該省東南部的宣州市(原宣城縣)。線路全長316公里。
2、上海-蕪湖線
開通于1982年8月1日,日發1個班次。 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宣州、灣沚等站,至該省東南部、長江沿岸重要港口之一的蕪湖市。線路全長390公里。
3、上海-白茅嶺線
開通于1982年8月1日,日發1個班次,至1990年末,平均日發2.5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楓樹嶺、白云山等站,至白茅嶺。線路全長275公里。
4、上海-郎溪線
開通于1982年8月1日,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楓林橋、白云山、白茅嶺等站,至該省東南部、北鄰江蘇省的郎溪縣。線路全長301公里。
5、上海-軍天湖線
開通于1982年8月1日,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十字鋪、洪林橋、宣州等站,至軍天湖。線路全長335公里。
6、上海-涇縣線
開通于1985年6月21日,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宣州、楊柳鋪等站,至該省東南部,青弋江上游著名的宣紙、宣筆產地涇縣。線路全長367公里。
二、皖南·南線線路群
皖南·南線線路群共有5條線路。終點站在寧國-績溪-屯溪一線營運主干線上的,依次有上海至寧國、績溪、歙縣、屯溪4線。終點站在營運主干線旁側的,僅有上海至黃山一線。其中最短的為309公里(上海-寧國線)。
1、上海-屯溪線
開通于1970年,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鴻門、績溪、歙縣、巖寺等站。線路全長450公里。
2、上海-寧國線。
開通于1982年8月1日,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等站,至該省東南部水陽江上游、鄰接浙江省的寧國縣。線路全長309公里。
3、上海-績溪線。
1983年12月,日發1個班次。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寧國等站,至該省東南部、東鄰浙江省的有“巖邑”之稱的績溪縣。線路全長392公里。
4、上海-歙縣線
開通于1983年12月,日發1個車班。自上海始發,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中途停靠安徽省境內廣德、寧國、績溪等站,至該省南部黃山市東南境鄰接浙江省的歙縣。線路全長423公里。
4、 上海-黃山線
開通于1970年,開辟初由上海直達黃山茶林場,1980年7月9日起,增設中途停靠站。該線自上海市中心始發,停市區中山西路站,經江蘇、浙江兩省省境后,駛入安徽省境,中途停靠寧國、竹峰、洪門、胡樂、梅樹下、高村、旌德、蔡家橋等站,至黃山賓館止。線路全長469公里。
資料整理徐厚冰,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聯系立刪
信息來源:上海市交通運輸局交通史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公路運輸志》,第五章(跨省市公路客運)第三節《滬皖間客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