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內容簡介
經歷了好幾所學校,遇見了幾位不同風格的校長。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和我同一年到重慶名校樹人小學工作的楊志渭校長。樹人小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傳統名校。“百年樹人 立己達人”的校訓高遠遼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樹人教師成為專業自覺的追求者。
在我心中,楊校長是那個建造“校園氧吧”又帶領我們自由呼吸的校長。正是在他20多年的精心引領下,樹人小學已然成為“校園氧吧”,煥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也是在他的影響下,我逐漸走向了專業自覺成長的道路。
那一年,我通過競聘上崗成為樹人小學的教科室副主任。除任教一個班級的語文課外,還承擔學校的教育科研、教師培訓等工作。一次與楊校長交流教師發展時,他提出“樹人小學要有空氣也養人的境界”。空氣?養人?這句話讓我反復回味,也給我帶來無盡的思考與啟發。
空氣與養人如何理解?如何將兩者有機聯系起來?在后來的工作中,這句話似乎成了我的指引牌。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它漂浮于學校環境中的每一個角落。在這里的每一個人卻都需要它。我漸漸地明白,楊校長所說的空氣,就是指“教師隊伍中的氛圍”。樹人小學教師隊伍中的氛圍,如何才能達到養人的境界呢?我回憶起楊校長的一系列做法。
記憶最深的是開展教師讀書活動。在楊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為每一位教師購買了經典作品——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學校各學科組分別開展讀書心得分享交流會。后來,楊校長把推薦好書及分享交流的工作布置給了教科室,我就承擔起推薦好書的任務。我記得為全校教師推薦過蘇聯阿莫納什維利的教育三部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么樣?》《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此后,我就成了學校教師閱讀的推廣人。韓興娥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佐藤學的《學校的挑戰》、蔣佩蓉的《佩蓉教孩子學禮儀》、海姆·G·吉諾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陸續走入教師的閱讀視野。
為了推動教師閱讀,在楊校長的支持下,我創造性地開展了在周四政治學習上的教師“精彩三分鐘”微分享和我的“微推薦”。每周安排一個年級,由年級推薦兩位教師提前做好讀書分享準備,在每周四的政治學習前,由我組織大家進行分享。分享前,我還收集古今中外關于熱愛閱讀的名家名言向老師推薦,每周推薦一位。這樣的方式極大地推動了閱讀行動。一時間,大家談論的是“你讀了嗎”“你分享的是哪一本”等與閱讀相關的話題。
我想,唯有書籍是養人的,開卷有益。我就行走在楊校長所指引的“營造空氣也養人”的道路中。
我還記得楊校長派我參加小學語文國培班學習,送給我終身成長的“福利”;派我去北京參加校長高端論壇,讓我開闊視野;派我到上海脫產研修學習一個月;派我帶領教師去教育智庫參加學習……在這位建造“校園氧吧”的校長影響下,我成了一位自覺追求專業成長的教育者,也走上了校長的崗位。
和我一樣,在“氧吧”里自由呼吸、不斷成長的教師源源不斷,20多年來,在楊校長的引領下,樹人小學走出了近30位校長、副校長。
而我離開樹人小學先后到兩所學校工作時,也都以“營造空氣也養人”這句話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努力用實踐作出詮釋。那就是,想方設法營造“空氣也養人”的氛圍,建造出一個能自由呼吸的“天然氧吧”,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自覺生長而形成“一片森林”。
那些在樹人小學經過洗禮的教師都記住了楊校長的教導:做一個無愧于樹人小學前輩的后人!所有在“校園氧吧”吸氧的教師都追求著一種生命狀態:自覺生長,享受生命,享受教育!
(作者系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沙磁小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4年04月03日第5版
作者:廖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