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門票
太湖是江浙兩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屬于江蘇省,周邊城市是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浙江的湖州。湖州位于太湖南岸,雖然是以太湖而得名的城市,但是其管理的太湖水域并不大。
太湖周圍有兩個旅游度假區,分屬江浙兩省的兩個市,北岸的是蘇州旅游度假區,景區級別是5A級,南岸的是湖州旅游度假區,景區級別是4A級。
6月份,我在浙北、蘇南、上海浪了半個月,去了湖州的太湖旅游度假區。
下面我來當導游,給你介紹一下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依山傍湖,景觀以山、水、湖、濕地等自然景觀為主,搭配上親水平臺、亭臺樓閣等人造景觀,構成了江南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
這里的歷史底蘊也很豐厚,從東晉開始,歷代文豪墨客都曾慕名到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如東晉的王羲之、唐代的杜牧、陸羽、顏真卿,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清代的吳綺等。
如今外地游客中以江蘇人居多,其次為安徽、上海人。我就是江蘇人,在度假區玩了三天,在賓館吃早餐時還碰到了來此游玩的同事呢!
太湖溇港景區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太湖旅游度假區好玩的地方。
(1)、黃金湖岸
在太湖沿岸,有兩個叫“黃金海岸”的景區,一個在浙江省湖州的吳興區,另一個在江蘇省蘇州的吳江區,外地游客很容易混淆這兩個地方,兩個景區隔湖而望,相距很遠,如果導航錯誤的話,一不小心就是一個環太湖游。
湖州擁有太湖南岸60多公里的湖岸線,湖州吳興區的“黃金海岸”,有巴黎印象、倫敦印象等歐式情調的建筑群;有仿照民國時期的老上海建造的湖州影視城,再現了老上海的萬種風情;還有人工沙灘、游艇碼頭等。
站在湖岸,望遠處,只見蕩蕩湖水,渺渺煙波,四周青山若隱若現,湖中島嶼隱隱約約;看近處,漁帆點點,游輪逐波,岸邊親水平臺有序錯落,湖畔濱湖大道蜿蜒曲折。
(2)、長田漾濕地公園
長田漾濕地公園內環境優美,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季踏青夏觀荷,秋天郊游冬賞雪。
春天的櫻花,招展搖曳舞輕風;夏天的荷花,亭亭玉立出水中;秋天的蘆花,飄逸飛舞似羽絨;冬天的梅花,輕舞飛揚盡放紅。
如果您想到此一游的話,建議春天來此最好,原生態的鄉野風光令人陶醉:蘆葦蕩中,水鳥喧鬧,鮮花叢中,鳥雀覓食;漫步草坪,看那穿花蝴蝶翩翩舞 ,泛舟湖面,又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3)、弁(biàn)山
“弁”字比較生僻,意思是古代的一種帽子,弁山山頂渾圓,故名弁山。
弁山在湖州長興縣與吳興區的交界處,為湖州的主山,大部分山體屬于長興縣,主峰云峰頂位于長興,海拔522米,為太湖周圍最高峰,是眺望太湖的最佳處。
弁山的名勝古跡和歷史傳說頗多,其中著名的是關于項羽、梁武帝等歷史名人的遺聞,項羽死后被弁山百姓尊為“蒼弁山神”。
義皋古村
弁山盛產太湖石,又名“弁山花石”。太湖石是中國賞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北宋時期,湖州弁山的太湖石以其皺、瘦、透、漏的獨特造型,被作為貢品選送朝廷。
《水滸傳》中楊志第一次出場,在梁山腳下與林沖干了一架后,他的自我介紹中提到了花石綱:“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來到黃河里,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這里的花石綱,指的就是太湖石。
“江南名園”中的假山怪石,大部分都是太湖石,比如南京瞻園的佛掌峰、千壑巖、雪浪石;無錫寄暢園的美人石、丈人峰,嘉興南湖的舞蛟石,湖州蓮花莊的蓮花峰等,都是奇石中的珍品。
“江南四大名石”中,除了杭州的縐云峰來自洞庭湖之外,蘇州拙政園的瑞云峰、留園的冠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均是太湖石。
南湖的舞蛟石
(4)、湖州古木博物館
由中國著名古木收藏家吳曉紅先生創立, 博物館內的古木展品不雕琢、不上色,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神韻。
(5)、法華寺
國內叫“法華寺”的寺廟有很多,湖州法華寺被稱作“浙北佛國”,號稱“八百里湖山第一人間”,始建于南朝梁代。1700多年的歷史,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蘊,項羽在此避難、梁武帝親臨朝拜,傳說王羲之、杜牧、朱熹、蘇東坡等都曾登臨法華寺。
湖州法華寺在浙江還是比較著名的,記不清是去年還是前年?法華寺發布的招聘啟事引發了輿論風波,該寺面向社會招聘文史資料整理專員、廚師和園林綠化維護員各一名,朝九晚五周末雙休!這些職位技術含量并不高,但是工資卻很高,文史資料整理員月薪為10000元,這樣活少錢多的工作,肯定會在網上掀起波瀾的。
法華寺與其他佛教寺院有明顯的不同:
一是建筑布局上與其他寺廟不同。
中國大部分的佛教寺廟,不論規模地點,建筑布局基本上是平面方形,由南至北以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為主軸線來布局,東西兩側為廂房,主軸線東西兩側建筑物非常對稱。但是法華寺后側——規模宏大的“真身殿”和高聳藍天的“觀音塔”,是其他寺廟所沒有的,這兩個建筑是法華寺最有名的兩個建筑。
法華寺為何會有“真身殿”和“觀音塔”這兩個建筑呢?
這兩個建筑是為了紀念觀音而建的,民間認為,湖州法華寺是菩薩的得道處。當地有白雀聽經、青石生蓮等傳說,都與觀音有關。
傳說歷史上有位尼姑在這里講授法華經,20年不間斷,優美的聲音加上清晰透徹的講解,吸引了一只白雀,每當尼姑講經時,白雀一定會飛過來陪伴,尼姑圓寂后,人們將其葬于她念經之地,上覆青石板。數年之后,從青石板之間生出了一朵青蓮花,當地百姓認定尼姑已經得道升仙為觀音,青蓮花是其化身,于是就在尼姑的歸葬處建造了一座“真身殿”,后來發展成了白雀寺,也就是現在的法華寺的雛形。
不知道游覽過法華寺的網友注意到沒有,真身殿中的觀音菩薩,像一位端莊貌美的公主,明顯的“美女形象”,與其他寺廟“慈母形象”的觀音菩薩有著明顯不同。
說道此處,估計四川遂寧、河南平頂山和新疆昌吉的網友會生氣,因為這三個地方都說自己家鄉是觀音菩薩的出生地,為此爭論不休,現在又蹦出來個湖州,不是添亂嗎?
話說回來,地球上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哪有什么菩薩、佛祖!所謂的神仙不過是個傳說而已,但是傳說的時間久了,范圍大了,那就叫做“文化”了,比如牛郎織女傳說,八仙的傳說等,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傳說發生地都有爭論。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有個優美的傳說,以此來帶動當地的旅游發展呢?
二是法華寺內既有和尚又有尼姑。
佛教弟子一般都遵守嚴格的清規戒律,一心向佛,斷絕七情六欲,特別是色戒這一塊更是拿捏得死死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和尚與尼姑住在一個寺廟內是“佛門大忌”,但是在歷史上,湖州法華寺上是僧尼共處的,僧在前,尼在后。
在嚴格的清規戒律之下,法華寺為何敢這么“大膽開放”呢?
這主要是因為梁武帝蕭衍,他是一個尊崇佛教的皇帝,梁武帝三年(522年),當他聽說湖州法華寺白雀聽經、青石生蓮的故事后,十分好奇,御駕親臨朝拜。
因為這里是尼姑念誦《法華經》之地,梁武帝下旨把白雀寺改為法華寺,但是老百姓仍習慣稱它為白雀寺,一直到現在,湖州百姓仍有人把法華寺叫做白雀寺。
梁武帝考慮到尼姑升仙之前是女兒身,又下令可僧尼共侍,僧在前,尼在后,真身殿只歸比丘尼供養。
除了真身殿與觀音塔之外,法華寺必游之處還有“松徑”和“望湖亭”,“松徑”之名,是因為法華寺周圍蒼松翠柏非常多,高大濃密,“望湖亭”之名,是因為可以眺望煙波浩渺的太湖,又名登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