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安全教育平臺(安陽市安全教育平臺登錄)
防范化解災害風險 筑牢安全發展基礎
——我市深入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安陽融媒記者 李慧
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
防災減災關系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安全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近年來,我市統籌部署,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貫穿始終,以更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更強的預警信息發布能力筑牢防線,不斷夯實城市安全基礎,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完善機制 應急聯動更高效
為全面提高全市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災后重建等重點工作,并出臺《安陽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安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和一流創新生態建設規劃》等政策規定。
去年,我市還印發《安陽市減災委員會2023年工作要點》和《安陽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明確2023年防災減災救災責任清單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細化各單位職責;圍繞《安陽市減災委員會2023年工作要點》,制定縣(市、區)和市減災委成員單位的防災減災救災責任清單,梳理縣(市、區)政府重點任務38項,39家成員單位重點任務251項,對縣(市、區)和成員單位分別按照月度和季度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考核,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
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市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持續強化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整合水利、住建等7個部門現有信息,互通共享雨情、水情、工情等8類信息數據資源,實現防汛抗旱“一張圖展示、一站式查詢、一體化監視”。為了強化災情研判,提前開展搶險救援和救災救助,市應急、民政、住建、農業農村、鄉村振興5部門聯合制定《關于建立自然災害災情會商機制的通知》,針對災情及時開展研判,提前做好科學應對。
2023年,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開展各類演練238場,參演人次19410人。長期以來,我市在防震減災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統一指揮、部門聯動、快速響應、措施有力的運行機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提升能力 撐起安全“保護傘”
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能否“防在未發之前、抗在第一時間、救在關鍵環節”直接關乎生命安全、生產發展。近年來,我市應急系統把防災減災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完善預案、建強隊伍,不斷強化各級應急救援力量。
“為了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我市提升各級應急預案建設質量,開展全市應急預案集中評審工作,評審預案67個,印發市級專項預案7個,編制修訂1個,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應急預案體系,為各級各部門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提供了科學遵循?!笔袘惫芾砭诛L險監測和綜合減災科科長張召成介紹。
目前,我市共有應急救援隊伍139支,救援人員6992人,儲備搶險救援物資共計27大類,32萬余套,為搶險救援工作打下基礎;建設各類應急避難場所24個,其中,人防部門依托公園、廣場和人防工程建設緊急避難場所和避難區,地震部門建設國家一類應急避難場所1處,全市共設置市級救災倉庫4個、縣級救災倉庫15個,共儲備各類應急物資130.9萬件。
同時,我市各級各部門還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防災減災宣傳活動,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不斷提升基層綜合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滑縣的14所學?!皽p災教室”注重從小、從早抓起,“教育科技館”集專業性、趣味性、互動性于一體,面向社會大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
2022年度,我市成功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家、河南省綜合減災(安全)示范社區6家。同時,我市嚴格落實《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深化鄉鎮(街道)“1+4”和村(社區)“1+3”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推動鄉鎮(街道)應急辦實體化運行,進一步完善安全勸導員、災害信息員、基層救援隊伍管理辦法,加強基層應急培訓和實戰演練,提升基層應急組織救援能力。
一項項工作的落實,有效筑起了我市堅強的“防護堤”,也為全市群眾撐起了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傘”。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梁順德說:“下一步,該局將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這一主題,加大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教力度,提升群眾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推進救援隊伍建設,持續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堅決扛穩扛牢‘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用實際行動,筑牢安全發展基礎,為安陽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貢獻力量?!?/p>
(圖片由安陽市應急管理局提供)
(來源:安陽融媒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