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教育生態學;教育生態學包含哪些基本內容

    文|章魚哥

    編輯|比奇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角色,通過其具體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

    教育生態學;教育生態學包含哪些基本內容

    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育人效果,優秀的教育者被視為推動社會生產力及社會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然而,當前中小學教師的生存境況卻令人堪憂,其負擔過重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貧w眼下,為中小學教師減負迫在眉睫。

    目前正處在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進程的窗口期,自國家減負政策出臺后,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的效果如何?治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真正有效減輕教師負擔,促進其發展?

    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

    國外教育生態學的相關研究

    隨著生態學學科知識的發展分化和教育理論研究者對生態學理論的自覺轉化應用,教育生態學應運而生。國外教育生態學發軔于人類生態學與社會生態學的研究范疇。

    “教育生態學”最早出現在美國教育學家勞倫斯·克雷明1976年出版的著作《公共教育》一書中,這標志著教育生態學的正式建立。

    克雷明認為教育是具有有機性、復雜性和統一性等特性的生態系統。

    在教育生態系統中各個因子之間存在有機聯系,并在相互作用中動態地展現出一致與矛盾、平衡與不平衡的狀態。

    克雷明強調考慮到教育的生態化特征,應該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來思考教育問題,并提出了四個“全面思考”和“公開”的思維方式。

    他認為不僅要將主體與周圍環境聯系在一起,綜合考慮所有的影響因素,而且要具有革新意識。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們開始圍繞著學校課程生態、教學生態和文化生態等主題進行研究。

    在課程改革方面,古德萊德提出要用一種生態的方式推進教育變革,“‘自內而外’、‘自上而下’的課程改革模式是難以進入中小學課堂的”。

    教育生態能夠為課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因為學校就是中觀層面的教育生態系統,從教育生態學的視角審視課程改革問題。

    就是要研究學校教育主體與生態因子在課程方面的相互作用,這能夠幫助研究者全面考量影響課程改革的因素,并提出優化策略。

    西方教育生態學迄今已形成了四大研究范疇。

    具體而言,從高到低可以分為教育生態學研究、區域教育生態研究、學校教育生態研究、課堂教學生態研究。

    研究的核心問題和研究主題是“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而教師生態與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緊密相連。

    事實上,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密爾頓建立的學校生態研究標準影響了很多學者的想法。

    他們的研究都在遵循漢密爾頓提出的標準上展開的,尤為重視學校生態關涉的各個生態因子的相互關系。但是受到研究興趣和研究主題的影響,研究者們研究的“關系”也不盡相同。

    比如麥科恩研究的主題是“減少偏見理論的作用機制”。

    他以生態學的理論為分析框架,深入探討了社會認知訓練、合作學習和解放心理學三種理論在偏見的形成機制和消除偏見的邏輯理路方面所針對的生態結構和生態過程。

    闡明了這三者之間存在的互補關系。

    還有學者對家校社三類主體之間的關系更感興趣,因此他們的關注點就放在了學校、家庭和社區這三個學校生態的主要組成部分的關聯上。

    史密斯等就以“家校社”三者的關系為研究核心,通過調查學校、家庭和社區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生態要素與家長參與的關系。

    得到了家長的教育背景以及對待教育的態度、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學校周圍的氛圍都是家長參與學?;顒拥挠绊懸蛩兀@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影響著家長的教育參與。

    課堂教學研究也迎來了轉向,學者們開始將生態學的方法論用于課堂教學研究中,借鑒生態學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框架,將課堂教學視作一個重要的生態系統。

    主要聚焦于課堂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尤其重視在以往課堂教學相關研究中被忽視的主導生態因子與學生進步的關系。

    國內教育生態學的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在國外生態學與教育生態學研究的基礎上,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教育生態學方面進行持續探索。臺灣是我國開展教育生態學研究較早的省份,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方炳林老師在《生態環境與教育》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態”一詞,這本著作為我國的教育生態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理念。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教育生態學研究呈現出從宏觀研究到微觀研究,從理論層面的探索到實踐層面的分析。

    相較而言,大陸的教育生態學的研究起步稍慢一步,1988年,任職于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吳鼎福教授,發表了論文《教育生態學芻議》。

    自此吹響了大陸地區教育生態學研究的沖鋒號。

    在1990年吳鼎福教授與學者諸文蔚合作編寫了《教育生態學》,這本書的出版標志著大陸教育生態研究的正式開始。

    2000年,華東師范大學范國睿教授將其博士畢業論文《教育生態學》整理成書并出版,在這本書里:

    他從微觀視角審視教育系統,將教育系統劃分成許多微小系統,再具體分析每個系統內的主導生態因子對整個教育的發展、學校的發展以及個體發展產生的影響和發揮的作用。

    引發了大陸的教育研究者們對教育生態學研究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而后,學者們致力于從本體論的角度探求教育生態學基本問題的謎底,試圖作出全面而系統的回答。

    研究采取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綜合運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最終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

    1.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整體效果不佳,教師心理壓力較大

    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的三類負擔:本源性負擔、衍生性負擔和額外性負擔的治理情況都不盡如人意。

    訪談結果顯示,中小學教師們的工作壓力仍然較大,而學生和家長是其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陀^數據和主觀感受兩方面均反映出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的整體效果不佳的現狀。

    這可能是因為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涉及的主體及其所處環境所構成的生態系統處于失衡狀態中,其中重要的治理主體和治理環境未發揮出作用和價值。

    2.本源性負擔治理、衍生性負擔治理效果顯著優于額外性負擔

    對中小學教師的本源性負擔、衍生性負擔和額外性負擔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教師負擔中存在一些重點治理對象。

    本源性負擔中的教學準備負擔、作業布置與批改負擔,衍生性負擔中的家校溝通負擔和教師發展負擔,額外性負擔中的相關報表填寫工作負擔等都需要重點關注。

    從本源性負擔、衍生性負擔和額外性負擔治理情況的差異性分析可知,三者具有顯著性差異,表現為本源性負擔治理效果顯著優于衍生性負擔治理效果。

    本源性負擔和衍生性負擔治理效果又顯著優于額外性負擔治理效果。

    這與設想的結果有較大出入,因為《意見》瞄準的是中小學教師的額外性負擔,而額外性負擔治理不佳的原因可能在于生態系統中的治理主體缺乏有效的聯系和溝通。

    反而在個體理性的影響下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了犧牲教師利益的選擇,在博弈間割裂了各個主體間的天然聯系,導致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及治理行動落實不到位。

    3.班主任與其他科任教師負擔治理效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對班主任與其他科任教師負擔治理情況的差異分析看出,班主任老師與其他科任教師工作負擔治理情況具有顯著差異。

    不論是在本源性負擔、衍生性負擔還是額外性負擔治理效果上,科任教師負擔治理的情況都要優于班主任老師。

    究其原因可能是班主任不僅需要承擔教學任務,相較于科任教師,班主任還在班級管理、家校溝通等方面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內容,而由此產生的壓力體驗也較多。

    但是教師個體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無法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

    加之現有政策未對班主任教師的工作職責邊界進行清晰劃分,過重的心理壓力、紛繁復雜的工作任務只會壓得班主任喘不過氣。

    教育生態學的核心價值追求是生態系統內主體與所處環境的和諧共生,共同作用于生態系統的有序運行。

    從教育生態學視域審視當前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現狀,發現其中存在著諸多的非生態現象。

    換言之,目前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生態。

    通過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整體效果不佳,從主體和環境的視角分析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就是要全方位多層次對負擔治理涉及的多元主體和多維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考察。

    主體失諧:被割裂的多元治理主體缺乏有效互動

    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牽涉到國家、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等主體的利益,根據治理理論,治理行動的利益相關者都應成為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的主體。

    教育生態學的重中之重就是“關系”,要“注重全面聯系,突出整體價值”。

    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治理主體本應是和諧共生的關系,在主體間的互動協調同參與到治理過程中,助益治理行動的順利開展與推進。

    與勞動分工相似,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生態系統中的每個主體都承擔著一定的職責,發揮著相應的作用,從整體角度來看,治理主體又是相互聯系的。

    只有形成多元主體治理的生態立體網絡,才能激發出整個教育生態系統在治理過程中的價值最大化。

    調查結果顯示,在本源性負擔、衍生性負擔和額外性負擔中,額外性負擔的治理最差。

    事實上,國家頒布的教師減負相關政策文件,以及各省市出臺的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都是圍繞著中小學教師的額外性負擔展開的。

    也就是說,國家和地方的治理重點都放在了額外性負擔上。

    按理來說,有了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關注,額外性負擔的治理成效應該顯著高于其他兩類負擔,但是研究結論卻與之相背離。

    究其原因,額外性負擔治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可能是受到了治理主體的影響,在現實情境中,各生態主體不僅沒能發揮出各自的作用。

    甚至其聯系也被割裂,整體關系失諧,相互矛盾,在博弈中形成了“劣性互動”,影響了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活動的效果。

    但教育改革行動不是單憑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的工作,在國家規劃好藍圖后,就會將相應的政策文件下發至地方政府。

    并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根據地方教師負擔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并開展治理行動,而且還要發揮監督評測作用,保證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的落實。

    由此可見,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是減負政策執行的主體,也是負擔治理行動的組織者和推進者,發揮著上傳下達的作用。

    在接收并執行國家意志的基礎上,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還需將開展中小學教師負擔治理行動的決定和工作安排下發至所轄范圍內的中小學校。

    并且要持續監測負擔治理的效果,根據其中反映出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并及時向上級反饋。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丁香六月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美女胸又大又www又黄的网站|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成年人性生活片|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区视频|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老司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131美女爱做免费毛片| 大片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另类第一页|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特级黄色一级片| 免费看特级淫片日本| 美女被羞羞网站免费下载|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888米奇四色极速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你的意思我明白| nanana最新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小小的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版 |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韩国电影禁止的爱善良的小子hd|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