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3a旅游廁所面積最新標準)
王凡
雅安市雨城區久負盛名、歷史淵源,坐擁“生態棲息地、國際熊貓城”的城市名片,是雅安市的中心城區,是全世界唯一以“雨”命名的城市、全國唯一的“生態氣候型城市”,在全國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五,相繼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稱號,并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優渥的資源環境及“川藏鐵路第一城”“藏茶最大原產地”“川西民族文化走廊”“茶馬古道和南絲綢之路的明珠”等歷史積淀和發展優勢,成為全球重要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國最具投資潛力魅力城市,全區現已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1家、4A級旅游景區3家、3A級旅游景區4家、全國森林康養基地1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等。
近年來,雨城區以全域旅游的理念,統籌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樹立“小廁所大民生”理念,不斷豐富延伸鄉村旅游公共服務末梢,實現“鄉村旅游發展到哪,旅游廁所就建設到哪”。旅游廁所已經成為主客共享的“窗口”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縮影”,承載著市民、游客、村民共同奔富裕、一起向未來的美好期待。2019年以來,雨城區已累計投入5000余萬元在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旅游道路沿線等城鄉融合區新建、改造旅游廁所180余座。2024年,為助力全省文旅大會承辦,目前正在對“賦碼”旅游廁所進行全面提升,力爭全面達到II類及以上標準,6月前擬完成全區52座旅游廁所改造,目前已提升完成40個。
科技創新、智慧賦能,為城鄉廁所建設提供最優方案
強化智慧旅游建設,積極解決城鄉“找廁難”“如廁難”等問題,結合雨城區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智游雨城”旅游自助服務系統建設,通過百度、高德等多平臺標注等方式,完成全區旅游廁所及公共廁所的導航功能。探索加強科技融入,創新使用生物降解、無水沖技術、智能傳感監測、智能化運營、人臉識別取紙等新技術,推進旅游廁所科技化。例如,熊貓山谷生態環保廁所采用裝配式結構、遠程智能管理、微生物降解、無水沖等技術,達到了無用水、零排放、無污染的目標,廁所中的糞便等污物直接通過生態凈化加以循環利用,有效解決了無城市管網的鄉村旅游沿線污物無害化處理的問題,從建設到使用都能做到保護生態環境。
一廁一格,主題植入,為城鄉廁所建設找到最好參照
依據《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為全區旅游鄉村廁所的建設提供依據,并注重地域文化挖掘,突出貼心方便、賞心悅目和開心打卡的功能,在設計上充分挖掘雨城區大熊貓、熱氣球、青羌、愛情等文化元素內涵,不拘一格提升廁所的品質內涵和地標性及辨識度,成為雨城“建一廁添一景”的生動寫照。例如:熊貓山谷生態環保廁所以雅安吉祥物“雅雅安安”中的“安安”為題材進行設計,并入選《四川省旅游廁所優秀案例》《四川文旅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四個一批”》;云臺山熱氣球廁所以地中海裝修風格和熱球文化進行設計,成為全球首創;青羌透明廁所以青羌文化為題材,搭配全景透明玻璃,打造話題性十足的“網紅廁所”,受到游客一致好評,引來媒體追捧。
優化布局,全程管理,為城鄉廁所管護提供最好指導
按照“布局合理、數量充足、標準規范、干凈整潔”的目標,制定全區旅游廁所建設規劃,統籌城鄉旅游發展,推動“廁所革命”從景區拓展到全域、從城鎮拓展到農村、從封閉走向開放,提升旅游廁所覆蓋面,為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開通旅游廁所社會評價功能,實行“一廁一碼”。推行旅游廁所社會化、市場化管理新模式,降低運營成本,打破城鄉壁障,形成了“政府+企業+社會”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政府建設的旅游廁所由景區管理服務中心、鎮政府管理,企業建設的由業主管理,將管理責任落實到人頭,定崗定人進行衛生保潔和設備養護、維修,確保廁所干凈、整潔、無異味。同時,積極探索“以商養廁”模式,在熊貓山谷生態環保廁所配套建設了“旅游驛站”,以旅游廁所為基礎,擴展旅游咨詢服務、旅游購物、旅游休憩等功能,通過以商養廁模式為旅游廁所和旅游咨詢服務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