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品格教育心得體會
在我們中國五千年來,最注重的教育是什么呢?毫無疑問當屬品格教育!
針對當下中國品格教育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塑造青少年的品格呢?
其一,品格教育的第一對象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或者更全面地說,是所有教育者。父母、老師以及社會對孩子品格的影響是很大的,所有教育者更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和提升。在我們的品格教育課程中,有不少內容是針對父母的。一方面是希望父母給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指責。這樣會讓孩子收貨自信和尊重。另一方面是幫助父母和孩子重新構建親子關系,因為當下很多家庭的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一旦親子關系有了裂痕,父母說的再正確再有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所以,希望父母和教育者都可以多參加相關的學習。
其二,品格教育不是知識,不是重在教,而是重在育,我們傳遞給孩子的知識夠多了,好比一輛貨車,給車上裝滿貨物后,我們還要往油箱里面加油。這個油便是品格教育,即給予孩子正確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樹立人生夢想。有些父母說,我是這么干的,可是沒有效果!很多父母喜歡通過說教的方式來實施品格教育,就不斷地對孩子講一堆道理,不管孩子是否能夠接受,只顧自己說。育人應該建立在對了解對方的基礎上,我們要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多傾聽和引導,還可以與孩子展開討論,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達到塑造品格的效果。例如,有個孩子在學校被老師冤枉了,告訴父母,父母聽到以后沒有立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說了一些類似孩子要有博大胸懷的大道理。父母這種這樣做孩子其實很難聽進去,他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愛自己,假設換個方式,當孩子說了事情原為之后,父母能讓孩子有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然后逐步引導孩子,或者和他一起上網找些同樣的問題,現在大家是如何解決的,最終讓孩子自己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拉近親子之間關系,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以上兩點是我的一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