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教育-獨角獸教育APP
昨天,鯨媒體刊發了一篇來自Edsurge的文章——《誰會是中國下一個獨角獸教育科技公司?》,從外媒視角揭示了中國教育行業的格局及創業公司的發展趨勢。
在本文中,鯨媒體打算結合教育行業的特點,給中國在線教育產業中的“獨角獸”下一個定義,再扒一扒目前哪些賽道上已經出現了獨角獸,他們的創始人和公司本身都有什么特點,背后又有哪些資本助推,他們又將走向何方?
現在,我們找出了12家獨角獸和6家準獨角獸!
一、HEY!獨角獸!- 什么是中國教育科技行業的獨角獸?
為什么“獨角獸”這個詞會出現,它的概念是怎么來的呢?通過查閱外國文獻(https://techcrunch.com/2013/11/02/welcome-to-the-unicorn-club/),我們找到了它的起源——
最早在2013年,美國一家名為cowboy的基金里,有一個合伙人提出了這個概念,主要就是估值10億美元的非上市公司。
為什么這樣的公司叫做“獨角獸”?其實只要了解投資規律就不難理解,全世界最好的基金都投資了很多公司,但卻只能從少數的幾個公司中得到回報——這是投資的常識。10個里面有一到兩個有回報就不錯了。比如4億美元的投資要收回的話,那投資的公司在上市的時候至少要有2個市值10億美元的20%的股份,或者一個市值20億美元的公司的20%的股份。
投資人會思考一個公司達到市值10億美元,回報的幾率有多大。如果能投出估值10億或2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這整支基金的表現就會非常好。
“獨角獸”這個詞多指誕生于硅谷的互聯網相關或高科技企業。這個舶來品最早也是在中國的互聯網界里出現。那么如果用在教育產業上,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教育中概股中,新東方市值是66億美元,好未來是50億美元左右,達內教育是7個億美元,正保遠程教育是4個億美元,ATA市值是1個億美元左右,今年年中上市的51Talk市值為4.5億美元。
除了新東方和好未來市值超過10億美元之外,其他中概股市值大約在4到5億元徘徊,并且這些公司此前就是教育行業細分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因為這樣它們才有了后來上市的可能。
由此,我們認為,估值5億美元可以算是在線教育培訓里的“獨角獸”的標準。如果要給出一個定義的話,教育創業項目的獨角獸應該是2000年以后成立,有“互聯網+”及科技屬性,且估值達5個億美元的教育細分賽道上的創業項目。
為什么我們會以中概股在美國二級市場的情況來作為標準呢?首先,因為很遺憾,在A股市場上目前還沒有一家能獨立上市的教育公司,更不用說是在線教育公司了。就像昂立教育是借了新南洋的殼,學大是借了銀潤投資的道來重組上市,而且它們還不能叫做在線教育公司。而在新三板上,許多教育公司都認為自己PE、市值偏低,且沒有足夠好的流動性也是新三板的現狀,因此不具備參考價值。
第二,從宏觀經濟的層面上看教育行業。如果對照資本涌入教育行業的時間節點和經濟周期,我們會發現,在最近幾個經濟下行周期,都是教育培訓資產價值很容易被資本認可的階段。比如2008年的時候,金融危機之后教育培訓資產的價值被放大了,2008年到2010年在美國有一股很集中的上市潮,比如正保遠程教育(2008年)、學大(2010年)、好未來(2010年)、環球雅思(2010年)都是那個時候在美國上市的。那么往前看,早期資金的注入也在此之前兩三年,例如2003年創辦的學而思(好未來)在2007年拿到了天使投資,2009年9月又獲得了老虎環球和KTB4000萬美元投資,一年之后的2010年9月,學而思在紐交所IPO,融資1億美元。2008到2010年期間,除了上述這一波上市的公司之外,IT培訓公司達內(后于2015年上市)也拿到了融資。
在差不多8年前的經濟危機時期,這波得到資本青睞的公司多為傳統線下培訓機構,而在最近幾年全球經濟均轉冷的時期,尤其是2013年之后,中國教育領域的創業項目又再次獲得了資本的青睞。不過,資本這次更熱愛在線教育的概念。很多2000年前后成立的公司,比如滬江、達內這些公司也在這幾年拿到了大額融資,所以我們認為這一時期,教育創業公司“獨角獸”的屬性之一就是“互聯網+”及科技元素。
- “獨角獸”的特征?
獨角獸創業公司具備哪些特征呢?先看看美國人的歸納。
Cowboy基金建立了一個資料庫“Learning Project”,收集了2003年2月截止到2013年11月市值超過十億美金的美國科技創業公司資料。
在其中,他們找到了39家“獨角獸”的公司(2003年之后成立的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科技公司)。統計發現,在所有獲風投的創業公司中,達到這個估值的公司占比0.07%。過去十年,平均每年誕生4個獨角獸公司,其中,Facebook是超級獨角獸(市值大于1000億美金)。每隔十年,大概有1-3個超級獨角獸公司會誕生。
獨角獸公司主要平均分布在四個領域:電子商務、大眾導向、軟件即服務和企業軟件。中途轉行的企業是少數。
美國的獨角獸企業平均要花費7年多的時間才可能將資產變現,投資周期相當長。名單中的24家公司至少平均花費7年才上市或者被收購,除了YouTube和Instagram之外,這兩家公司都在成立兩年內超過了10億市值。仍有14家公司未上市,因此還會將資產變現時間擴充到8年。9家被收購的公司的平均市值是13億美金,買方很喜歡在公司這個市值的時候去收購它們。
就這些獨角獸的創始人而言,沒有經驗的、二十多歲的創業者是少數。受過良好教育、三十多歲、有過合作經歷的聯合創始人比較容易取得成功。獨角獸公司創始人的同質性很高,他們大多都是工程科背景。大多數的創始團隊都有一起學習或者工作的經歷,很多創始人之前就在科技領域創業過,很多都過了30歲。有兩家電子商務公司是女性創始人(Gilt Groupe 和 Fab),而且沒有獨角獸公司有女性CEO。
那么,如果按照估值5億美元的標準和我們的定義,中國教育科技產業有哪些獨角獸公司呢?
中國教育科技產業獨角獸- 賽道和估值?
下面我們將列出符合我們評判標準的獨角獸公司——重復一遍,我們認為中國教育創業項目的獨角獸的標準是:2000年以后成立,有“互聯網+”及科技屬性,且估值5個億美元(約30億元人民幣)的教育細分賽道上的創業項目。
然而,許多公司在公布融資信息時并沒有透露估值情況,同時融資的真實性亦不能從發布方單方面考證,因此我們是根據公開資料進行判定:根據投資行業慣例,在最新一輪融資中拿到1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大概出讓了20%左右的股權,因此估值約在5個億左右。所以最新一輪融資的金額是最主要評判標準(如果是虛報數額的請自行啪啪打臉,我們不負責哈)。
按此判定,目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教育科技圈獨角獸公司的有12家——輕輕家教(2015年6月,C輪融資融得1億美元),Vipabc(2015年11月,其母公司iTutorGroup獲得近2億美元C輪融資),VIPKID(2016年8月,C輪融資獲1億美元),一起作業(2015年2月,D輪融資獲1億美元),猿輔導(2015年3月和2016年5月,D輪和D+分別獲得6000萬美元和4000萬美元融資),學霸君(2016年上半年,新一輪融資額傳聞為近億美元),Udacity(優達學城,2015年11月D輪融資 1.05億美元,鑒于其也在中國開展業務,因此歸入統計),滬江(2014年C輪融資1億美元;2015年10月,D輪融資10億人民幣),新東方在線(據其新三板招股書,2016年2月獲騰訊3.2億元人民幣投資,當時估值約25.6億元;7月份,新東方網又完成了新一輪增資,八家做市商共出資后其最新估值達到31.73億元),寶寶樹(2015年7月,完成C輪3億美元融資;2016年6月又宣布完成30億元人民幣融資),貝貝網(2016年6月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蜜芽寶貝(2015年9月,完成D輪融資1.5億美元)。
國內其實還有不少準獨角獸,我們把估值減半,也就是說最新一輪融資拿到5000萬美元(3億元人民幣)的,列為準獨角獸的行列。這樣的公司包括邢帥教育(2016年5月B輪融資3億元),慧科教育(2015年11月獲3億元B輪融資),小站教育(2015年12月C輪融資獲8400萬美元),慧沃(2015年6月和2016年4月的B輪和B+輪分別獲1.2億元和1.5億元),跟誰學(2015年3月宣布獲得A輪融資5000萬美金),阿凡題(2015年12月宣布完成金額6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表1
通過梳理,有這樣幾點可以關注:
1、目前中國教育產業出現了獨角獸的細分賽道,包括K12領域的找家教平臺、工具類-直播課平臺,還有外語學習外教1對1的賽道,MOOC平臺及全科學習平臺,還有母嬰電商及服務平臺。
產生準獨角獸的賽道包括職業教育平臺、留學一站式平臺,K12答疑解析平臺,還有幼教家園互動及課程內容提供平臺。
2、在獨角獸和準獨角獸公司中,產生最多獨角獸公司要數母嬰電商及親子服務類平臺和英語學習平臺,其中寶寶樹、蜜芽寶貝和貝貝網的估值都號稱超過10億美元,即超過60億元人民幣。(注:我們之所以把母嬰電商的創業項目也歸入教育科技領域是因為這些電商平臺從業務上其實已經延伸至社區及泛教育平臺了。)
在語言學習賽道上,滬江號稱估值超過70億元人民幣,iTutorGroup(vipabc)的估值也超過了60億元人民幣。另外,硅谷起家的MOOC平臺Udacity估值也超過了1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開始以“優達學城”的中文名進軍中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5家公司,估值都達到了10億美元,也達到了美國對于獨角獸創業公司的估值判定。
3、從獨角獸的業務轉型看,伴隨著估值節節升高,必然伴隨著平臺化戰略轉型,以及業務品類的擴容,因為這是未來拉動業績的想象空間所在,也是有可能產生壁壘的地方,但這也意味著這些公司越來越重——其實只要對比阿里巴巴、攜程這樣的平臺公司,即使是平臺類的公司也不可能是輕資產模式,服務、信息審查、師資、教研、合作伙伴……至少有一環要做得足夠重。
4、北京和上海是獨角獸和準獨角獸集中誕生地,這也與這些地區的教育資源和互聯網人才資源是高度匹配的。在12家獨角獸公司中,有6家公司在誕生于上海(Udacity誕生于硅谷,但來到中國公司落戶上海),5家誕生于北京,還有一家誕生于杭州(貝貝網),并且在上海的公司都紛紛在北京建落腳點,例如輕輕家教、學霸君等都在北京開了分公司。
6家準獨角獸公司中4家誕生于北京,一家誕生于上海,還有一家邢帥教育誕生于云南大理,之后總部遷至廣州。
- 背后資本?
下表是在教育產業投出過兩個以上獨角獸/準獨角獸/上市公司的基金或公司。
表2
統計結果是:
1、同一賽道投兩家的有紅杉資本投資的VIPKID和51Talk(真人外教1對1直播平臺),真格基金也投資了上述兩家公司;又如在家教O2O賽道上IDG押寶輕輕家教和瘋狂老師(2016年6月C輪融資2億元,因為數額未達到我們設的標準,所以沒有列入表中)。有意思的是,不同賽道投資卻變成競爭對手的有IDG投資的猿輔導(原為教育社區、題庫類產品,后發展直播課程)和瘋狂老師(原為家教O2O平臺后拓展直播課程)。
2、有的基金偏好同一細分市場中不同賽道上的項目,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對同一細分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所投項目由于賽道不同,還有業務整合互補甚至股權合作的可能。例如軟銀投的滬江、iTutorGroup(vipabc)都是外語學習領域;順為也偏愛外語相關領域,投出了外語學習平臺中的獨角獸滬江、互聯網+留學領域的準獨角獸小站教育和外教1對1學習的上市公司51Talk。
3、BAT互聯網公司更傾向在中后期進行投資,且偏愛平臺類產品。但是BAT投資了教育標的后,傾斜、提供了多大資源,雙方產生了多大協同作用目前似乎還沒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例子。
4、老牌教育機構中的好未來也投出了兩家獨角獸公司——輕輕家教和寶寶樹,以及一家準獨角獸公司慧沃。標的公司都是和好未來產業鏈相關的,其中從廣州智康1對1和輕輕家教的整合開始,雙方就已經開始探索深度融合了。
- 成為獨角獸的年限?
我們做了個統計,有三家公司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才成為了獨角獸,分別是vipabc(14年)、滬江(14年)、新東方在線(16年)。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在21世紀互聯網教育發端之時就存在,因為熬了下來,才在近三四年趕上了最新一波資本熱潮。
在母嬰電商及親子服務平臺領域,這一行業大概在2013年、2014年才受到關注,寶寶樹也是這段時間內進行了從社區到電商的轉型,蜜芽寶貝也開始拿到大額融資,貝貝網則順勢成立,因此他們依托垂直電商業務成為獨角獸大概也就是2到4年時間。
K12的平臺、工具類公司,成為獨角獸的時間最短是1年半,最長是4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拿新東方、學大這些憋了十幾年才上市的公司相比,成長速度已經非常快了。這個年限也與最新一波在線教育熱興起的時點是相符的。
Udacity作為唯一成為獨角獸的MOOC平臺,算是給近年一直被唱衰的MOOC爭了口氣。課程的優質程度、覆蓋面、平臺流量、完課率及商業化的進展對于MOOC平臺而言是幾大關鍵指標。
vipabc的估值破10億美元,以及VIPKID今年連續獲兩輪融資并晉升獨角獸,反映出資本對外教真人一對一概念的青睞。我們分析,VIPKID估值的迅速攀升,一定程度上與51Talk上市的示范效應有關——處于幼教及青少年這一學齡段的VIPKID客單價及營收增速較為亮眼,而今年年中上市的51Talk(市值約4.5億美元)也給VIPKID的融資起到了示范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對于VIPKID來說,上市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未來其也不排除擴展業務品類,推出其他年齡段的英語培訓業務或其他語種業務。
總體而言,從2013年在線教育受到資本關注后,確實催生了不少獨角獸公司,但教育行業是個慢熱行業,雖然在互聯網效應下可便捷地捕捉流量、迅速擴大規模,但背后客觀存在的變現及業績問題,也成為業內甚至外媒認為存在泡沫的原因。
表3
- CEO背景咋樣?
從表1中,我們也扒了扒獨角獸公司掌舵者(CEO)的情況。在12家獨角獸公司里,60后、70后、80后的創始人各有4位,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從年齡段上看不出與創業項目所處領域的關聯。
而在準獨角獸公司里,我們看到7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CEO為80后,僅有一家為70后。
從創始人角度看,30歲左右的80后算是第一代互聯網用戶,毋庸置疑會是“獨角獸+準獨角獸”公司的創業主力軍,行事更為高調。60后的優秀創業者如vipabc、輕輕家教、Udacity等公司的創始人由于在互聯網行業或者在線教育里面里有較深的積淀,步伐較為穩健,公司也較為低調。70后的CEO年齡也更傾向于75后,他們與80后創業者有相似之處,整體也比較穩健。
在獨角獸和準獨角獸公司中,女性CEO有2位,分別是VIPKID的米雯娟和蜜芽寶貝的劉楠,有意思的是,她們都處于幼教領域,直接買單者為家長(成人)。數據顯示,這一階段的媽媽更愿意為孩子有質量地成長買單,這一領域創業的女性CEO或更了解主要用戶(消費者)的需求。
- 獨角獸/準獨角獸公司的投資情況?
在成為獨角獸和準獨角獸后,不少公司都悄悄進行了投資布局,這也在他們的戰略之中。我們根據公開資料稍做了梳理:
表4
不難發現,有了資金之后,不少加快跑馬圈地和業務縱向橫向擴張的獨角獸/準獨角獸已經默默進行對外投資,有的甚至成立基金邀請專業GP一起玩。
我們可以發現,像滬江、新東方在線這種大平臺類的公司更傾向于多領域多元化投資。而希望在現有主營業務領域繼續深耕的公司更傾向于投資與現有業務可進行互補(導流或承接流量轉化)的公司,如小站教育、慧科教育。
對于自己不擅長的業務,投資無疑為最佳的試水方式和拉動增長方式,寶寶樹、邢帥教育、慧沃、跟誰學都對主打內容服務的標的感興趣。
此前一批老牌教育機構發展到第4、5個年頭時還在忙于線下地域的擴張,投資的魄力遠趕不上這批新玩家,可以說是“互聯網+”的時代特性和資本的助推也使得這批獨角獸/準獨角獸對資本合作的心態更開放、更重視。
結論:在目前國內的教育科技產業中,估值5億美元獨角獸門檻的情況下,這樣的公司我們找出了12家,估值在2.5億美元到5億美元之間的準獨角獸大概有6家。它們多誕生在發達沿海地區,以上海和北京尤甚。
從它們所處的細分領域看,K12輔導、外語學習、泛教育學習、母嬰電商領域均產生了獨角獸,接下來爆發的點將會在職業教育、幼教,而留學+留學后服務市場也正受到資本的關注。從更細分的賽道上看,各領域平臺類的獨角獸最多只能容納1到2家,甚至只有1家,應用工具類產品最后轉平臺甚至做重也是必然趨勢。
在助推這些在線教育公司成為獨角獸的背后資本,包括老牌的基金和風險投資,也包括BAT等互聯網公司的跨界關注,還有好未來這樣的老牌教育機構。在獨角獸中67%的公司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實現了5個億美元的估值規模,這與最近這一波在線教育熱潮息息相關。
獨角獸公司的掌舵者(CEO)中,60后、70后、80后創始人的數量旗鼓相當,而在準獨角獸公司里絕大多數公司的CEO為80后,這與他們作為互聯網早期用戶的身份相當。
估值高企,得到了資金支持之后,不少加快跑馬圈地和業務縱向橫向擴張的獨角獸/準獨角獸已經開始對外進行投資,回望此前一批老牌教育機構發展到第4、5個年頭時,投資的決心和動作遠趕不上這批新玩家。
此番梳理之后,我們有一個直接的感受是:在線教育領域這些獨角獸/準獨角獸中,還沒有出現模式更令人眼前一亮的公司,尤其在技術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教育游戲化學習、自適應學習等概念依然還不是國內在線教育行業的主流,這也與教育行業比較慢、服務更追求效果的屬性有關。另外,創客教育、家庭教育、國際化學習這些細分市場上也有可能出現獨角獸公司(民辦K12學校和民辦高校也會有不錯的估值,但在本文中不列入教育科技領域的范疇)。
然而,對于教育公司而言,不能忘記的是,內容、教研和服務,始終是其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點。由此不難得出這樣的判斷,未來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的獨角獸可能會從這兩個維度里面誕生:一是,有足夠年頭歷史積累和收入量級的、主體業務是傳統教育機構,但輔以在線教育概念深入發展的公司;二是,可以把互聯網的優勢嫁接到教育培訓中的科技驅動型公司。
美國的獨角獸企業平均要花費7年多的時間才可能將資產變現,投資周期相當長。那么在線教育領域的這一批獨角獸公司,要多久才能實現資產變現呢?為了實現資產變現,上市和被收購及合并是全世界獨角獸的宿命,中國在線教育領域的這些獨角獸也逃不過。如果在同一賽道同時存在著獨角獸和準獨角獸的公司,后者業績、市場地位彎道超車或蛇吞象反并購獨角獸的概率可能會比較小,看看互聯網領域的合并抱團就知道了,例如最近的滴滴和Uber中國,還有早前的美團和大眾點評、58同城和趕集、攜程和去那兒等。
在外媒Edsurge看來(回顧《誰會是中國下一個獨角獸教育科技公司?》),雖然中國教育產業可能會存在泡沫,但中國作為世界的教育科技中心會帶領亞洲的崛起。而且那些能夠推動科技的發展,并且對投資者和學生們都能產生很好回報的公司,將會成為下一個世界教育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