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教育、芬蘭的教育特點及啟示
芬蘭是世界上教育質量兼教育公平“雙贏”的典范,在國際組織連續多年的國際學生能力測評中,芬蘭學生的表現引起了世界矚目。本文聚焦芬蘭如何形成尊師重教的教育制度,全面闡述芬蘭的教育體系結構以及在各個階段的先進教育教學經驗。
————————————————
芬蘭的高福利制度和全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完善的教育體系,它將幸福理念真正落實到教育的每一個階段。芬蘭堅持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資源,建立了隨時隨地、想學就學的成人教育體系,在全社會營造出終身學習的教育氛圍。正是這種尊師重教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國民幸福之本。
幼兒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縱觀芬蘭幼兒教育,他們不僅提供多樣化的保育機構,而且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幼教人員;他們尊重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強調要依據孩子的身心特點,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
?政府保障日托中心高效運行
從1973年開始,芬蘭不論公立、私立,一律將幼托機構改稱為日托中心。芬蘭孩子的義務教育起始年齡是7歲,7歲之前屬于幼兒教育階段。幼兒教育階段又劃分為:0-6歲的日托中心教育和6-7歲的學前班教育。提供幼兒教育的機構主要是市立日托中心、私立日托中心以及學前班。
在芬蘭,學前班完全免費。而且6歲之前的日托中心,大部分也由政府提供。市立日托中心因為有政府財政支持,費用十分低廉,低收入家庭還可以申請免費入讀。此外,芬蘭政府對私立日托中心實行收費限制,規定私立日托中心要為所有6歲幼兒提供全年700小時,每天4小時的免費課程,具體費用由地方政府承擔。
?嚴格監管師資資質和比例
芬蘭日托中心和學前班對教師的任職資格和比例有著嚴格要求。日托中心要求:每7名3歲以上的幼兒,必須配備一名受過訓練且合格的人員;每4名3歲以下的幼兒,必須配備一名受過訓練且合格的人員。該合格人員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護理人員,但是法律同時規定,每3位合格人員中必須有一位是幼兒教師。學前班則要求:師生比例為1:13,并且每個班級不能超過20人。如果班級人數超過13人,除了教師還要配備一名至少擁有大專文憑的助教。
對于日托中心和學前班教師的任職資格,芬蘭教育部門也采取了嚴格的限制條件:日托中心教師至少應具有健康護理或者社會福利等相關專業的職高文憑。其1/3的教師還必須擁有高等教育學位,包括教育學學士學位、教育學碩士學位等。學前班教師則要求:除了必須是教育學學士或碩士之外,還必須修習過關于教學方法的相關課程。
?保證幼兒輕松自在游戲
在芬蘭,成長被認為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幼兒教育則是打基礎的最佳時期。芬蘭幼兒教育的目標是努力提升幼兒的自我形象、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等,并以此促進學生的成長。
在這種背景下,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安全、可以自由自在與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環境就變得至關重要。在芬蘭,日托中心的教育課程十分松散,大多以游玩為主,沒有固定的課程規劃,也沒有教材和作業本,只有游戲。但是,日托中心非常注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提升基本能力,比如語言表達、生活自理、社會互動、自尊與自信、認識世界等。學前班的教育目標除了促進學生成長之外,還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針對兒童早期身心發展特點,學前班的教學形式多樣化,除了教師講解和小組活動之外,主要還是以游戲玩耍和運動鍛煉為主。
整體而言,芬蘭幼兒教育注重幼兒自身經驗,不是以成年人視角決定幼兒的學習內容。這樣,芬蘭孩子便在輕松自在的游戲環境中擁有了快樂童年。
義務教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早在1921年,芬蘭政府就開始對7-16歲青少年學生實施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芬蘭開始致力于實現“無論你在何處都能接受相同質量的教育”的目標,把普及義務教育作為重要國策,并于1998年頒布《義務教育法》全面加以保障。
?無須擇校,完全免費
在芬蘭,無論城市、郊區或是只有十幾個學生的鄉村學校,學生都能享受相同質量的教育。因為芬蘭教育基礎設施、教育質量標準等不會因為學生數量較少而減少或降低,據統計數據顯示,芬蘭最好與最差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僅為4%。因為校際之間的差距甚小,芬蘭學生一般都會選擇“就近入學”,極少存在擇校行為。
此外,芬蘭的義務教育完全免費,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幾乎不需要任何費用。學生除了準備書包,學費、教材費、學習資料、學習工具等全部免費,每個學生還有一份營養午餐。如果上學路程超過5公里,學生還有權獲得免費交通。
?通才教育,全面發展
芬蘭的義務教育有著非常全面的課程體系,在基礎教育階段,芬蘭學生不僅要學習傳統的課本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做飯、做家務;不僅要學習跳舞、游泳和滑雪,還要學習如何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不僅要學習如何理財、微觀經濟學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參與民主生活、如何關懷別人;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還要從各行各業的實踐中學習……芬蘭的基礎教育注重培養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要求學生在16歲畢業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有平等理念、國際化視野、熱愛自然、欣賞藝術、懂得照顧自己。
?呵護自尊,全社會關愛
在芬蘭,全社會都非常關注學生的成長。學校給學生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還給他們提供熟悉的社交場所,甚至邀請年幼的學生參加市長舞會。芬蘭重視人性化教育,教師小心翼翼呵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學習慢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教師的幫助和同學的理解。
此外,高水平的基礎教育絕離不開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芬蘭公民對此十分支持并樂意在財政上給予幫扶,在他們看來,教育具有優先發展的權利。除了財政上的幫扶,芬蘭政府和社會還會在許多具體事務上對學生給予全方位的關懷。比如在教室里坐不住而需要在實踐中學習的特殊學生,商家會非常愿意接受他們到自己的花店、快餐店、超市等“上課”,高年級學生的社會實踐課也會被全社會嚴肅對待并積極配合。
普通高中教育:以課程為導向進行學習
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高中學習和高考意味著緊張應對。在芬蘭,也是如此嗎?
?無年級高中
芬蘭高中的上課方式獨樹一幟,不但沒有文理科之別,也不劃分年級。學習都是以課程為導向進行,而且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種類繁多,修夠了相應學分的學生就能獲得從學校畢業的資格。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智力條件、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計劃等自由選擇兩年、三年甚至四年完成高中課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在三年內完成課程,但這種彈性制度為優秀學生提供了加快學習進程的機會,也為后進生提供了放慢腳步的空間,他們不會因為留級而被貼上“差生”的標簽。
在學生評價方面,除了書面考試,還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連續觀察、對學生作業的考核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如果對自己的考試成績不太滿意,還可以要求重考。
?教育咨詢服務
芬蘭的無年級高中制度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但他們并不會因為缺乏經驗或不會制訂學習方案而耽誤學習。因為芬蘭高中設立了教育咨詢辦公室,建立了學生顧問制度、學生自我管理制度和輔導員制度,通過這些制度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學生顧問制度:每所高中配備專業的學生顧問,他們負責解答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課程表,配合家長、心理咨詢師等對學生未來就業或繼續深造提供專業咨詢。輔導員制度:學生入學時雖然不分年級,但是會被分成25人小組,每組配備一名輔導員。輔導員主要負責日常行政事務;組織定期例會和集體活動;向學生傳達學校的安排和計劃。輔導員在行政上接受學生顧問的領導。學生自我管理制度: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入學第二年后可以報名擔任新生的小導師,主要負責協助學生顧問和輔導員為新生提供咨詢服務,幫助他們盡快適應高中生活,并指導他們選課、制訂學習計劃等。
?獨特靈活的高考
學生修讀完高中課程之后,會參加全國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這是芬蘭教育系統中唯一一次全國性考試。芬蘭不會依據考試結果直接錄取高中畢業生到任何高等學府就讀,芬蘭高考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鑒定,并與學生在校成績一起作為申請大學的參考指標。
在芬蘭的高考考場上,考生不但可以自帶食品,還允許外來人員參觀、拍照。除了高考的氛圍輕松外,芬蘭的考試還十分靈活。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舉行一次高考,考生必須參加至少四門科目的考試。其中唯一的必考科目是母語(學生可在芬蘭語、瑞典語、吉普賽語、薩米語、手語中選擇其一),其他三門科目屬于自選,學生可從第二官方語言、數學、外語、綜合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進行取舍。每門課程還允許重考一次,以考得較好的成績為準,之前的成績也不會記錄在冊。
職業高中教育:職高不比普高差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育的功能逐漸多樣化,不同類型的教育正在趨向統一和融合。芬蘭政府為此大力改革職業教育,此舉不僅促進了芬蘭的經濟發展,還使芬蘭被譽為世界職業教育之都。
?教學方式國際化
20世紀80年代,芬蘭確立了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并且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確立下來。除了在職業高中強調語言、國際文化知識、交際技巧和通識教育等有利于學生國際化的教學外,芬蘭政府還不斷開發新項目加強對國外文化的學習。此外,芬蘭職業高中還積極為本國學生和國際學生提供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課程。
在師資培訓方面,芬蘭非常注重與國外專業機構進行聯合培養和培訓。芬蘭職業教育國際化最重要的項目是國際交換項目,主要包括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交換活動。該項目為歐盟各成員國的職業高中提供了大量教師互換培養和學生互換學習的機會。芬蘭開展的一系列師生國際交流活動不但提升了職業教育水平,還提高了職業高中教師和學生的社會地位,讓職業教育對年輕人來說更具吸引力。更為重要的是,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助于學生在日益國際化的勞動力市場和多元化社會中獲得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學習方式多樣化
芬蘭職業高中的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專業理論課程上,除了傳統的課堂學習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學習或者以學徒制的方式進行學習。有時理論課與實踐課會在實驗室、車間、教學餐廳等場所同時進行。學生可以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動手操作,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融為一體。此外,學生常常通過項目工程、團隊任務、撰寫報告、學習日志、論文寫作等方式進行學習。 學徒制是芬蘭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學徒培訓是指被雇傭者、雇傭者和教育實施者共同簽訂就業協議的培訓。被雇傭者必須年滿15周歲,學徒期間可獲得少量薪水。學徒制注重在崗培訓,強調通過工作進行學習。但傳統的學徒制重實踐輕理論,為了克服該弊端,芬蘭政府要求加強學徒的理論學習。除了沿用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方法外,學徒還必須進入職業高中或者職業培訓機構學習2-9周的理論課程。芬蘭教育部還建立了專門的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學徒課程計劃、舉辦資格考試等。
?評估方式職業化
芬蘭于1994年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教育部門負責規劃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制定標準。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由初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和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三部分構成。初級職業資格證書主要面向接受職業教育的青年學生,高級和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面向有熟練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能力的群體。以上三種職業資格證書都由芬蘭教育部以法令的形式正式頒布,由專門的教育培訓委員會進行管理和監督。
目前,芬蘭職業資格認證幾乎涵蓋所有工種和生活領域,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七類:商業與管理、文化教育、自然資源和環境科學、技術與運輸、健康與社會服務、餐飲和家政、休閑與體育、旅游等。職業資格證書為高中生提供了通往普通大學或綜合性技術院校繼續深造的資格,也為學生在結束高中生涯后直接進入工作領域提供了專業技能資格認證。企業和用人單位也會直接參與到證書的制定與評價中,提高了證書的可靠性與可信度。因此,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職業學校與企業界廣受好評。
成人教育:學習是一場人生馬拉松
終身學習是芬蘭的基本國策之一,成人教育機構遍布芬蘭各地,包括成人教育中心、暑期大學和開放大學,芬蘭人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而且費用低廉。
成人教育中心。芬蘭目前擁有200多個成人教育中心,為各個地區的成年人提供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任何成年人都能報名參加。成人教育中心通常與市鎮圖書館、市行政管理的各個機構、協會以及志愿服務團體一起組成地方的成人教育學習網絡。而在鄉村地區,成人教育中心通常是當地唯一的學習中心,學生只需要根據上課時長、班級人數及教育設施的差異支付10-30歐元不等的少量課程費用。課程主要分為五大類:手工與藝術、音樂、外語、通識課程、體育和健康教育。教育過程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是學生的學習顧問和引導者。學生組織也會根據學生的興趣策劃相應的休閑娛樂活動,并給成人教育中心提供課程建議。
暑期大學。20世紀初,芬蘭出現了第一所暑期大學,對教師全面開放,主要為教師提供繼續教育支持。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暑期大學在芬蘭發展迅速。這一時期,它主要面向全日制大學生。后來教育對象擴展到全民,不管教育背景如何,都有權接受大學教育。目前,芬蘭暑期大學協會于每年七八月統籌開辦暑期大學,在各個大小城鎮開設歐洲研究、語文、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環保、社會科學等短期課程,分為短期個人化和專業性課程,學生通過結業考試就能取得大學正式學分。這些課程主要以芬蘭語進行授課,小部分以英語進行,外國留學生亦可選讀。暑期大學每年登記入學者多達7萬人,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學生的學費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
開放大學。芬蘭的開放大學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大學,而是由芬蘭的大學和所屬院系合作開設的學習課程,以此形成新的學習體系。目前,芬蘭有15所大學在各個大小市鎮開辦開放大學,平均每年約7萬人入讀,上課時間一般在晚上或周末,學生需要承擔學費。開放大學不授予任何學位,但如果學生日后被大學錄取,可以把在開放大學取得的學分轉換為大學學分。開放大學提供的課程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法律、自然科學、醫療衛生、農業技術、戲劇等。
芬蘭設立的開放大學包括以下基本原則:一是開放,即不論年齡與教育背景,向所有人開放;二是同等,即教學標準和質量與大學相同;三是平等,即旨在提升教育水平、促進地區平等。開放大學有兩種主要教學方式:一是傳統面授,主要通過大班授課與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二是遠程教育,通常借助互聯網以觀看視頻、收聽錄音的方式進行。此外,開放大學還建立了提供專門輔導的學習中心,不僅提供學習資源,而且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安排專業人士解答學生的學習疑惑。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師報》2021年11月10日第3版
作者:陳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