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初中—我的教育故事初中數學
我的教育故事(十二)
閱覽室里的梅花樹
梅花都長在外邊,閱覽室里怎么會有梅花樹呢?我告訴你,這棵梅花樹是我們做出來的。
搬進新學校后,在周校長的統一部署下,全校師生紛紛行動起來,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我和國敏老師負責閱覽室里的布置。初步設想在制作區里,設置一棵梅花樹,取其“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為這棵樹,國敏和我可犯了愁,找遍了城里各小區花園,也沒有合適的。最后還是做工作臺的師傅,從他家里找來了一棵三米高,拳頭粗的栗子樹。只可惜樹枝都是向上伸展的,與梅花樹形狀截然相反。
時間緊,我和國敏決定因陋就簡,就用此樹。我們首先對樹進行“大手術”。把三個向上的枝干中,最粗的上面一截砍下來,用鐵絲綁在三個枝干的空缺處,變成四個主枝干。然后仿照梅花樹枝條形狀,把上面的樹枝進行“改造”。我在前面截枝,國敏在后面用鐵絲綁。開始沒掌握技巧,我都把枝截折,弄得國敏綁起來費勁兒,后來我發現使悠勁,枝兒在似折未折時效果最好。枝條可以向哪個方向彎,就可以彎向哪個方向,然后用膠布輕輕一纏就可以了。經過一番七折八折,栗子樹被我倆兒弄得“傷痕累累”,枝條七扭八歪。國敏又從美術組要來棕色廣告色,用刷子把樹從上往下,都刷了一遍,栗子樹蹤跡全無,總算有點兒梅花樹的影子了。
梅花樹當然得有梅花啊!我們沒有武則天的神威,一聲喝令,就能讓百花盛開。也沒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威風,只得自己想轍。我倆兒請學校有名的巧手素文老師,用紅黃色的皺紋紙,剪出梅花的花瓣、花蕊,做出幾個梅花的樣品,然后就發動辦公室里的其她老師,照樣子一起幫忙制作梅花。連著做了三天,足足有幾百朵梅花,攤在桌上,有二尺多高,紅黃相間,煞是鮮艷。
接下來該往樹上掛梅花了。我倆兒從網上下載幾張梅花盛開的圖片,照著樣子,一對一對的往上掛。開始是用乳膠把兩朵先粘在一起,然后趕緊往樹上粘,但試了幾次,效果都不行,乳膠三四秒內就粘住了,不等我們往樹上粘的時候,就已經干了,只得再往花朵上抹乳膠,弄得花瓣、花根上都是膠水,硬硬的,影響了花朵的美麗。后來我倆兒干脆直接把花往樹上系,然后再把多出的繩剪掉。想不到這法兒挺好,既省事,又快捷。經過兩天奮戰,幾百朵梅花終于“綻放”在樹上。一棵傲然怒放的紅梅樹挺立在閱覽室里。問問前來觀看的老師同學們,都說很像,我倆兒聽了,真是得意的很。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云天外。”“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我對這句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