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12年義務教育_珠海12年義務教育要中考嗎
據了解,當前世界發達國家大多實行11年至13年義務教育,包括小學和中學階段,并逐步向15年過渡。“現行義務教育法于上世紀80年代制定,部分法條已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在我國其實早就已經有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比如:2006年6月陜西省吳起縣開始實行12年義務教育,2007年廣東省珠海市開始實行12年義務教育,2008年河北省遷安市開始實行12年義務教育,2010年8月江西省德興市開始實行12年義務教育,2010年10月福建省福州馬尾區開始實行12年義務教育。
截止到2023年,越來越多的城市實行12年義務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實施12年義務教育的省市有:廣東省珠海市、河北省遷安市、江西省德興市、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湖南省吉首市、江蘇省南京市、福建省晉江市、內蒙古自治區、福建省漳州開發區、廣東省深圳市、湖北省興山縣、青海省六地級地區和四川省民族地區。
那么什么是12年義務教育呢?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指將普高、中專、職高、技校等高中階段教育的學校,不包含私立學校,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十二年義務教育并非指普通高中無分數限制的無條件入學。
當前大范圍執行中考分流,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讀普通高中,這一政策利好中職學校,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生源。我們都知道在我國中職院校其實一直都有環境差、招生難、管理落伍等多方面的問題。中考分流對于中職院校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如果學校能抓住這次機遇,大大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其實中職院校也大有所為,能為我國培訓大量的技術操作人才。
為什么大家不愿意讓孩子讀中職類院校呢?
根本原因還是觀念和我國實際國情導致的,大家的觀念是:只有上一個好學校,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中職院校畢業的學生會淪為車間操作工,工作環境差,工資低,社會地位也很低。
在大多數的發達國家,藍領和白領的工資水平其實都差不多,甚至藍領的工資比白領的還要高;在我國,藍領的工資遠不如白領的工資,再加上藍領的工作環境很差。因此,任誰也不想讓自家孩子畢業后從事藍領的工作,這也是我國雞娃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
十八大以后,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已經得到明確的答復,至于基層怎么因地制宜的執行,那就是另外一件悲傷的事情了。
至少現在我知道農村現狀:不讓農村孩子去縣里讀書,只能在戶籍所在地上學,都是線上報名學校,如果審核不通過,只能去戶籍所在地,至于為什么審核沒通過,也沒給出具體的理由。
城市的現狀就是中小學只能按片區上學,如果你買的是學區房,可以讀,如果不是學區房,或者區內小學不好,只能托人交擇校費換學校,或者選擇私立的學校,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私立的學校越來越少了。
這里附上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方向,希望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
在基礎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各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育人方式變革、教育生態建設、未來學校建設、城鄉教育一體化、城中村學校改造、縣(區)管校聘、教體融合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推動了基礎教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教學體制、學校治理體系等方面的深化改革。
在課程與教學改革方面,各地落實國家課程方案,不斷加強課程建設,深化教研、課堂、評價改革,涌現出“德融數理·知行合一”全科育人德育模式、“活力課堂”、“學習者課堂”、“新優質初中發展共同體”、校家社協同心理健康教育、新時代勞動教育等有效做法和經驗。
在義務教育“雙減”改革方面,各地強化政策落實,在規范課后服務、科學設計作業、有效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和家長精力負擔、家校社協同育人等方面,涌現出一批好經驗、好做法。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優質數字資源建設,建構“云+網+端”應用平臺、創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賦能鄉村學校振興,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涌現出一批教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與應用的典型案例。
在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各地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在教師培養培訓、名師建設、考核評價、補充招聘、職稱改革、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一體化聯研、多元監測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校長發展共同體”、教師隊伍“一體化”管理等改革經驗與案例。
我國向來制定政策都是步步為營,不會再搞以前的“大躍進”,普及12年教育遲早會來到,但是來之前一定要把中職學校的管理和師資水平提高上去,只有這樣才是對教育的負責,對中華兒女的負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