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教育_海門教育局24小時服務熱線
揚子晚報訊(記者 郭小川 通訊員 陸漩波)秋學期開學,南通市海門區許多年輕學子背上行囊,奔赴北大、清華等高校“舞臺”,開啟精彩人生。今年高考,海門又創佳績,全區400分以上考生達139名,包攬南通文科前三名。
在南通乃至江蘇,提起教育之鄉海門,不少人都滿懷羨慕。年年高考創“奇跡”,海門教育有何“法寶”?
海門城區邊緣的月亮灣幼兒園,這里孩子的家長多為務工人員。但在園內,生機與活力撲面而來,科探室、生活體驗館、親子閱讀吧、飼養角、種植區等一應俱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資源絲毫不輸城市。
教育是最普惠的民生,均衡是最公平的保障。海門從城鄉教育設施入手,奠定教育公平的基石。近年來,海門完成高中理、化、生、音、體、美、史、地等實驗室項目。今年又將新建或加固校(園)舍3.6萬多平方米。不管是位于崇明島上的海永鎮,還是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最密集的疊石橋,所有孩子都能在美麗校園同成長。
過硬師資是教育優質均衡的關鍵。目前,海門已將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12個教育集團,還成立9個幼教共同體,推動城區優秀教師和農村教師雙向流動,在辦學模式、資源配置等方面縮小城鄉學校差距,實現均衡發展。
今年初,海門區教體局啟動了“彩虹計劃”,制定了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教師隊伍成長計劃。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全區所有教師都能獲得再提升的機會和空間,為城鄉中小學生提供同樣優質的教育。
教育優質均衡的最終目的,是讓所有學生享有人生公平“出線”的機遇。今年高考,海門區400分以上考生達139名,其中海門中學達133名,一大批學子通過高考,邁上了更精彩的舞臺。
而教育的內涵并不是“唯高分論英雄”。多年來,海門在打造優質均衡教育的過程中,一直在追求孩子有個性、學校有特色。余東小學雖然地處鄉鎮,但京劇特色濃郁,多名學生考取了專業院校;通源小學開發海門山歌校本課程,成為非遺的傳承基地;海南小學依托足球俱樂部,成為遠近聞名的“少年球星”搖籃。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