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網絡教育;北京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官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高考已經結束了,很快就到了選報志愿的時間。
6月13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布“2024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此次排名涵蓋了全國810個專業,涉及93個專業類和12個專業門類,為廣大學子提供了權威的參考依據。
本次排名不僅規模宏大,而且評選標準嚴格。每個專業僅列出排名位列前50%的高校,共有1103所高校的31414個專業點成功上榜。A+專業的評選,代表著全國排名前2%或前2名的頂尖水平。
在A+專業數方面,“雙一流”高校憑借其強勁的綜合實力占據了主導性優勢。全國共有超過80%的A+專業集中在130所“雙一流”高校中。其中,北京大學以100個A+專業遙遙領先,清華大學以59個A+專業位列全國第二,哈爾濱工業大學則以50個A+專業位列全國第三名,其在工程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覷。
在非“雙一流”高校中,單科性大學的A+專業表現同樣亮眼。南京藝術學院以10個A+專業位列第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則以9個A+專業并列第二。
從上榜專業數來看,吉林大學以129個專業上榜的數量領先國內其他高校,可見其在專業建設方面的全面性和深度。北京大學以126個上榜專業緊隨其后,再次證明了其綜合實力的強大。武漢大學和貴州大學則以121個上榜專業并列全國第三。
2024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的發布,不僅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選擇專業的參考依據,也直接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行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排名的結果體現了高校在專業建設、教學質量、科研實力等方面的差異和特色,有助于推動高校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
從排名結果來看,“雙一流”高校在A+專業數上占據主導性優勢,這些高校憑借強勁的綜合實力和卓越的教學科研水平,在專業發展上起到了引領作用。雖然非“雙一流”高校在A+專業數上相對較少,但它們在單科性大學A+專業表現上也不俗。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特色。
高等教育產業鏈剖析
高等教育的產業鏈條與其他等級的教育鏈條相似,其產業鏈條大致可以分為上游的教育資源、技術生產商,中游的高等教育機構以及下游的教育服務市場。
其上游的教育資源、技術生產商主要是負責提供高等教育內容資源,以及相應的教育技術支持服務。高等教育內容資源生產商主要從事高等教育課程和教材的研發制作,以及提升師資力量的工作。而技術支持商主要提供課程、教材相關的設施和軟件等配套服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中游是高等教育學校,也是高等教育行業的核心,高等教育學校的師資以及各種因素決定著其在高等教育行業的地位,如我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該類高校產出的人才在世界范圍內都能得一定程度的肯定。
下游主要是教育服務市場,比如升學市場、招聘市場等。
2020年中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
近年來,我國普通高校總體數量逐年增長。2020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1所),比上年增加5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比上年增加45所。
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
從畢業生人數來看,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800萬人,2019年達到834萬人,比去年增加14萬人,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根據教育部數據,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人,同比增加近40萬人,增速為4.8%,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就業壓力進一步上升。
十四五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和高等學校綜合改革,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并著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主要從研究型大學的建設、本科教育、關鍵學科人才培養、研究所培養和區域發展五個方面著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指出,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已經超越了現代學習方式,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知識學習上的挑戰。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必須積極作為,主動變革,認真應對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各種新挑戰。他提出,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契機,推動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躍遷。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認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他強調,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突破壁壘,勇于交叉,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人才支撐。他還指出,辦學理念和目標應聚焦于中國式現代化,辦學方式和培養能力應調整到國家優先發展方向上,以此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等教育。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